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网络公益】运河区"存钱罐快乐公益助学群"4年来帮22位学子圆梦
运河区“存钱罐快乐公益助学群”的发起人是沧州网友“老的哥”。他是一位多年来执着于公益事业的热心网友。12月19日上午,见到“老的哥”时,他正忙着统计微信群里当天早晨收到的爱心红包。
“这是娜姐发来的红包,5元;这是玲姐发来的红包,1元;这是王师傅发来的红包,8元……从早晨到现在,一共收了12个。”“老的哥”一边统计一边说,“每收一个红包,我们就要在群里实时更新一下爱心款的结余,现在是13828元。”
“老的哥”说,他建立“存钱罐”的出发点特别简单,就是觉得自己不是富人,可又想干点儿什么,而且在多年的公益路上,他也感受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很难一次拿出很多钱来从事公益,但这也不意味着公益与普通人无关。“老的哥”认为,公益的灵魂和生命恰恰在于众多普通人的坚持,唤醒更多人的公益意识,集合起大家的力量,可以让公益成为“有源之水”。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2015年6月1日,“老的哥”建立了“存钱罐快乐公益助学群”。当时,微信群里十分流行发红包,于是,发红包就成了志同道合的爱心志愿者往“存钱罐”里“存钱”的主要手段。
几分、几毛、几块,很难想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却如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汇集起来。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助学群里的爱心志愿者也发展到现在的150名。
多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我们每年8月发放贫困助学金,每个学生资助3000元到6000元不等。资助学生的人数要根据‘存钱罐’结余的资金来确定,今年资助了6名。”“老的哥”介绍,每年高考前他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贫困学生,有了初步资助意向后,再进行详细的走访、调查,最后在群里公示。
“存钱罐”资助的第一个学生,志愿者们至今难忘。2015年,沧县李天木回族乡八里庄村村民冯书忠的儿子小明(化名)考上了一本学校,可冯书忠的老母亲双目失明,妻子患病多年,家庭十分贫困,小明的学费成了一家人的难题。“那时‘存钱罐’刚刚成立,只有6400元,我们全给了他。”让志愿者们欣慰的是,小明上了大学后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
沧县杜林乡后流堂村的小刚(化名)也是“存钱罐”资助的一名学生,他的父亲患有肾病,每周需要透析两次。考上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后,“存钱罐”为他送去了5000元助学金。沧县兴济镇南街村村民李国东原来是位电工,一次事故中他摔伤了颈椎,导致下肢没有知觉。他的儿子考上河北工程大学后,“存钱罐”伸来了援手,送上5000元助学金。
“这些孩子们贫寒的家境让我们心酸,但他们积极向上的勤奋也让我们感动,是他们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网友“轻舟”专门负责管理“存钱罐”资金,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存钱罐”共发放助学金近9万元,帮助22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期盼更多的人加入爱心团队
一次性送上助学金不算完,“存钱罐”还会定期回访受助者。
去年,沧县纸坊头乡的女孩小丽(化名)在“存钱罐”的帮助下顺利迈入大学校门。今年,在对小丽家回访时,志愿者们发现,小丽的妈妈突然查出癫痫,这对原本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志愿者们又临时在群内发起筹款,你出100元,他出200元,很快为小丽的妈妈募集了6000元。
“老的哥”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次用的不是“存钱罐”的助学金,都是志愿者们临时募捐,甚至以前受过资助的学生也拿出自己勤工俭学的零用钱。“今年我们还计划再资助几名高中的贫困学生,希望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学习,考上好大学。”
“老的哥”平时靠跑出租维持生计,他说,这些年,他的车在助学路上就跑了五六万公里。有时乘客扫码付款,看到收款人“存钱罐公益助学”的名字,会好奇地问上两句,他都会讲一下这个群体资助学生的故事。在他看来,这也是“存钱罐”的另一个意义,那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公益行动,点燃更多人心中的公益火花。他期盼着能有更多人加入“存钱罐”,积小爱成大爱,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来源/e观沧海
原标题:《【网络公益】运河区"存钱罐快乐公益助学群"4年来帮22位学子圆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