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滏阳河上古闸桥之——州西古闸第一道
滏阳河,我们的母亲河!她发源于鼓山,顺着大平原奔流向大海。
全长413公里的滏阳河,流经邯郸、邢台、衡水,在沧州市的献县与滹沱河汇流后称子牙河,到达天津,最后将邯郸的一河春水汇入大海。其中在邯郸,过磁县,经马头,出市区至永年,经曲周,在鸡泽县吴官营乡东于口村进入邢台境内,流经长度约119公里。
“一湾春水涨玻璃,片片悬帆映绿堤。细雨吹来风势顺,冲烟已到画桥西。”清朝文人裴大鹏的《滏水春帆》里的画桥,我们已无从追寻,就如同千百年来喜欢择水而居的先民或为通行,或为灌溉而在流淌不息的滏阳河修建的许许多多的古(闸)桥,历经岁月的洗礼损毁消失一样,但是它们孕育出的邯郸文明历史,依然璀璨夺目。特别是那些保留下来的古闸遗址,仍可见古时的闸墩笔直矗立在河水中,记忆着当年引滏灌溉的兴盛,印证着“富民河”的由来。而那些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经受住了岁月冲刷的石桥,横枕着不尽的流水,历经沧桑,风韵犹存,见证着邯郸的过去,诉说着流逝的岁月,也成为了今天滏阳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滏阳河上的古(闸)桥,是邯郸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变迁的轨迹。让我们走近滏阳河上的古(闸)桥,用镜头聚焦历史,用心探寻文化。
——滏阳河上游第一闸
从磁县县城出发,沿和谐大道向西南行约12华里,出西槐树村村东,村口不远处,宽阔的滏阳河上一闸横枕,连接东西,这就是当地百姓所称的“西闸”,《滏阳河灌区志》上称之为“州西闸”,现在滏阳河上游第一闸——我们滏阳河上古(闸)桥采访小组要报道的第一座现存古闸。
闸板
磁州镇龙王庙村和西槐树村之间的滏阳河上的西闸,总长70.4米,宽4米,高3—4米,共七孔、六闸墩。闸门呈长方形,闸墩由石头砌成,两侧尖,由下往上逐渐变小,约六至八层。
西闸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为两孔,由磁州知州孙健修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磁州知州刘安仁主持修建成砖石结构的七孔桥闸,每孔宽1.5丈,又于闸板间两端设立绞桩,启立方便。清康熙年间,知州任塾、蒋擢先后重修使闸完好如初。以后随坏随修。
图为建闸初刻在闸壁上的文字“至此为准”
康熙《磁州志·卷九·水利·闸堰》记载,“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知州孙健初筑石为堰连闸,疏渠二道,中渠灌溉永旺等三十三村,北渠灌溉曲沟等四村。”“至二十二年(1594年),知州刘安仁增立闸七孔,又于闸之两端设立绞樁,用之启板甚便。”“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闸东北崩颓二空,启闸难施,三渠农田灌溉无由,知州蒋擢集众议彻底重修,闸工完固,水利复兴”之后,西闸又随坏随修,历经多次修建。
图为建闸初刻在闸壁上的文字“水板六块”
历史上,州西闸因上闸拦水灌溉,曾和下游与商船发生多次矛盾。为解决争端,清代至解放前,曾多次立碑刻字明确管水规定,以示执行,现闸背“至此为准”双行字即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为解决争水矛盾所刻。
阳春四月,微风清徐,河水平缓。那天上午十点,在宽阔平整的闸面道上,我们遇上了刚刚巡河回来的市漳滏河管理处西闸管理所所长孟海成。面对这崭新平整的水闸面,他介绍说:为了保护这一古闸桥,1962年,邯郸专署水利局滏阳河管理处在西槐树村村东口附近建立了西闸管理所,即现在的邯郸市漳滏河管理处西闸管理所。1964年,原地区滏阳河管理处在西闸闸墩上修建了长31.71米、宽3米的钢筋混凝土交通桥,便利了两岸交通和工程管理。现西闸管理所主要负责滏阳河东武仕水电站出口至马头甘草营21公里河道运行管理和高级渠上游、西闸中干渠工程管理、渠道输水工作。2018年7月,市漳滏河灌溉供水管理处抓住上游东武仕水库停止泄水15天的难得机遇,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历时一个月,对西闸进行抢救式维修加固,对闸门底板进行了混凝土衬砌浇筑,对闸墩进行浆砌石勾缝加固,将原木质闸门槽改建为钢闸门槽,木叠梁闸门更新维修、编号码放,并对西闸东西两头南北两侧采用钢栏杆围护保护。
时光疾行,西闸,这座始建于400多年前的古闸,历经沧桑,至今基本保持彼时的原貌,而且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来源:邯郸新闻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