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都春熙路:掌声灯影里的商业“活化石”
路如其名,自建成以来,春熙路就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来到这里。
而春熙路之所以为春熙路,因为“路”上一直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将春熙路比作一首交响曲,那么曲中的繁华时尚、闲适安逸,均是由置身其中的每个人协奏而成。
第1乐章
成都第一路
1920年前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任职的俞凤岗,积累到人生第一桶金,遂辞去职务创办“凤祥银楼”。
凤祥银楼开在当时成都最繁华的两条街道——东大街和总府街,由于俞凤岗擅于经营与交际,凤祥银楼的生意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 “凤祥楼”并不是老凤祥
4年后,四川军政长官杨森新官上任,为了取信于民,建树政绩,其决定在东大街与商业场之间修一条成都最宽敞的街道,以改变东大街到总府街、商业场原本交通不畅的状况。
新马路规划为东、西、南、北四段,中间交叉处设一街心花园。南北两段要对直连接商业场,就必须拆迁总府街的“馥记药房”,店老板郑少卿却借洋人之势不肯拆迁。
△ 《入川题壁》为石达开退到四川时所写
俞凤岗的“凤祥银楼”就在“馥记药房”西侧,他听说郑少卿坚决拒迁的消息后,于当晚悄悄去见杨森。杨森与俞凤岗达成协议:俞凤岗同意将凤祥银楼拆为路口,杨森同意俞凤岗优先购置新马路两边的地皮,以弥补拆楼的损失。
新马路建成后,俞凤岗按约定优先买下了北段两侧的大部分地皮和南段两侧的小部分地皮,修建了双间铺面96间用于出租,不仅成为当时成都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他修建的房屋格局也就成了整个春熙路街道建筑的格局。
△ 春熙南路和春熙北路在中山广场处相互错开
随后的十年间,春熙路就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第一路”,若干著名的商家与文化单位云集于此。据1934年的统计,春熙路共有商家157户,包括重庆银行分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中国人民银行春熙路办事处)、农民银行成都分行、上海商业银行等著名银行,浙商宝成银楼、凤祥银楼、亨得利钟表店、协和钟表行、大光明美发店、上海精益眼镜公司、达仁堂药店和德仁堂药店等著名商家。
自此,春熙路便积蓄着这座城市闲适背后无穷的商业力量,展示着成都最繁华、最包容、最潮流的一面。
第2乐章
被效仿的劝业场
1909年三月初三,南接春熙北路、北抵华兴中街的劝业场正式开业,场内外龙旗飘飘,锣鼓喧天,前后场挤满人群,热闹非凡。
18岁的郭沫若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进入劝业场,场内灯火通明,每家商铺都安装了电灯。郭沫若遂感慨道:“楼前梭线路难通,龙马高车走不穷。铁笛一声飞过也,大家争看电灯红。”
开办劝业场的是四川通省劝业道周善培(孝怀)与成都商务总会樊起鸿(孔周),樊孔周很有商业头脑,在劝业场开建时,他对股东们说:“劝业场要想在省城一炮打响,就必须做到八个字:‘人无我有,人有我好!’我们先要在劝业场内安电灯,装自来水!”
△ 劝业场开场时的热闹景象
那时,仅上海、汉口、重庆等大商埠才有少量电灯,用煤油灯对成都普通市民来说都十分奢侈,晚上家家户户油灯如豆、人影昏黄……可以说,劝业场是最早采用差异化运营策略的先驱,而这种创新精神不断推动着成都商业繁荣发展。
和郭沫若一样,许多成都人第一次在劝业场见到了电灯。看“洋灯”成为人们最时髦的消遣,每天黄昏时分,当“发灯部”电机骤响,里三层外三层挤在前后场口的人们欢声雷动,“燃洋灯啰!燃洋灯啰!”
