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洲大部地区都是独立国家,留尼汪岛为什么还留在法国?
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来自专辑非洲洞察
留尼旺与法兰西作者|陈相成
责编|Thomas
说到世界最长的国内直飞航线位于哪个国家,人们首先往往会想到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等这些面积大国的航线。但其实不然,长期以来,最长的国内直飞航线是从法国巴黎前往留尼汪岛,全长达9300多公里,耗时近12个小时。
▲世界上最长的国内直飞航线(不完全统计)不仅如此,在全球最长的几条国内直飞航线里,法国依然占据前列,这正是当年庞大的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个缩影。作为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留尼汪岛孤悬非洲大陆的东南面,距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岛650公里。而留尼汪岛与法国的距离更是相当遥远,最长国内航线的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地图上的巴黎至留尼汪岛的航线法国人最早统治留尼汪岛是在17世纪中叶,正值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世界的时期。除了占据陆地领土之外,海洋上大大小小的岛屿依然没有逃过西方列强侵占的命运。
自20世纪以来,在法国的非洲殖民地里,西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马达加斯加等地相继独立,纵贯数百年的法兰西殖民帝国在非洲最终黯然落幕。
▲殖民势力在非洲的分布可在普遍中也不乏另类,留尼汪岛就是这样一个例外。邻居马达加斯加1960年独立后,留尼汪岛反而在四年后正式升格为法国的省级行政区,成为法国为数不多的海外大区之一。留尼汪岛为什么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留尼汪岛的位置一、战略挫败,向非洲进发
法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传统的陆权强国。在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逐渐放弃了海权而专注于陆权。不久后,他们以森严的中央集权制度重塑了强大的统一国家。
而在欧洲其他地区,德意志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伊比利亚半岛才刚刚从阿拉伯人手中完全夺回,开始恢复元气。15-16世纪,得益于大航海活动及海外贸易的勃兴,收复失地不久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逐渐崛起,开启航海热潮。1507年,葡萄牙率先发现了留尼汪岛所在的马斯克林群岛。
▲马斯克林群岛随着德意志地区传入的新教给法国传统天主教势力带来冲击,法国发生近三十年的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内外压力让法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向海外扩张的计划被迅速提上日程。
▲胡格诺战争使300万的民众死于杀戮、瘟疫或饥荒,成统治者扩充海外版图的重要诱因法国航海家早期的探索区域大致在北美哈德逊湾及纽芬兰一带。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新法兰西”,覆盖面积贯穿北美大陆南北,野心可见一斑。
▲“新法兰西”的最大区域版图(蓝色)诞生于1534年的“新法兰西”让殖民者初次尝到了甜头,也描绘了他们关于全球布局更多的愿景。为了在大西洋贸易中抢占优势,1624年法国在大西洋沿岸地区(今塞内加尔)建立起设置在非洲的第一个贸易站。但与美洲相比,非洲开发较晚、基础设施落后且气候炎热,利润来源因此十分有限,大多集中于黑奴的掠夺上。
▲法国也是黑奴贸易参与国之一拥有庞大殖民地的葡萄牙人对马斯克林群岛这块荒无人烟的弹丸小地缺乏兴趣,很快就撤走了。1638年,法国人登上了留尼汪岛,此时的他们还未对非洲土地有过多染指。留尼旺当地远离大陆,几乎没有原住民,也使得该岛免于列强的明争暗夺。
在建立了航海站后,法国人迅速稳固了在当地的统治,以充分释放其贸易及补给作用,随后又不断侵占留尼旺附近的岛屿。1691年,法国占领了罗德里格斯岛,1715年,毛里求斯岛被划归法国管辖。
19世纪的欧洲风云突变。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不断“膨胀”,输出法国大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潮,让欧洲各国君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进而衍生了联手遏制法国的联盟战略。从1803年开始,数次反法同盟先后组建,对法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法国放缓了前进的步伐众矢之的的法兰西人为此丢掉了不少重要殖民地的控制权,大国地位岌岌可危。1809-1810年,英国军队趁机占领了马斯克林群岛的三大岛屿(留尼汪岛,罗德里格斯岛和毛里求斯岛)。岛屿的拱手相让只是法兰西殖民霸权被旁落的一个缩影,亚洲及美洲的殖民主导权基本与法国渐行渐远。
为了对受到战争破坏的欧洲秩序重新做出调整,1814年,欧洲大国在维也纳召开协商会议,除解决拿破仑战争遗留下来的后续问题,还划定了一些争议国界。最重要的是强化了“均势”这一在各国间防止战争的制衡原则。根据最终达成的议定书内容,为了保证法国实力不被过分削弱,留尼汪岛归还给法国,但其余两岛则继续属于英国。
▲维也纳会议议案卷首。会议确立的维也纳均势体系,维持欧洲半个世纪的和平因为拿破仑战争的失败,让法国在亚洲和北美的利益受到侵害。至此他们将深耕的眼光移向了地中海彼岸的非洲。在此之前这片大陆上有不少的贸易及航海站受法国管制,但成规模且发展良好的属地还屈指可数。
1830年法国以外交事件为借口,大举入侵阿尔及利亚海岸地区。以这一次的行动为起点,法国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向南逐渐渗透,最终建立起广大非洲殖民地。
▲非洲有不少国家盛行法语,这些都是法国殖民势力所遍及的区域法国殖民焦点向非洲的转移,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掠夺和管控力度,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资本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留尼汪岛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民族解放,大势而不可逆
