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吴军:对科技的很多担心是过虑的
写作《全球科技通史》前,吴军已经有多本畅销书。从清华走出,在美国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后,他分别在谷歌和腾讯工作过,长期浸染在科技行业内,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浪潮之巅》《文明之光》《数学之美》《智能时代》......这些畅销书正源于他在行业内切实的工作经历和起伏多变的人生阅历。
身为科学家的同时,他还是一名投资人,专注于新兴科技的项目投资,“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投资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疾病诊断、知识信息共享,以及有关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
对于5G通讯技术和物联网的融合,他尤为看好,“当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以更快的速度整合到一起,让互联网成规模化地扩大,将是未来极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你说世界很美好,会有多人来批评你;如果你说明天是世界末日,可能会得诺贝尔奖。”吴军一向以科技乐观主义者的面貌出现,在《全球科技通史》中,他首次尝试用全局性的思维,描述世界科技的变化,从中总结出“用更少的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近日,吴军来上海宣传作品《全球科技通史》时,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吴军谈科技——人类给自己预测了许多危机,最后都没有发生
澎湃新闻:你对科技最疯狂的想象是什么?
吴军:我们的身体可能只是我们的思维和承载基因的载体。以后人类进行星际旅行时,希望能够不使用任何可见的传输物质,直接把关于自己的信息输送到另一个星球,就像3D打印一样,而不是通过火箭或是飞船去旅行。
澎湃新闻:你是一个科技乐观主义者,但大家似乎都在恐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过度发展,我们对科技是不是过度忧虑了?
吴军:总体来讲,我觉得很多担心是过虑的。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很多人对科技不了解,因此会过度美化过去。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对科技有很多担忧,比如当书写技术代替口述时,柏拉图就担心这会让人的记忆力变差;全球变暖的趋势出现后,人们担心工业化会导致气候升温,实际上根据计算,如果所有国家都遵守京都协议,地球的平均温度只会比现在降低万分之一度。
第二,科技的发展本身能解决一些科技带来的问题。许多年前,大家就担心工业化的运动将耗尽世界的石油资源,如今似乎并未发生这样的危机。汽车刚出来的时候,人们也担心城市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但上海现在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可能是改革开放前一百倍不止,好像情况也不是那么糟糕。
如果你说世界很美好,那么会有很多人来批评你;如果你说明天是世界末日,那你可能会得诺贝尔奖。历史上,人类给自己预测过许多科技危机,最后都没有发生,是否有一个特别眷顾人类的上帝?并没有,那就是过度忧虑了。
澎湃新闻:在《全球科技通史》中,你总结了“能量”和“信息”两种科技发展的主要脉络,未来会出现第三种吗?
吴军:不太容易,因为能量是我们世界固有的特性,信息是组成能量构成世界的本身规律。我觉得还是要遵循一个“够用”的原则,基本这两种脉络已经足够解释一切新技术的出现,例如5G技术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传输处理和存储更多的信息。
谈人性——有时推动历史发展恰恰是人性恶的一面
澎湃新闻:如果科技不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那么最大危机是什么?
吴军: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贫困,另一个是贪婪。
贫困使得很多人的生活被局限于传宗接代,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意义。人是一种聪明的动物,一旦看到自己的生活如此贫瘠,可能就会躁动不安,许多危机正是诞生于此。
另一个是贪婪,或者说欲望太强。在书中我写到,产生能量是有代价的,但是人的欲望的产生不需要代价。现在很多人的焦虑来源于哪里?就是自己想达到的目标距离现有物质条件的积累速度,有极大的差距,所以才焦虑。
但我觉得可能像这种欲望和贪婪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公平地说,有时推动历史发展并不是人性好的一面,恰恰是人性恶的一面。
澎湃新闻:什么是人工智能不能解决的问题,未来人类的优势在哪里?
