- +1
在大英博物馆,思考人类和世界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还有谁不知道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的吗?
1753年,即中国的乾隆十八年,英国著名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去世。按照他的遗嘱,其个人收藏的近8万件藏品,以及大批的动植物标本、书籍、手稿全部赠与国家——这,就是大英博物馆的前身。
1759年,大英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260年后的今天,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已多达800多万件,较建立之初增加了100倍,抛开此前分离出去的自然历史标本和书籍手稿(后者组成了大英图书馆),它包含10个研究和专业馆:
古埃及和苏丹馆
希腊和罗马馆
亚洲馆
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馆
不列颠、欧洲和史前时期馆
中东馆;
版画和素描馆
硬币和纪念币馆
保护和科学研究馆
图书和档案馆
除了众所周知的极丰富的古埃及、希腊和罗马典藏,亚洲馆的收藏中,来自中国的文物就有2.3万件,其中包括著名的顾恺之《女史箴图》、辽三彩罗汉像等。

“在大英博物馆思考世界”,有一句话这么说。
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就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小小缩影。这也是为什么,到了伦敦,它是必去的打卡地;以其藏品为内容的书籍,也常常受到普通公众的青睐。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推荐两本由大英博物馆出品的书:

+
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
[英] 克里斯托弗·马斯特斯
[英] 黛布拉·曼考夫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年6月
236.00元/套装2册
扫码购买
限时五折
这两本书一共用600多件大英博物馆的馆藏珍品,通过言简意赅的阐述,从人类自身和动物的角度,对人类200多万年的历史生活做了一个全景展示,图文共赏,值得细细品读。
此前有《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用100件藏品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浓缩、易读、深刻。
而我们这次推荐的《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与《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其浩瀚的馆藏中,择一主题,用独特的方式将文明史串联。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大英博物馆还联合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出版社之一泰晤士&赫德逊(Thames &Hudson),来共同打造这套书。


一是选题角度很独特——
人的面孔、动物,这两个话题对孩子来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二是编排方式很有趣——
得益于大英博物馆极其丰富的馆藏,他们可以筛选出跨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珍贵藏品,来全面记录和展现人类的生活场景。
首先来看《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的目录:

对同一主题,内容上的横向比较结构,有助于我们形成用全球化的视野、整体的眼光来看问题,也能体会人类共有的情感和价值。
比如在“纪念先祖”这一点上,我们熟悉的是清明祭祖的传统,但你在书中会看到:
1000年前智利人用摩艾石像;
非洲尼日利亚卡拉巴里族有纪念祖先的木刻屏风;
墨西哥还有个专门的“亡灵节”,他们相信死去的亲人会回到人间来享受世间的欢乐;
大洋洲的所罗门群岛,认为祖先去世后,还可以化为鲨鱼来保护后代在海上的安全……

再来看《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的目录:

它不是按通常的哺乳、鱼类、鸟类这样的动物类别体例来分,而是按照动物的社会属性来划分:由弱到强,从野生,驯养,珍禽异兽,一直到人类自己虚构创造,从自然动物到非自然动物来展开的。
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题下,依然是跨时代、跨地域、跨文明地选择文物来进行讲述。
但这不是一本向你展示高清文物的图录,而是真正讲述历史的书。书中的文字很有文学气息,简单易懂,向你娓娓讲述,回味悠长。没有用生涩的专业词汇堆砌知识,这也是非常可贵的一点。


——张辰亮(博物君)
乾隆皇帝的精美坐像旁边,就是刚果国王的朴素的雕像。古埃及的鱼形玻璃瓶儿下一页就是日本匠人雕刻的精美铁鲤鱼。
文明之间的界限一被打破,就很容易发现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共性和传承。你不会以我们国家怎么样、他们国家怎么样来看待文明,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欣赏整个人类的文明。
当年火爆北京、上海的“大英展”用100件文物讲述世界史。然而,尽管展览已经做到极致,我们知道仅仅靠100件文物来讲清人类历史,是远远不够的。
这套书选取的文物数量数倍于大英展,可以让我们一次看个够。
它精选了大英博物馆600多件馆藏珍品,创作形式上,包含了绘画、雕刻、手工艺品,以及一些珍贵的出土文物;风格上,有自然主义作品,也有讽刺主义的现实题材;时间跨度上,包括了从远古的冰河时期到今天。
翻开书本,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的世界旅行——一切都是新鲜的。

17 世纪早期日本,绘有花草、人物和动物等图案的箱子

《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选取了360件以人类面孔为主题的艺术品。全球70多亿人中,没有任何两个人长得完全一样。每张面孔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载体。
人类的一切经历都写在脸上。因此,人类的脸成为艺术史上最强大、最永恒的主题,也是最适合来表现人类的生活。

代表火神的领主面具,由珍贵的绿松石制成
《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选取了大英博物馆260件动物相关的艺术品。人类对动物有着复杂的感情,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虚构的文化里,动物都已经深刻地融入到人类社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类各个时期关于动物的艺术品,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从侧面诠释了人类历史与文化。

书中精选的600余件艺术品,源自世界各地,包括了欧洲、非洲、亚洲,不同地区,涵盖全时代、全人类的文明。
这套出从中选取一个主题,在时间的横截面上对比理解,更能理解文化的多元,世界的广阔。
比如传说中的龙在中国象征着吉祥,而在西方却代表了毁灭。蛇往往代表负面意义,但又代表可以永生。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有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在历史上,公牛代表着驯养和野生的分水岭,而人类也正是跨越了这道界线进化而来。公牛代表着力量,宰杀公牛也象征着人类战胜野蛮。

比如说在古埃及的很多墓穴壁画中,有一处细节,鱼是一种罗非鱼。文中给出了解释,古埃及人注意到,雌性罗非鱼为了保护后代,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有时甚至幼鱼也会受到这种庇护。古埃及人把罗非鱼这种能吐出活鱼的能力看作重生的象征。罗非鱼的这种能力是自然现象,而人类在历史上把它变成了一种文化。
不仅适合成年人,这也是一套适合给孩子看的书。
孩子在接触学习历史时,一定要用这样“对比”的方法来看。不同的内容,会带给孩子思考和疑问,从而让他能理性的来看待问题,能客观地分析,不会被一种声音牵着走,也不会盲目去信任一些信息,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看到的不同越多,心中装下的世界越大,我认为,这份宽广的心胸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
如果你想去大英博物馆,这套书可以先让你一览大英博物馆的浩瀚;如果你想珍藏一套书,这套书让你什么时候翻开,都会觉得非常值得;如果你想培养对历史艺术的兴趣,这套书会让你感受什么叫做精彩。
扫码购买
限时五折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购买
【注意事项】
1.发货方式:出版社直接从南京发货,圆通快递,全国包邮(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需加15元邮费,港澳台不发货)。
2.发货时间:按下单付款顺序,陆续发货,下单48小时内完成发货。周末订单顺延至周一发货。
3.退换货须知:如无质量问题(错印、漏印、装订等),恕不接受不喜欢、不爱看等主观理由的退换货要求。
.
END
.
再推荐另一本书吧:

(中国の子供達II)
出版发行:青艸堂
发行日:2020年6月1日
size:260*250*14mm
page:144
weight:0.795kg
paper:Art Paper
装帧:软布面精装+护封
上海雅昌印刷承制
390元
原标题:《在大英博物馆,思考人类和世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他将把德国带向哪
- 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 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年:深刻影响全球

- 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
- 最高检:去年1-11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办案超5万件

- 唐代刘禹锡的文章《陋室铭》中“山不在高”的下一句
- 中国香港的一位导演,作品有电影《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