总督治理、教育渗透以及搭建参政渠道,是法国人在非洲殖民地建立认同的三大制胜法宝。在法国隶属的各个殖民地,都会设置一名由中央政府派遣的总督进行管辖;而在殖民地内部,各省郡又存在着受到总督监察的直接负责人。层层演进的权力传递,凸显了对非洲殖民地强烈的控制欲。
不止是在行政制度上施展“硬手腕”,对民众日常生活的渗透才是法国在非洲建立认同的关键一招。在广大的殖民地内,教育部门推行了一整套以法语为教学媒介的完备教育体系,一些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到法国本土进行深造;在当地有声望或是杰出贡献的人物,甚至可以被赋予法国公民权,以达到进入国家立法机关工作的初入门槛。
▲法国殖民军队法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虽然本质上带着浓厚的逐利性和剥削性,但各层面的基础性建设,也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样,留尼汪岛也是当时法国人十分关切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为了夺取马达加斯加这块蕴含香料和良木等丰富资源的宝岛,法国殖民者不间断地对该地进行骚扰,最终于1896年将其占为己有。
扼守马达加斯加正东面便赋予了留尼汪岛天生的战略意义:作为传统的大陆强国,和英国等海洋霸主相比,法国人对海权的渴望不曾停歇。留尼汪岛之于法国的作用,就像是一道铺设在浩瀚印度洋上的天然屏障,军事及贸易地位显著。
▲法国莱奥帕德驱逐舰曾停留在留尼汪岛附近尽管说法国在非洲的殖民政策基本一致,强调“去本地化”为主,以渗透法式思想;留尼汪岛的情况却大有不同。非洲大陆的殖民地基本以原住民为主体,但留尼汪岛的原住民则几乎不存在。
为了开发留尼汪岛,法国引进了大量本土白人以及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劳工。整个岛屿其实更像是由法国人及劳工率先开化和经营的,抗争的阻力显然比其他殖民地要小得多,对法国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法国人的纷纷进入让留尼汪岛的人迹罕至、凋零破败有所改观。他们在当地发行了统一的货币,构筑并维护了新兴的贸易市场,让留尼汪岛加快了融入全球竞争的步伐。糖业以及渔业等经济成分逐渐崭露头角,更是让留尼汪岛摆脱了过去贸易站的刻板印象。
▲留尼汪岛自1671年以来人口变化情况一定的人口基数是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为此法国政府曾鼓励本地民众搬迁至留尼汪岛参与建设,并给予大幅度的政策惠利;从亚洲、美洲等地大量引进劳工,也是当时增加人口的一项重要手段。今天留尼汪岛族裔的多样性,就是当年这段历史的例证。
正是因为这些远道而来的移民及劳工们参与到最初建设中,他们心中怀揣的归属感,要远胜于其余殖民地的居民。
法国在非洲的统治表面上看是越来越趋向于稳定,但国际大环境下涌动的浪潮,实则在不断地摇动其根基。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的元气大伤,激励着各殖民地自发的抗争运动此起彼伏,尤其是对民族自决的渴望空前高涨。但大体来看,由于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革命的最后往往无疾而终。
▲留尼汪岛的印度移民庆祝节日而二战后更凶猛的民族思潮再次席卷而来。法国的殖民地一般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是独立,如越南、柬埔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家;二是继续作为法国海外属地,如留尼汪、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等。
脱离法国独立的地区,大多是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基本的资源条件,在历史上曾经作为统一的政权而存在;而继续作为属地而存在的地区,几乎是一些分布在汪洋中的岛屿或弹丸小地,原住民稀少,资源相对匮乏,较难实现自己“造血”,对宗主国依赖性强。至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绝大部分殖民地基本独立完成。
▲大势已去,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表态容许殖民地实行公投决定自己的命运世界绝大多数殖民地都争先恐后的挣脱“枷锁”,尤其是深受残害的非洲地区,更是成为民族解放运动中心之一。留尼汪岛最重要的邻居,马达加斯加于1960年成功独立,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斯岛也与英国分道扬镳,组成“毛里求斯共和国”。
但即便如此留尼汪岛依然纹丝不动,继续安分地待在法国的管辖之下,自1964年以来成为法国仅有的5个海外大区之一。
三、选择留守,未尝不可
由于孤悬于大陆之外,且资源并不丰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糖业是支撑留尼汪岛经济社会的基石,其他产业几乎一片空白。与此不相对称的是岛上极高的人口密度:面积仅2512平方公里和数十万的人口。两相作用下,岛上就业机会非常匮乏。
▲自然条件的限制,让留尼汪岛的发展颇显颓势因此,留尼汪岛和法国本土的联系就显得尤为密切。想要更好的工作或教育机会,都会优先考虑前往本土;得益于与法国其他行政区一样的地位,从留尼汪岛到本土工作生活几乎没有任何的障碍和门槛可言。
和法国本土行政区一样的地位,使得留尼汪岛也属于欧盟的一部分,享受欧盟政策,长此以往留尼汪岛对法国的依赖日渐加深。
▲作为海外大区之一,留尼汪岛享受着和全法同步一致的福利政策不单是发展机会、福利政策将留尼汪岛和法国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当地居民高度的认同感也是留尼汪人不愿独立的重要原因。在多样性族裔的留尼汪岛上,白人以四分之一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他们大多是当年远渡重洋而来的法国居民的后裔;而其它占有相当分量的印度裔、华裔等,也都是当年受法国影响远道而来的劳工。
在法国政府不遗余力的开发下,留尼汪岛被贴上了诸如观光胜地等更多的标签,旅游业逐渐成为了留尼汪岛另一大支柱产业。坐享着法国参天大树的“庇佑”,留尼汪岛与非洲其他地区相比,人均收入和社会稳定程度都不在同一个对比量级上,留尼汪社会关于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几乎没有。
长期作者|陈相成
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本科在读|时政发烧友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作者原创作品
原标题:《留尼旺:非洲大部地区都是独立国家,留尼汪岛为什么还留在法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