劝业场还在华兴街修建了一个蓄水池,专人挑水,供给全场的餐饮店和茶楼,费用另计。创造了成都商业用水的先例。此外,它还采用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引流,其中包括英美烟草公司的巨型招贴画,香水广告牌等等。
△ 1986年7月重建后的劝业场
这些“超前”的商业模式,为劝业场聚集起空前的人气。成都本地市民及外地商客蜂拥而至,商户竞争激烈,要是在各行各帮中没点名气,是租不了店面的。
劝业场观念、模式的超前,也让广东、重庆、天津等地纷纷效仿。劝业场营造期间,耳目灵通的广东绅商,跟风仿效,组建东兴公司,拟建近代商场;1910年5月,重庆商会集资白银20万两,组建开明建筑公司,修建重庆商业场;1928年,天津劝业场开始兴建。
△ 亨得利是最早入驻的品牌之一
这条四川最早的近现代商业街,有如此影响力,是周孝怀、樊孔周始料未及的。本来暂准销售洋货是劝业场开业时的权宜之计,但开场以来,本地商品仅占销量的百分之十二三,反而洋货广货比例很大,因此商会同仁认为必须消除贸易壁垒,更改场名,才能名副其实。
开场一年后,劝业场正式改名为商业场,全年交易总额也从白银33万余两增至白银46万余两。
△ 如今的商业场
据说,巴金的祖父李镛和二堂伯李道江均是商业场的股东,而凡是李镛家族有股份的商铺,名义上都由李镛担任董事,巴金的父亲李道河则作为实际代表“主理”事务,巴金大哥李尧牧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商业场。
在商业场,有人发家致富,有人著书立说。
年少的巴金时常出入于商业场,在这里他读到了《新青年》等大量进步刊物,商业场也成为包括巴金在内的文化名流笔下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巴金均有提及商业场;李劼人曾写道:“无论何时,都是人多如鲫,而生意顶好的,据说还是要数前场门楼上那所同春茶楼,以及茶楼下面那条宽广楼梯之侧的水饺子铺”;郭沫若也曾写下赞叹商业场的诗句:“蝉鬓轻松刻意修,商业场中结队游”……
而多位文化名流的妙笔生花,也让商业场的知名度由国内传至国外。商业场所在的春熙路,也成为四川乃至西南的商业代名词。
第3乐章
夜市里的烟火气
“从龙抄手一路行来,先是整条街的传统糕点,桃片、叮叮糖、麻糕一应俱全,随着吆喝声一丝丝钻进你的心,挑动一切的味蕾;女孩子用的小饰物,包包、鞋子,都没有贵价钱,款式却是比末端太平洋百货里的更新潮;家庭主妇也乐于在此选购日用品,即使是最勤俭的主妇,在层出不穷的新品面前也会动心。”带朋友夜游春熙路的场景,自由职业者杨礁依然历历在目。
那时每到下午五点左右,“执勤人员一挥手,拉摊架的扛货的便争先恐后一路小跑去抢占位置,手忙脚乱地搭架挂货......转眼之间,在不到500米长的地段,平地涌出460多个货摊,服装、鞋帽、工艺品、玩具等应有尽有,叫卖声、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声此起彼伏。”
△ 夜幕下的春熙路人流如织
摆摊的人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机关干部、工人、教师、体育教练,也有待业人员。其时,春熙路平时的游人并不多,但一到傍晚,多如潮水的人就开始从四面八方涌向春熙路。
成都的80后们都有这样的记忆,穿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耳边放着商家播放的震耳欲聋的歌曲,看看衣服,翻翻打折书,淘淘碟片,试戴下首饰……
逛累了,要不就吃一份用自行车推着卖的麻辣烫,要不就去吃盐市口红苕食堂、青年路三合泥、洞子口张老二凉粉,还可以到远一点的玉双路吃鸡杂面,或者解放路甘记肥肠粉……每天换着吃,半月都不重样。
“我小时候春熙路的夜市热闹得不得了,好多卖小吃的啊,凉拌肚子、兔腰,几毛钱可以吃好多,那是我记得的春熙路最繁华的时候。”各种小吃云集的春熙路,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都人十分怀念。
△ 成都各色小吃
