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博物馆日 | 浅谈博物馆展示中的互动体验

2020-05-18 13: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是5月18日,也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一直以来,博物馆承担了为人们提供丰富文化体验的任务,用物与空间建构出知识场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你对博物馆展示中的互动体验知识又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听听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周磊老师的讲解吧!

01 交互设计与互动体验

 

1984年,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首次提出“交互设计”的概念。由于交互设计本身就起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因而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具体而言,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但不论何种说法,交互设计关注的焦点都是用户的需求,其核心理念都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 

互动体验是带有互动性的体验项目,虽不等同于交互设计,但核心内容同样是以人为中心。体验,是一种由有形层面的展览、设施、空间以及无形层面的氛围、服务所共同给予参观者的综合感受和体会。良好的体验来自于博物馆对参观者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双重关照,特别是在消费时代,一家拥有高品质环境和完善配套服务的博物馆显然要比一家仅仅拥有专业展品的博物馆更容易获取公众的青睐和欢心。 

博物馆必须懂得如何为人们提供丰富、生动、愉悦、充实的体验,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参观心理和消费需求。

 

最早的互动体验开始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在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称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中陈列的科学仪器和工业设备,有许多都可以进行动态的演示,因此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大大增强了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 

此后,有不少科学与工业博物馆都效仿这种办法,举办了各种演示。展示设计中的交互意识是以相互关联的方式看待一切的,考虑人行为的多样性是追求人性化的思维起点。这种陈列展示改变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观众不单单是展品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实现了博物馆主体由物到人的转变。 

02 应用广泛的互动体验

 

 

1.展览讲解:讲解是以陈列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语言和其他辅助表达方式,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社会活动。展览讲解可以分为由讲解员讲解和由讲解器讲解两类。讲解员可以根据听众的构成以及现场的反应来调整讲解的速度、内容和方式,而观众也可以向讲解员即时提出问题,这是与观众互动效果较好的一种讲解方式。而讲解器尽管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好的讲解服务。 

2. 计算机互动设施:我国第一个运用现代高新科技的博物馆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它的基本任务是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1988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并向社会开放。一期工程(2000平方米)中设置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两部分常设展览和用于普及科学技术的世界一流的最大穹幕影厅,其中“现代科学技术”部分有:电磁、力、热、机械、声学、光学、信息技术等展区。展品设计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用形象生动的手段反应科学原理和应用,鼓励观众亲自动手,在参与中学习和探索,激发创新精神。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VR、AR 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展厅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

 

3. 文创产品: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资源,是文化的资源中心,而文创产品就是博物馆连接公众的最好纽带之一,博物馆依托丰富的藏品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创产品将藏品与民众生活相连接,可以让观众把博物馆里的独特体验延伸到家庭生活中。 

4. 场景复原:场景复原广泛适用于历史类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场景复原让文物传播真实的历史信息,让观众品尝原汁原味的历史,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提升整体陈列语言,强化展览的感染力。 

5. 讲座与学术研讨会:讲座是专家与大众之间的互动,其内容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强调趣味性以达到文化普及的目的。学术研讨会旨在促进学者与学术机构间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加强博物馆与学术机构学者间的合作发展。 

03 博物馆展示中互动体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如具有良好的交互意识,可以给观者留下更长久和深刻的记忆,更高效和长久地起到教育的目的。从“传授知识”到“分享体验”的职能转变为博物馆展陈向体验型转变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博物馆必定是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一个方向,但博物馆展示的走向仍应是具有大众参与意识的人性化互动路线。 

1. 不为了互动而做互动。互动形式过于单一就容易形成审美疲劳,需要创新互动体验方式。随着高科技手段的进步,能够适用于博物馆展示的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多,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二维码等新技术、新手段都可以用来宣传和推广博物馆的展览,增进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手段在有助于互动展示设计诠释展示内容主题的同时,也可能会对观众产生过度的感官刺激,反而对博物馆展示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

 

2. 依据不同群体,区别化互动。根据实际情况,博物馆的陈列要根据不同内容及观众的不同需要,设置合适的互动环节,与展览主题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博物馆陈列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等功能。博物馆互动展示中高科技手段运用,既要遵循适度原则,还应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与前沿信息、科技发展接轨,这样才能将互动设计对观众的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 

3. 着重于展览互动的教育功能,而不是凸显其娱乐性。现如今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把对教育职能的重视也落实到展览互动,由教育内容支撑起整个互动项目,展览的互动性才能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 

充分认识博物馆互动性不足的现状,认识到增强互动性的必要,学习先进的理念,积极地研究创新和改革的对策,并付诸实践,才能最终改变现状,这是决定和强化博物馆功能的要素之一,也是有效促进博物馆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文博工作者,要根据各展览实际情况,明确展览的互动性是强调观众的参与互动体验,需要观众积极的投入,而不是被动感知,这更要求我们做好互动策划与设计工作,以提高博物馆的展览水平,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 end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丛》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编 锁线胶订 16开 学苑出版社 出版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本丛书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论文集,已出版五辑,由该馆组织相关专家和该关人员撰写而成,内容包括中国古建筑文化理论研究、文物与古建筑历史溯源、考察记录、调研报告、古建筑修缮工程保护实例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