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贵州:深耕科研主责主业 优化学科布局 山地气象科研出成效|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9月21日,贵州遵义、铜仁18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开展增雨作业23次,作业效果明显,最大降水量104.4毫米,全省西北部、北部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得到缓解。成功的增雨作业依靠的是准确地预判,这其中,“贵州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以下简称“贵州‘MESO’”)在此次提前准确研判可增雨作业区域提供的预报参考中功不可没。贵州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吴古会说,贵州“MESO”目前有1公里、3公里分辨率的降水、温度、风、物理量场、雷达反射率等预报产品,为预报员提供了更多精细化的预报产品。
贵州省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供图:贵州省山地气象科研所
贵州“MESO”是贵州省气象局2023年开展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改革试点的成果之一。该模式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彭芳介绍,在今年多次强对流及强降水天气过程中提供了更为精细准确的预报。如在6月21日强降水天气过程中,1公里模式预报出毕节南部与安顺北部交界处特大暴雨,关于强降水雨带位置和形状的预测结论均优于其他模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现实却常常面临科研与应用‘两张皮’的问题——一边是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天气预报缺乏核心技术。”贵州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改革的核心就是回归科研主责主业、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山地气象特色领域、推动协同创新。
贵州省山地气象科研所数值模式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彭芳正在查看贵州省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数据 供图:贵州省山地气象科研所
正是在这一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省气象局制定印发《贵州气象科技创新优质计划》和《贵州气象科技创新超越计划(2024—2030年)》,统筹配置全局科技资源,加强制约贵州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一方面,针对贵州山地天气复杂多变、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天气气候系统种类繁多的特点,优化贵州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学科布局,将云贵准静止锋、西部低涡、强对流等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气象科学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另一方面,开展全省温室气体监测及碳达峰、碳中和监测评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人才济济,是改革后贵州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的现状。来自市、县气象局的青年骨干夏阳、孔德璇等陆续进入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在天气气候机理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数值模式研发等工作中挑大梁。从事科研的技术人员占全所职工的70%以上。此外,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还制定了人才“一人一策”台账,加强与中国气象局相关单位和先进省份气象部门的项目、团队和人才合作,成立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
关于“云贵静止锋”的研究,贵州已开展多年,但有的问题一直未突破。青年科研团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基于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对地面锋线的客观判据研究,以及着眼于成雪和融雪,建立锋面降水相态的识别判据,优化后的准静止锋客观识别算法TS评分正确率达90%以上。该研究成果为贵州凝冻灾害预报和冬季气候预测提供理论支撑,也为与锋线相关的地面气象要素的精细化预报提供更有效的前期判据。
李丽丽,同时担任了两个省局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在山地雷达探测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中,她和团队针对贵州气象雷达在复杂山地环境下的探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探测资料的地形遮挡订正和山区雷达降水估测研究;参与的冰雹形成机理创新团队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技术和相控阵天气雷达快速扫描技术,结合地面资料、冰雹切片微物理结构等冰雹宏微观物理特性,开展贵州冰雹微物理结构与水凝物粒子特征研究,为冰雹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和人工防雹作业精准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改革后,我们年轻人有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更好的发展机遇。”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副主任孙思思开展的是时下前沿的科研项目——碳中和监测评估。
在贵州开展这项工作尚存不少“卡脖子”问题,孙思思也犯过愁:“技术上主要难题是碳通量原始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和校正,要经过数据质量评估,观测数据才能使用。”
打铁需要自身硬,殷勤问路也能事半功倍。孙思思通过自主学习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对关键技术的指导,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使用位于遵义湄潭的地表通量和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研究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变化对生态环境保护、风险评价、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中低纬度地区草地碳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科技改革是发展贵州气象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发展中的贵州气象事业,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接下来,省气象局将继续深化气象科学研究所改革,积极开展贵州复杂山地对流初生云团观测试验和温室气体监测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及温室气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等;同时,抓好高层次、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促进科研人才快速成长。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杨春竹
原标题:《贵州:深耕科研主责主业 优化学科布局 山地气象科研出成效|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