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不是下一个中国,但也有未来
原创 陈燕妮 志象网
过去的2019年,印度经济下滑明显,低迷的经济增长、高失业率、信贷水平下滑。相对于2018年,印度经济大量指标掉头向下。//本文共3736字,预计阅读13分钟//
过去的2019年,印度经济下滑明显,低迷的经济增长、高失业率、信贷水平下滑。相对于2018年,印度经济大量指标掉头向下。
“如果你对印度的预期是达到中国的发展水平,那会得出悲观的结论。如果你站在其他经济体的视角看印度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你不能否定印度这10年的发展成绩。” 泰达宏利印度机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 (下称“泰达宏利印度基金”)的基金经理师婧向志象网这样描述印度10年间的经济发展。
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印度政府在过去两三个月里接二连三地宣布了刺激需求和供应的政策。放宽特定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规范限制,取消最近出台的外国投资者附加税;鼓励支持房地产、汽车和出口行业,将10家公有银行合并成4家大规模银行,大幅下调企业税率。印度政府寄希望以这些措施来改善信贷增长,增加资本流入,重振私人投资和就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印度的经济还有没有未来?师婧称“总体方向是对的,但发展速度是慢的。”泰达宏利印度基金是中国唯一一支面向印度市场的开放式主动管理型基金,2018年底发行,2019年1月成立。国内面向印度市场的基金极为稀缺,这类基金需要向中国相关部门备案,再向印度证券交易所提请后才可发行。
以下为志象网对师婧的采访实录:
志象网:印度2019年三季度GDP增速下滑至4.5%,是什么原因?
师婧: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印度自身的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融资利率没有下降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二是全球经济放缓。
印度国内方面,2018年开始印度出现债务逾期等问题,导致金融链条很紧,融资环境变差。另一方面,印度国内的利率传导存在问题,虽然央行数次降息,但金融机构对整体经济状况判断比较悲观,再加上之前的债务问题,大家不愿意将钱借出,导致融资利率仍然很高。
国际方面,印度受到全球经济下滑影响较大。
志象网:这次下滑是长期波动还是短期现象?
师婧:下滑的趋势很难马上反转,但有希望在边际上得到改善。在整治过程中,大的非金融企业可以拿到更多deal,所以这类企业贷款的利率会减少,边际效益会慢慢好转。但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渗透过程。
志象网:为什么会出现债务问题?
师婧:一方面是因为坏账率较高,另一方面在于有很多特殊债务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印度的债务状况和早期的中国类似,有些贷款是很早之前的基建贷款,这些贷款会出现完不成或者半途而废的情况,导致很多债务问题。
志象网:印度的坏账问题集中在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师婧:印度国有银行之前扮演的角色和中国一样,主要是承接大项目。但是从2018年开始,印度银行业包括私有银行都开始做大量的坏账减值,所以2018年银行业绩都不太好,2019年的情况则稍少一点。坏账减值会影响短期报表,但长远来看是一个利好策略。
志象网:莫迪上台以后的废钞政策有什么影响?
师婧:废钞主要是规范金融体系,因为之前很多钱都在体系外,莫迪政府希望把这部分钱都归到金融体系内。它废止了500和1000面值的钞票,当民众去银行用旧币兑换新币时,这些钱就进入国家统计了,相当于政府有一个整体记录。
志象网:印度政府提出2024年要成为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有多大可能性实现?有什么阻力?
师婧:就目前的增长率而言5万亿美元的目标偏高。印度2018年经济增长率是全球应该是最快的,但2019年二季度和三季度 GDP实际增长率比较差。计算一下,印度目前 GDP总额是2.76万亿美元,离5万亿还有2.3万亿空间,相当于年复合增长12%才能达到5万亿目标,再去除4%通胀率,每年的实际增长要达到7%-8%才能实现5万亿目标。如果按照之前的增速,8%的复合增长率还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就目前的增长率而言很难实现目标。除非能用基建和投资拉动GDP。目前印度GDP结构是第三产业贡献非常大,不像国内和一些欧美经济体工业和制造业的贡献最大。
能不能实现5万亿美元的目标还是要看接下来几年的政策实施情况。7月印度政府公布预算案,制定了接下来5年10万亿卢比的基建发展目标,如果基建能发展起来,对GDP增长率提高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志象网:中国有个外号叫基建狂魔,印度的基建实力处在什么水平?
