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征集意见建议!江苏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出炉
一座位于镇江市东部的“山水校园”。
“长江、古运河、京杭大运河、玉带河”交织出
这里丰厚的文化底蕴;
“张之洞、刘坤一、魏光焘”等开创者们展开了
这里百年的校园历史。
今天,学校邀请你与我们共同创造,
更人文、更绿色、更活力的美好校园。
前言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省属高校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和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等文件精神与规定,学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颜晓红校长担任组长的江苏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学校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前期,学校组织校内相关部门按照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条线论证和顶层设计等修编前期策划工作,后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了修编相关指标。
按照招标规范程序,学校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我校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经过为期六个月的资料收集、分析研究以及校园实地勘察,设计公司已完成修编初步方案。在此基础上,国资处组织校内相关部门对修编初步方案进行了多轮、多层次研讨,修改完善后提交学校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进行审议,并不断根据汲取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此外,学校主动与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规划局联系汇报我校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意见和建议对规划修编方案再次进行修改完善。
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是高校开展校园各项建设的总纲,在高校建设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同时,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是学校未来申报基本建设项目的基本依据,修编工作的质量高低、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未来发展基础保障功能的强弱,因此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对于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此次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特公开、广泛地征集全校广大师生意见和建议。请全校广大师生以历史的使命感、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审阅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方案,集思广益,贡献智慧,共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相关意见和建议请于2019年12月31日前反馈。反馈方式:电话、电子邮件、书面材料以及当面;反馈联系人:高老师;反馈电话:88789028、13775534922;反馈电子邮箱:gzc@ujs.edu.cn;书面反馈意见送达地点:行政二号楼621房间。
总体规划的目标江苏大学新阶段的事业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学科建设上要建立涉农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和学科群,农业工程学科目标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培育一流人才;国际化方面将提升办学国际水平,打造留学江大品牌,深化国际合作,形成一流国际影响;校园文化要培育和塑造“自强厚德,实干求真”的江大精神,明确办学理念,凸显品牌特色。
本轮总体规划修编的最终目标为:助力江苏大学”双一流“研究型的大学的建设;在城市层面能够支持镇江产业腾飞,与城市发展对接更加紧密,实现城与校共赢,同时塑造镇江的城市文化名片,承载城市文化、汇聚城市精神;在学校层面,能够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延续江大特色与精神,打造更人文、更绿色、更活力的校园。
总体规划布局
“支持事业目标、弹性发展、以人为本的功能布局。”
“切入点:使用者与管理者、双一流的校园建设、相对明晰的功能分区。”
总体规划结构为:“两廊两轴五片多节点”。两廊包含“江大人文科创绿廊”和“江大精神智慧绿廊”;两轴包含“校史艺术活力轴”和“校园生态形象轴”;五片包含教学片区、会议接待片区、国际科教片区、教师居住片区、学生居住片区;景观节点包含中心景观节点、会议接待景观节点、国际科教景观节点、运动活力节点等。
规划结构图现状的功能布局优化,主要从使用者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目的是让学生上下课交通更为便捷,让行政管理更加集中、提高办事效率,让生活服务能够覆盖校园、分流人流,让后勤管理方便出入、货运与车行不干扰宿舍区。
现状功能调整建议新建建筑的布局,主要考虑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为未来留有弹性外延拓展的用地。其中,国际科教中心选址位于谷阳路新出入口,外来学术交流等交通出入更为快捷,同时南侧为在建的科技园,利于进行跨学科科研协作;现代农业工程中心位于科技园南侧,与科技园内的农业工程相对集中设置,便于交流;科创实验位于学府路1号门,一是便于对外交流合作,二是有较大面积的预留用地,便于未来的发展,同时选址毗邻现创客工厂旁边,利于未来的课程协作发展。此外,新建的教学楼主要考虑更加靠近学生宿舍区,避免更长的上下课潮汐交通。
总平面图与新建建筑最终的功能分区相对明晰,总的层面延续了北宿舍南教学的分布,但局部层面实现了组团功能化的发展,如国际科教片区与留学生住宿教学、研究生学院与研究生宿舍区,教学楼与宿舍区的结合也更加紧密了。
功能分区示意校园交通系统
“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目标更绿色、更便捷的交通系统”
现状交通问题有以下几点:
1.东西联系不畅;
2.人车混行,以车为主;
3.停车占据广场与庭院空间,缺乏停车位规划;
4.学生上下课潮汐交通,汽车与人行交通矛盾。
导致的结果:
1.东西联系利用玉带路或学生宿舍区道路,道路系统等级不清晰,中门车行出入交通压力大;
2.缺乏校园慢行体验,不利于更丰富的校园生活体验;
3.影响师生交流停留与学生学习的户外绿色共享空间;
4.高峰时段人行、车行均不便,缺乏安全。
解决思路:
1.主干道是否连续?
