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丨魔都何以是魔都?上海去年的成绩单亮了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2019-03-04 12:1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又是一年“两会”时。

往年全国人代会,上海代表团一直很“网红”,今年,关注度或许会更高。

因为中央给上海划了三个“重点”:自贸区增设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及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这是去年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的三件事。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6日上午,习近平在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城市风貌。 新华社 图

上海怎么干?这是全国关心的问题。几天前,科创板规则落地,速度与进度,超出市场预期。另两大任务,进度一点也不慢,但一些关键信息目前还需等待发布。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崛起为世界级大都市后,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依旧是先锋。

为什么上海总能站在时代的风口?纵览上海过去一年的发展,四个特点最令人印象深刻。“魔都”一直有“魔力”,原因也许就藏在这里。

服务全国

第一个特点,上海的所有工作,站位都很明确:服务全国大局。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格局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最有力的例证,是长三角一体化。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前,上海去年就已着力推进这项工作。

时间回到一年前,2018年3月6日,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一个重磅信号释放。

当天,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回答记者时透露,已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三省一市各派人员,办公地点放在上海。

敏锐的人意识到,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提速。后来的推进速度,仍然超乎很多人想象。

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在上海碰面,会上拿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一一列出时间表。

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6月1日在上海举行,沪苏皖浙三省一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共同签订了11个项目。 上观新闻 图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东道主上海当时的表态,“要多算综合账、长远账、国家账,在推动合作共赢中尽到上海义务。”

会后,中科院南京地理所研究员陈雯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次会议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上海“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去年,上海还有一件花了大力气推进的事: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这个声势浩大的行动,明确“上海服务”占据统领地位——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大局。

这正是上海应有的站位。

2018年11月,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特别强调,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当时,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五方面工作要求,第一条就是“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之后,上海站位更明确。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李强多次提到“四个放在”,表示这是上海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点”:“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

试点大户

第二个特别的印象,是上海谋划和落实的能力。

其实,新的三大任务之前,上海近些年已多次承接国家战略,落地的试点政策之多,甚至有“试点专业大户”的称号。

仅有站位,显然不足以领受那么多任务。中央的信任,也建立在实力和能力之上。

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18年,上海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50万元人民币,迈过2万美元大关,首次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一。

上海的综合实力,由此可见一斑。而从浦东开发开放,再到近几年的自贸区、科创中心、进博会,也一次次证明了上海的能力。

上海自贸区,100多项改革经验已复制推广全国,去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减少到45条;进博会,无论举办效果,还是保障水平,全球参会者都交口赞誉。

进博会场馆。视觉中国 资料

再解剖一只麻雀。2014年,总书记在上海原有的四个中心外,赋予了新定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起初,许多人并不看好上海的科创,但到今天,这些人的想法可能会改变。

前不久,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上海克隆猴成果位居第一。上海发布 图

政府直接投入的部分,进展始终很快,去年也是如此。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为此列了一大段成绩,包括大科学装置建成、重磅科研机构落地等。

“上海光源”是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装置。视觉中国 资料

更具标志意义的,是来自市场的肯定:顶尖的科技人才和企业资源,去年加快向上海集聚。

一个重要指标是,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水平。

过去一年,腾讯华东总部落户上海,阿里和百度,也都和上海签约更多合作,微软等国外巨头,亦纷纷落子上海。

同时,上海也“盛会”不断。去年,除了进博会,上海还首次举办了几个大会:9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IT巨头受邀悉数到场;11月的滴水湖论坛,28位诺奖得主参加。

图灵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杰•瑞迪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作《人工智能:未来的机遇》主题报告。

在滴水湖论坛的十张桌布上,诺奖得主们为人类未来“打下草稿”。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徐路易 摄

有人说,最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勤奋,而作为中国城市的优等生,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领到新的三大任务后,上海依旧勤奋。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进博会闭幕近两周后,李强就召集上海16个区的区委书记,开了整整一天的座谈会。会上,他强调,“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