师婧:印度的基建水平可以联系我今年的印度考察之行来说。我今年去了印度4个城市,金奈、新德里、班加罗尔和孟买。直观的感觉是每个城市分化很大,机场建设非常现代化,但是城市建设,例如道路建设、城铁建设很落后。
印度推动投资基建是一个非常长的链条,如今链条上有很多阻碍没有打通。
第一,降息没有传导。2019年曾5次降息从6.5%降到5.15%,但降息并没有被有效的传导,因此对终端的影响不大,不管是银行机构还是非银机构对利率都很谨慎,害怕利率降低后借出的钱收不回来导致坏账。而12月暂停了降息,通胀率也超过预期了。
第二,印度的基建没有起来。目前GDP增长率还是靠第三产业拉动。
第三,不够开放。印度人口就业率相比其他国家来说很低,只有40%-50%。年轻化的人口是发展的加速器,但前提是国家要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现在印度工业化发展不足,年轻人没有就业岗位。印度的服务业还是集中于高层次的输出型人才,还不够开放。开放后能引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印度也是很好的提升。
志象网:印度的联邦政府形式导致和中央和各邦政府之间联系松散,政令的执行力是个问题,这种情况下怎么提高基建水平和速度?
师婧:这是印度这么多年无法超过中国的原因之一,联邦制下各项政策的贯彻和实施都不能和中国相比。印度各方势力开始博弈,现在很难评估。我去印度的另一大感受是印度很难赶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速度,印度也不可能达到这么快的水平。但它的趋势在好转,方向是对的,速度是慢的。
志象网:印度人口红利能不能跟上工业化的速度?
师婧:印度有13.5亿人口,粗略估算受教育人口约2亿,占比约15%,这2亿人口就是印度的人口红利 。
很多人觉得印度不赚钱,就整体市场来说的确是这样。仅2亿人口有消费能力,但剩下的9亿人口仍然有生存消费需求。
志象网:美国今年刚刚取消了印度最惠国待遇,印度也退出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印度对外贸易有什么影响?
师婧:印度每年向美国出口的商品金额接近800亿美元。其中只有50-60亿商品适用普惠制待遇,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因为对外贸易金额相对较小,对内贸易比较多,所以美国的举动对印度影响也比较小。
印度最大的赤字来自于石油进口,出口最多的是药品。美国的举动并不是直接针对印度,而是周旋中印关系,因为2019年印度和中国走得比较近。印度国家体量很大,其实所有的国家都希望能把印度(市场)打开。
志象网:在印度GDP构成中服务业占比过半,主要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影响?
师婧:主要是历史原因。印度原先是英国殖民地,英语水平比较好,所以它承接的刚好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业输出例如软件外包,和其他国家走的发展路径不同。因此现在印度要反过头来补制造业。
将印度和中国对比时,你会想为什么中国发展这么快,中国制造业发达,还打通了高铁和道路网络,对下一步的产业布局十分有利。
志象网:9月减税政策出台后有什么影响?
师婧:这次减税将各行业印度企业的税率从30%减免到22%。对上市企业影响很大,减税后企业利润增加,企业活力和经济活力都有提升。原先材料、金融、工业等行业的税率都在35%以上,减税以后,平均税率下降到20%、22%。这其中的差距相当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增加,企业竞争力也相应提升。减税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实在的政策。
就股市来说也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将股市因7月财政预算案出台后下跌的10%拉平。从长线看,即使2019年印度经济增势放缓,但股市表现还不错。在7月之前有两轮涨幅,其中一次是2月印巴边境摩擦,印度小胜后股市上涨了一轮,这也是因为印度喜欢转移国内矛盾,将国内矛盾转移成一致对外。
志象网:印度大举向外借债,但外汇储备有限,对本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师婧:2018年全球外汇储备排名印度第6。用短期外债除以外汇储备可以反映一国对即期债务的清偿能力,印度的数据是26%,中国是40%,阿根廷是123%。外汇储备危机主要看会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从政府负债率来看,印度是60%、中国是51%、日本238%、美国110%。印度的政府负债水平还是处于中等的水平。
如果从居民负债率来看就更小了,只有20%多。印度的杠杆率也很低,基本上都是现金交易。从现在这个点来说,政府其实还有可能加杠杆。
志象网: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每年都超过3%的红线,对财政政策有什么影响?
师婧:这确实是印度政府面临的问题,经济下行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定要同时发力的。今年货币政策在发力。财政政策要扩张支出就一定会侵蚀其财政收入,最关键是要带动形成正循环,同时补充权限预算问题。
可实施的方案只有发国债。印度国债的利率比较高,在全球负利率的资产荒情况下,大基金还是会买印度国债。此外,大基金购买国债时会考虑政府稳定、会不会违约等因素。
志象网:网络上有很多唱衰印度经济的文章,怎么看这种论调?
师婧:这种结论大多来源于线性外推,这种看法大多认为印度国内经济将会下行或者种族制度制约经济发展。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可能并没有亲自去印度看过,或者对印度经济没有太多了解。二三十年前,很多人也不看好中国。看不看衰印度主要和你的预期有关,如果你的预期是以中国为参考,那会得出悲观的结论。如果你站在其他经济体的视角看印度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你不能否定印度这10年的发展成绩。这10年外资持续流入印度,如果看衰印度,这些外资也不会流向印度。
本文由志象网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李晓萌 排版|邱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