那会儿,在115米高的蜀都大厦旋转餐厅用餐非常令人神往。90年代动辄消费上百,让去旋转餐厅成为非常有仪式感的事。去往餐厅需要坐由专人操作的外置式观光电梯,即便只有一桌客人,餐厅也会启动旋转,窗外就是整个成都的灯火璀璨、流水车灯。
旋转餐厅所在的蜀都大厦也是当时的传奇。蜀都大厦在修建时遇到过资金难题,后通过广泛的发股票募集资金,造就了其股东多达199家的盛况,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最早的股票。
建成后的蜀都大厦高116米,34层,安装了洋气的观光电梯,以及霓虹灯广告牌,夜幕下还能看到海尔等品牌广告,大厦顶端空地还建了两个BP机发射台。这个集高度、品味和时尚为一体的建筑,一度是成都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曾被称为“西部第一高楼”。
△ 始建于1991年的蜀都大厦,曾是名副其实的西部第一高楼
在春熙路夜市开市的十年间,其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成就了一些个体老板们“百万富翁”的梦想,“万元户”更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到高峰时春熙路夜市的人流量可达10万人,有600多个摊位,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成交额数亿元。
在九龙广场做服装批发生意的黄宗平,就是在春熙路夜市发家的。他曾经在夜市“练摊”卖服装,“春熙路夜市至少造就了100个百万富翁,许多老板都是从那儿发起来的。”黄宗平说,“当年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个摊位转手能卖四、五万元。”
△ 2001年,春熙路改造前的最后一天
生意火爆,让许多本地人一下班就来春熙路支摊儿,卖保暖鞋的一位大姐就是其中的代表。她说:“我还在上班,下午早点溜出来忙着下海。三个月,收入早超过了我一年的工资。”
时间流转,岁月更迭。当年在春熙路留下珍贵记忆的人们,如今或天各一方,春熙路也不再有夜市,而唯一不变的是路上依然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它的热闹繁华、宜商休闲的底蕴就在经年的更迭中永葆着活力。
第4乐
春熙路向东,首店向“熙”
△ 网红打卡地太古里夜景
始建于魏晋时期的大慈寺,比邻远洋太古里,位于春熙路商圈最东面。据传,名僧玄奘法师20岁时曾在此受戒、修习佛法,因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且高僧辈出,而被世间誉为“震旦第一丛林”。
如今,大慈寺里是一处僻静之所,烧上三炷香,点亮一盏许愿灯,片刻的宁静让心灵得以洗涤。大慈寺外则是成都最时尚、最繁华的闹市,全球、全国和西南的首店、旗舰店都扎根于此,每天几十上百万人潮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
△ 闹市里的寺庙——成都大慈寺
来自云南的王静就是其中之一。6月底,她随同公司各部门领导来成都考察,考察的重点是成都商业发展的秘诀。团队第一站就定在了太古里,她说:“成都是西南商业氛围最好的城市,作为运营昆明购物中心的公司,公司一行专程来取经,学习成都在商业运营中的先进创新之处。”
在王静之前,波兰名主持Aleksander Sikora(亚历山大·思瓦科)借成都亚洲熊猫美食节来春熙路采风。镜头前,他用波兰语热情洋溢地进行解说,为家乡传递成都人的热情友好和一方文化特色。
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亚历山大·思瓦科十分感慨:“波兰是一个小国,只有4000多万人口。然而,成都便有1600万人,让人非常震惊。春熙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就连华沙的阿卡迪亚也没有这么大的人流量。”
△ 亚历山大•思瓦科接受采访