吴军:人本质上是好逸恶劳的,就看怎么引导。人工智能使用得好,就能帮助人类节省劳动成本。从理论上来讲,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其中有些可以变成数学问题,有些变不成。在数学问题中,有些是能够被解决的。能解决的问题里面有很少有一部分是能够用图灵机解决。再细分下去,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被人工智能解决。
人类必须得承认,世界上有两种智能:一种是人的智能,一种是机器的智能,它们俩是平行的,不要认为机器的智能老是在向人那儿靠近,它们其实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我认为,面对人工智能的态度的关键是:我们要解决问题,谁能把问题解决了就是更好的,而不在于说你像不像我。就像我经常举的例子,飞机不需要像鸟一样飞。
到目前为止,面对机器人,人类拥有的真正优势有两个,第一个优势是创造性。比如随便拿个东西,人类不仅可以观察它、触摸它,还能命名,创造一个概念,但是计算机做不到这一点,它无法想象世界上存在它未曾见到的事物。
另外,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人类经常能拥有机器人永远无法媲美的智慧。面对一些涉及道德、伦理的艰难选择,人类的解决方法常常出人意料,并且不唯一,而机器人只能根据固有的思维做出反应。
澎湃新闻:当科技的发展势头迅猛,人类好像又出现了新一种声音,呼唤感性的回归。
吴军:我倒不认为是感性回归,因为人从来就没太理性过。我认为是在呼唤一种真实的生活回归。举个例子,十年前你如果有一台iPhone手机,你就算是一个有钱人,今天你有一个iPhone手机,你不一定是一个有钱人。有钱人是不带手机的,现在的有钱人是可以坐在一起面对面聊天、可以不带手机自己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的。而没钱的人在天天看微信,24小时离不开手机,因为老板随时在叫他们。
我给很多公司做培训的时候就会说,在公司里定一条规矩,周五上班,所有人把手机放在前台,一天不用,看一看效率是不是变高了。
谈趋势——互联网产业的体量和媒体的关注度不成正比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投资人,最近在关注什么领域?
吴军:我们对于投资的知识都是创业者告诉我们的。某一方面创业的人多了,我们的投资就多了,慢慢总结出一些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投资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疾病诊断和制药、共享知识信息以及与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一些新技术。
在中国和美国存在一些差别。在中国,半导体会是将来发展很快的一个行业,而在美国就不太投资半导体,因为在美国半导体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了。新一代的半导体其实是沿着我说的用更少的能量处理更多信息的方向在发展。在美国,未来的趋势实际上是怎么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各行各业。
澎湃新闻:互联网产业一开始是高速发展的,最近有一些回落的趋势,你怎么看?
吴军:互联网从产值来讲,它的体量和媒体的关注度是不成正比的。2016年全世界互联网的产值大概是3800亿美元。同期电信的产值,其中包括运营商和设备商,是3.5万亿美元,相差几乎一个数量级,而媒体几乎不关心电信。
现在5G的到来,是媒体对于电信的关注第一次超过了互联网。互联网行业3800亿美元的产值其实不是很大,其中Google一家占了三分之一,再加上阿里巴巴、腾讯、Facebook、亚马逊,基本上就分光了。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觉得发展有困境呢?因为他们从来不曾挣过钱,这个市场太小了。但是从发展速度来说,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是不慢的。从3800亿到现在的4500亿左右,才两年时间。而电信这个市场,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现在接下来的关键的任务是,5G通讯技术和物联网的整合,当这两个网络整合到一起的时候,让传统的行业以互联网的速度更快地发展,让互联网能够借助一个更大的市场将规模扩大,我认为这个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澎湃新闻:对当代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吴军:总体来说,一代人比一代强。虽然很多媒体对于年轻人有一些负面的看法,我对于中国的年轻人的看法还是很正面的。年轻人在毕业之后,尤其是刚毕业的头几年,一定要找一个可以让自己不断成长的环境,一个单位也好,一群人也好,不要太计较收入,在这个前提下,让自己快速成长。那么,等到将来自己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