2018年底,上海市政府内部人士曾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三大任务迅速成为上海工作重中之重,组织专班,抓紧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接,研究具体方案,加快推进落实。

彼时,上海已把三大任务和进博会这四件事,视作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支撑”。

几天前,科创板规则正式落地,算算时间,距离总书记在进博会上提出任务,过去还不到4个月。这是努力奔跑的结果。

城市品格

许多人提到上海,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不是高大上的金融或科技,而是诸如“规则”、“精细”这些更软性的方面。

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的最后,总书记突出点赞了上海城市的品格:开放、创新、包容。

这就是上海最重要的软实力。

因为开放,所以汇聚各方人才,进而使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成为可能。因为创新,所以屡开风气之先,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为包容,所以不拘一格,能容纳更多创新主体。

去年,上海这座城市给人留下的第三个深刻印象,就是在打造硬实力的同时,始终注重软实力的提升。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一年多前,李强履新上海后,召开第一次全市性大会,即提出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之后推开的营商环境革命,持续到今年已进入2.0时代。

2018年11月,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2.0版上线启用“一窗受理”,设置了18个“零差别受理”窗口。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图

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目前已迅速显现出成效。一年内,100项行政审批事项直接取消,流程革命性优化,办事时间大幅缩减。

去年10月出炉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从此前的排名78位跃升到46位,创历史最好名次。而作为样本城市,上海占比权重为55%。

还有不断创新的社会治理,上海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对此也一直很关注。

2017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

去年,上海城市治理做的几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架空线入地,让“网红”武康大楼进入21世纪以后,有了首张“素颜照”。

2019年1月25日,经过近一年努力,拥有95年历史的上海武康大楼彻底告别周边上空的“蜘蛛网”,拥有了首张清新“素颜照”。视觉中国 资料

又比如新时尚“垃圾分类”,今年1月,上海市人代会上高票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轨道,再次开全国风气之先。

2019年2月18日,李强在专题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演示正确“扔瓶”方式。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越高,软实力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上海,凭借更加开放、创新和包容的城市品格,也在吸引越来越多创新人才和企业纷至沓来,并由此带来经济发展新动力。

2018年7月,上海出台“扩大开放100条举措”,在汽车、飞机等先进制造业突破了股权占比等政策瓶颈,这才有特斯拉的超级工厂落地上海临港。

2019年1月7日,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产业区正式开工建设。上海市经信委 供图

2018年全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8.7%。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业投资创多年以来的新高。

进入2019年,投资继续涌入上海。今年1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563个,同比增长69.1%;合同外资100.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7.6%,增速非常惊人。

党的诞生地

最后来看看人的层面。上海能办成那么多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直以来,上海有制度文明的传统,公务员群体的规则意识,全国有口皆碑。但给人的印象,有时可能囿于成规,操作的灵活度显得不足。

过去一年间,澎湃新闻记者和上海干部交流中,发现这个群体有了不小的变化,更有担当,也更有创造力。

印象最深的,去年上海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其中一些审批环节调整,和上位法冲突,但很多业务负责人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想办法,和上级部门沟通、争取。

最近,有人专门比较了多个省级“一网通办”平台,认为渗透率最高,体验最好的,还属上海版本。

上海“一网通办”移动端APP:“随申办市民云”。截至2018年底,该APP用户数已突破一千万。APP客户端截图

“自我加压”,多名上海干部谈到成功“秘诀”,向澎湃新闻记者说到同一个词,形容如何做到不断缩减办事时间、环节和材料。一位干部甚至直言,“压到地板上了”。

这是股特殊的精气神。一直以来,上海都有这样干事创业的文化基因。不要忘了,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也是为什么,这座城市这两年会不断涌现钟扬、王逸平等时代楷模。

一大会址。视觉中国 资料

去年,制度的保障下,这股特殊的精气神显得更为焕发。

2018年7月,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干部敢为人先,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既要在改革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更要在党的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多个场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起过同一句话。

理解魔都的魔力,吃透这一点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