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用十一年时间,花了两亿元,将3000件流失文物带回中国

2019-06-01 07: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李不知

 

在中国堪称悲壮的近代史中

无数曾经属于我们的文物、书籍、艺术品被无情的掠夺

与这些奇珍异宝一同带走的

还有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记忆

然而时代风云变幻

总有人会毅然站出来

将那些颠沛流离的文物

一一带回故土

.1.

昨天,微博上一段52秒钟的视频,让一个名为涂盛勇的男人突然火了。

出生于湖北襄阳的他,在十一年间里花费两亿元,陆续从世界各地买回3000余件中国流失文物,并在武汉建了一座名为“贞元博物馆”的私人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目前,微博热搜话题话题#11年花2亿回购3000件流失文物#浏览量已经超过一亿,并得到了如中国之声、中国新闻周刊等主流媒体的转发支持。
作为商人的涂盛勇拥有自己的农贸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公司,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文化传媒公司,专业经营艺术品、古董、茶及茶艺品、香及香具的私人会所。

2008年,他在余家湖一带看到一些农户菜园的围墙上有一些南北朝的画像砖,造型独特,富有历史文化价值。

也是从那一刻起,他开始研究历史与地理,兴趣越来越浓,并开始收藏文物。

据涂盛勇回忆,他第一次到日本的时候,看到了众多优秀的中国文物,这些国宝文物因为各种历史原因,被带到了日本当地的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家手中。

此后,他又多次前往英国等欧美国家,发现了越来越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海外的文物数量庞大、品相优良,令人震惊。”

他觉得,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寄托着中国人民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将流失海外的文物带回祖国。

在过去的11年里,涂盛勇奔波于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到各大拍卖会、古董交易市场,买了很多文物回来。

“我几乎花光所有积蓄,用2亿多元买回中国流失文物3000余件。”这些文物涉及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石雕、书画等多个门类,时间跨度从石器时代直至现代。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的收藏逐渐丰富,放在家里多没意思。”随着手中的文物越来越多,涂盛勇渐渐萌生了建一个博物馆的想法。

2019年,他在武汉红巷博物馆群内建成2000平方米的贞元博物馆,该馆也是湖北省首家古代文物及古代艺术品私人综合博物馆。

“我建博物馆的目的就是想让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外国人,通过欣赏这些文物,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历史有所了解与认识。”

.2.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

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余件,而海外民间藏中国文物数量则是馆藏的10倍之多。

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均是精品中的精品。除了我们熟知在列强洗劫圆明园、故宫,一些来华的外国人还利用科学探险的名义盗走了在上个世纪初盗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这些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尽管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3.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

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

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

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在所有列强掠夺中国文物的行为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火烧圆明园”了。

雨果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中,曾如此描绘圆明园的壮丽景象:

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

用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它的屋架,

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

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

放上异兽,饰以琉璃,

饰以珐琅,饰以黄金,

施以脂粉,

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1860 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为了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时至今日,圆明园依旧是一片废墟。

那熊熊的烈火烧灼的痕迹犹在,英法联军毁坏、洗劫的欢呼声似乎就在耳边响起,珍贵的瓷器,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索性砸碎,最后在烈焰中,完成了这场狂欢的谢幕。
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这些掠夺来的战利品进入他们的博物馆,被作为引以为豪宝物,向世界展示。
曾经的强盗回到自己的家乡,摇身一变,又成为了探险家和绅士。

.4.

新中国成立后,陆陆续续开始将流失海外的文物带回故土,这其中既有官方层面,也有民间的组织。

“回流”通常是中国的商业机构通过商业手段,将流失文物引进到国内来拍卖,从而达到回到中国的目的,一般称之为“回流文物”。而“回归”则是指在国家层面上利用政府的力量或国家间的外交努力,将那些有违于国际法的流失文物归还到中国。
2000年法国皮诺家族向巴黎吉美博物馆捐赠了一批公元前7世纪的文物,此后被爆是1992年甘肃省周朝贵族墓葬遭盗挖时流失的文物。

2010年前后,中国政府对这些文物发出追索申诉,但未成功,之后的外交行动一直持续。

2015年4月,皮诺将4件有着2000年历史的文物移交给中国驻法大使馆;与此同时,从同一卖家手中购得另外28件文物的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耶也于5月15日交还了他购买的中国被盗文物。

2013年6月28日,圆明园鼠首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兽首首次以无偿捐赠方式回归。

随着国家强盛,越来越多的外流文物“回流”,就如同一个个漂泊异乡的孩子,在受尽了百年寄人篱下的屈辱之后,终于寻找到了母亲的怀抱,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尽管文物“回流”的工作还有很多要做,但今时之中国已不同于往日。

越来越多的如涂盛勇一般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将漂流在外的文物,一件件带回来。

.5.

中国已不是往日之中国,世界仍然是那个残酷的世界。

“文化在,则国家存。”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入口处,模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入口建筑造型的展板上写着这样两行英文。
因为常年的战乱,阿富汗境内众多历史古迹、文明瑰宝毁于一旦,包括2001年遭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战火中也遭到严重破坏。为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职员拼尽全力,将大批珍贵文物多次藏匿、转移。
2017年3月,这批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珍宝首次亮相中国,最早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主题为“浴火重光”,寓意这批国宝历经阿富汗战争和国家动荡等考验后浴火重生、再现光彩。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览结束后,原计划将赴美国展出,却传来美方取消展览的消息。如果不能及时为这批国宝找到下一个落脚点,它们可能不得不返回局势尚不稳定的故土,可能面临各种不测。
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这场国际接力变成了中国的国内接力。

此后至今,这批珍贵文物先后在中国的敦煌、成都、郑州、深圳、长沙等地博物馆“接力”展出,在清华大学已经是第七站。

据悉,结束在清华大学的展出后,这批文物还将前往南京、香港等地继续巡展。

曾经饱受屈辱的中国人比谁都懂,那种被人欺凌的痛苦,千百年来,世界的游戏规则其实从未改变,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强盛,方可立于世界之林。
文物不仅仅是代表着财富,更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记忆,是未来人们找寻自己生命根源的钥匙。

历史的长河滚滚流动,从未停歇,然而曾经弱小的国度已然强大,那些流离失所的孩子们,也最终都将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与他的兄弟姐妹呆在一起。

文化在,则国家存。

编辑/寰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删

—END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