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鉴赏|“云山得意”,台北故宫展出的两件米家山水与题跋

仲和
2020-04-12 19:33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笔歌墨舞—故宫绘画导赏”于2020年4月8日起正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外展出。此次展览包括两件“米家山水”中的杰出手卷,且均是全卷呈现——宋代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山水长卷与元代方从义的《云林钟秀》山水长卷,均可称得上是“米家山水”中的代表之作,其中,方从义的《云林钟秀》为寄存之作。

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笔歌墨舞——台北故宫博物院绘画导赏”集中展示从唐代至民国的26件书画作品,包括传宋赵令穰的《水村图》、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元代倪瓒的《紫芝山房图》、方从义的《云林钟秀》、 沈周的《庄周梦蝶》写意册等。而展览最大的亮点或非两件米家山水长卷莫属。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现场,《云山得意图》局部

由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家山水,主要描绘江南水乡烟云掩映、风雨显晦的迷濛景色,画法突破运用线条表现峰峦、树木、云水的传统方法,强调用墨,吸取王洽的“泼墨”、王维以来的“水墨渲染”、董源的“淡墨轻岚”和点子皴,又参以破墨、积墨、焦墨,通过墨的深浅浓淡和笔的横点排比,来表现烟云变幻、风雨微茫的景象,模糊中见意趣。米友仁笔墨更见淋漓,善用横点的“落茄皴”和泼墨的“拖泥带水皴”,笔简意赅。后人亦称之为“米点水山”或“米氏云山”。二米开创的新格对后世影响巨大,诸多画史也给以极高评价,如董其昌《容台别集》论:“画至二米,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牢矣。”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现场,《云山得意图》局部

米友仁(1074-1153),字元晖,米芾(1051-1107)长子,亦称小米。书画上承家学,与其父齐名。此次展出的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卷以淡墨钩云,侧笔卧锋点苔,并以水墨晕渗的染法描绘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笔迹模糊,墨染淡雅,是米氏云山传统的典型,所作山水“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

米友仁传世作品稀少,除《云山得意图》卷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潇湘奇观图》是"米点山水"的代表作品。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

此次展出的《云山得意图》是米友仁品质颇佳的山水长卷。图后另纸有米友仁自题。其后并有曾觌(1109-1180)、吴宽(1435-1504)、董其昌(1555-1636)、娄坚(1567-1631)、高士奇(1644-1703)与笪重光(1623-1692)等人的题跋。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现场,《云山得意图》后的笪重光跋文局部

米友仁《云山得意图》中附有大量题跋, 仅清朝笪重光一人就跋文七次,足见笪重光对此画作的珍 视。画中钤印十八次,有吴廷、乾隆、嘉庆、宣统等人印 章。跋中钤印五十四次,有宣统、高士奇、娄孟坚、笪重 光、李琪、吴宽、董其昌、翁方纲等人印章。不算重复出 现的,共钤有印章五十八枚,这在宋画的跋文钤印中显然 属于较多者。 

米友仁题有:“绍兴乙卯初夏十九日,自溧阳东游苕川,忽见此卷于 李振叔家,余儿戏得意作也。世人知余喜画,竞欲得之, 鲜有晓余所以为画者。非具顶门上慧眼者,不足以识,不 可以古今画家者流画求之。老境于世海中,一发毛事泊然 无著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廖廓同其流荡, 焚生事折腰为米,大非得已,振叔此卷,慎勿以与人也。 ”

《云山得意图》后的米友仁跋文局部

有研究者撰文认为,米友仁在绍兴乙卯年(一一三五)见到《云山得 意图》时已有六十二岁,跋文记述的是米友仁在其朋友李振叔家见到自己旧作时的一番感慨。他虽谦虚地称其 作画为“儿戏”,但从“得意作也”“非具顶门上慧眼者 不足以识”的语句来看,米友仁对自己的画作却有着绝对 的自信。他感叹世人徒然喜爱他的绘画,却很少有人知道 他这么热衷作画的原由。对于这一跋文,后来美学家宗白 华曾加以引证:“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著染。” 通过米友仁的存世作品,可以把握到“米氏云山”的 整体特点:简淡自然、烟云流润、草草而成,表现出 江南雨后山峦浮动、云烟变灭的景象,米友仁自称“墨 戏”。方薰《山静居画论》中说:“款识题画,始自苏、 米,至元明人而备。” 虽然款识题画是否始自苏轼、米芾还有待商榷,但米友仁的作品确属书法与水墨画相结合 的早期形式。 