与外地人初来被其车水马龙的景象所震撼不同,春熙路在成都本地人心中已有了微妙的变化。“2014年以前,太古里和IFS还没建成,很多成都人许久都不去春熙路了,春熙路—盐市口商圈的店铺和商场不时倒闭关门。然而随着太古里和IFS的亮相,不仅让成都人又回到春熙路逛街,还把全国的游客吸引过来,成为城市名片级的观光点,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和文化冲击。尽管春熙路—盐市口依然有运营不力关闭的商场,但大家对这里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2018年有37个品牌的全球旗舰店及全国/西南首店在成都远洋太古里亮相。随着品牌店铺和网红店铺更倾向于落地商圈东部,春熙路商圈的人气聚集点从春熙路转向了IFS和太古里。春熙路也由初建时的春熙北路和春熙南路,一路向东形成如今囊括盐市口商圈、太古里商圈的“大春熙”商圈。
△ 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此打造创意快闪店
曾住在总府路王府井背后的刘璐,见证了全国首家伊藤华洋堂开店,星巴克成都首店开业,哈根达斯成都首店开业,无印良品世界最大的旗舰店开业……从数十年前成都亨得利钟表总店开业,到如今众多知名品牌和网红产品将首店落地于此,春熙路商圈的魅力依旧。
据说,无印良品第四任社长金井政明到成都看了一眼成都远洋太古里给它选定的店铺新址和大慈寺后,立刻决定更改原先的开店计划,将店铺空间扩充为上下 4 层,现在的 3141 平方米——这个面积,几乎是无印良品在日本黄金时期最大店的面积。
△ 无印良品太古里旗舰店
“从商业角度来看,成都在国内绝对在所谓‘第一梯队’里,可以和一线城市比肩,甚至成都的某些商业业态可能会超过一线城市的量级,”戴德梁行董事、中国区商业地产部董事甄仕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它能吸纳整个西部地区的消费,因此成都的人均消费能力和一些品牌的单店销售额不见得比北京、上海低。”
△ 文化名人在方所演讲,春熙路商圈也是文化交流之所
虽然经过再次升级的春熙路商圈变得更高大上了,但刘璐依旧时常去商圈西边的青石桥海鲜市场购置活蹦乱跳的海鲜,去商圈中部的伊藤洋华堂买买生活必需品……春熙路商圈里的这些最平凡的日常,又让它的高端化变得让人亲近。
△ 青石桥海鲜市场
所以,如果要拍一部《春熙路十二时辰》,大概会是这样:清晨从青石桥海鲜市场扫完海货后,到附近的王婆荞面、老瓦房肥肠粉品味成都生活的鲜香麻辣,然后到泰华服装城或者九龙广场体验批发淘货的乐趣,之后到太平洋影城抑或西南影城看场早场电影,中午时光去春熙路步行街寻找百年金街的秘密,喝一杯下午茶再到桐梓林嬢嬢们偏爱的王府井百货看她们“疯狂”扫货,傍晚来到IFS、太古里体验这一城繁华如何被激活……
春熙路就像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有饕餮美食,也有市井珍馐,任何人身处其中都能找到独属自己的情感落脚点,而这或许就是春熙路商圈长葆活力的密钥。
结束语
2018年成都被评为“中国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成都何德何能会获如此多的荣誉?或许,春熙路就是答案的一隅。
春熙路能成为成都的百年金街,成为成都宜商宜业的缩影,是有其历史沿革和商业底蕴的。清末至今,春熙路几乎都是整个成都最繁华的商圈,唐宋街坊遗址的发现又将春熙路的繁华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如今,成都商圈已多点开花,从春熙路到金融城、天府新城、建设路、红牌楼、金沙光华、沙湾等众多商圈,各核心商圈和潜力商圈都在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下蓬勃发展。
春熙路所积攒的商圈经验和启示,无论是对新兴的还是没落的商圈来说,都有可借鉴的意义所在。而春熙路所承载的记忆与未来,也让其在成都的商业变革中变得更加深刻。
(本文资料来源:《成都街巷志》、成都市地方志及网络,图片源自网络,部分人物为化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