——泓江路作为主干道未联系东西校区,应延续上一版规划,联系泓江东路与泓江西路,形成贯通新老校区的东西主干系统。
2.车行需求主要在哪里?
——车行需求主要在教学学院区,应注重教学学院区域的车行联系与出入口设置。
3.哪里需要弱化车行?
——学生宿舍区以学生的步行以及自行车行为主,应弱化车行。
4.学生的主要动线?
——学生主要动线是北部的宿舍区与南部的教学区之间,应加强学生南北动线的慢行交通。
解决方案:
1.校园道路系统
—联系泓江东路与泓江西路
—设置谷阳路科技园车行出入口
—主干路泓江路联系教学区域及各车行出入口
—学生宿舍区道路设置为次等级道路
—学生宿舍区禹山路出入口改为人行及紧急车行出入口
校园道路系统2.校园停车系统
—利用周边式停车,释放南北慢行廊道
—停车服务半径范围全覆盖
—留出庭院、广场、建筑出入口等属于人的空间
校园停车系统3.校园慢行系统
—周边式停车,释放南北慢行廊道
—慢行系统覆盖校园
—南北学生动向设置慢行专用景观廊道
—教学区设置东西向慢行绿道
—自行车停车设置原则小集中、大分散
慢行示意校园慢行系统校园人文塑造
“浓厚而独特的文化学术氛围。”
“文脉、建筑、景观,三个维度。”
1.文脉维度:地域文脉的联系
建议镇江从市级层面考虑建立沿江风景廊道,连接古运河风光带,贯通三山风景区、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文休闲绿环,使江苏大学成为镇江人文环东部的文化地标。
镇江地域文脉联系2.建筑维度
(1)策略一,标志性的建筑
主要是新建的国际科教中心与科创实验楼,规划建议融入镇江地域建筑元素,凸显江大建筑特色,避免千“校”一面。
标志性建筑示意(2)策略二,强化历史建筑影响力
历史建筑主要包含大礼堂、农机大院、老图书馆和喷灌圆厅。修缮提升历史建筑质量,改造历史建筑周边景观以更好地利用和展现历史建筑,围绕历史建筑打造校园历史空间记忆点。
历史节点空间示意(3)策略三,凸显公共建筑形象
公共建筑主要为图书馆、体育馆、三江楼和三山楼。通过禁止停车占用公共建筑的形象性空间,避免在公共建筑前的开敞空间建设新的建筑等措施维护公共建筑形象。
公共建筑形象空间示意3.景观维度
(1)策略一,赋予景观人文内涵,打造江大十景
利用现状的梅园、樱园、中心绿地、历史建筑区等,挖掘江大与镇江文化,体现到景观设计中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体现江大精神面貌、传承江大历史人文、展现江大专业特色 、融合镇江山水园林、延续镇江历史文化、赋予江大镇江特色。
江大十景图示(2)策略二,改造提升主题景观
重点打造钟灵路慢行绿色廊道—江大精神智慧绿廊、毓秀路北段历史遗产区域的江大校史园、毓秀路南段的体育活力廊道。
钟灵路江大精神智慧绿廊历史遗产区域:江大校史园体育活力绿廊(3)策略三,更多的交流学习场所
提供足够多的交流学习场所, 营造校园作为学习场所的浓厚氛围。校园中心景观绿地、滨河空间、庭院空间、广场空间、绿色廊道空间等,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户外交流停留的空间与设施,强化学生在校园内的存在感,增强人文学术学习氛围。
停留空间意向(4)策略四,公共艺术品
在校园景观的重要节点设置公共艺术品,凸显校园的文化艺术品质,展现与景观主题相对应的人文艺术。
公共艺术品意向结语
本次修编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至2030年。2003版规划重点在于新校区的规划及其与老校区的交通联系上,本轮规划将新老校区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注重空白地块的建设,更进一步优化校园规划布局,完善校舍功能结构,重塑校园空间,镌刻校园文化记忆,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校园设施与环境,打造新时期人文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为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办学条件保障。
江苏大学“2019年度十件大事”
开始投票啦!
01
网络投票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投票。一个IP地址对一个事件最多可投10票,一天总投票数为100票。
02
微信投票
点击下图跳转后进行投票。微信投票一个微信号仅可投1次。
03投票截止时间
2020年1月5日24:00。
审核|王玉忠
统筹|杨雨
编辑|王平琼
原标题:《征集意见建议!江苏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出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