对比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潇湘奇观图》,是”米家山水"的代表作品,小米在自识中写道:“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东,高冈上以海岳命名,此卷乃庵上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如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不俟驱使为之,此岂悦他人物者乎?此纸渗墨,本不可运笔,仲谋勤请不容辞,故为戏作。绍兴乙卯孟春建康官舍,友仁题。羊毫作字,正如此纸作画耳。”乙卯为绍兴五年(1135),米友仁时年五十岁。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现场,《云山得意》后的曾觌跋文局部

第二段跋是宋代曾觌(一一〇九—一一八〇)所题,然而却从品评米芾书法开始:“元章早年涉学既多,晚乃则法锺王,此元祐初作也。 风神萧散,所谓天成者,非世间墨工椠人之可仿佛。伯玉 出以相示,因书其后。绍兴壬午中东晦,平丘曾觌,纯父。” 

明代吴跋文有“云山烟树总模糊,此是南宫鹘突图。自笑顶门无慧 眼,临窗墨迹澹如无。米老此图初藏于苕川李振叔,后入 严尚书府,今宫保闵公得之。盖严与李同郡。而宫保为尚 书外孙。流传有自,而收蓄得所,此老亦无所恨矣。弘治 癸亥九月既望,长洲吴宽书。 ”

第四段跋文是重中之重——董其 昌所跋:  

米元晖画自负出王右丞之上,观其晚年墨戏,真淘洗宋时院体,而以造化为师。盖吾家北苑之娣冢也。此卷亦其得意笔。后曾氏跋以为元章误矣。董其昌题。 ”

董其昌指出了前跋中曾觌鉴定之误,并评其为造化为师的“得意笔”。董其昌曾多次拟过米氏父子的画作,并曾感叹:“米元章作画,一正画家谬习。 观其高自标置,谓无一点吴生习气。又云王维之迹,殆如 刻画,真可一笑。盖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 耳。余雅不学米画,恐流入率易,兹一戏仿之,犹不敢失 董巨意。”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现场,《云山得意》后的董其昌跋文

此次展出的元代方从义《云林钟秀》为寄存作品。此卷为水墨纸本,手卷,高23.5厘米,长105厘米,创作于明洪武十年(1377)。由方从义绘赠邓止庵,并长期存于邓家。

台北故宫展览现场,《云林钟秀》

明中叶,明朝书画大家沈周曾于后幅题跋,以赞扬方从义的画艺及是卷“此图方壶先生用米氏之法,将化而入神矣。观之正不知何为笔何为墨,必也心与天游者”。

台北故宫展览现场,《云林钟秀》中的沈周跋文

清康熙年间为礼部侍郎高士奇所收藏,有高士奇的“江村秘藏”、“竹窗书画图记”等收藏印记。

《云林钟秀》局部

《云林钟秀》局部

方从义(约1302—1393),元代书画大家、诗人,字无隅,号方壶,江西贵溪人。早年入道,为龙虎山上清宫正一教派的道士,师从永嘉人金月岩修道家之学。金月岩去世后,他离开龙虎山上清宫游历全国各地,往来于大江南北。他一生绘画不多,亦不轻易为人作画,人们以礼相求,方能求之一二,故传世作品不多。有人说他的画“外道”,艺术造诣精深,《江新通志》称他“其画冠绝一时,……张宇初称为壶仙。”其画,元代很多著名文人如虞集、宋濂等,常为其画题诗、题跋,影响盛极一时。

注:本文部分文图来源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云山得意图》全本
    责任编辑:李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