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6省份促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盘点:解决融资难题,设纾困基金
自11月1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各省份民营经济促进政策潮涌般出台。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不完全统计,目前16省份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从减税降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实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和保障政策落实等角度给予民营企业支持。
其中,上海是全国首个推出相应政策的省市,于11月3日推出27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措施。河北、吉林各自给出40条发展举措,成为目前政策条数最多的省份。江苏、江西全部措施聚焦降成本,浙江、江西推出千亿元降本减负大礼包。
在资金方面,上海、湖北、安徽等多省份设百亿元纾困基金,浙江、安徽推出千亿元新增贷款目标,四川、湖南、内蒙古支持直接融资,推进上市挂牌并给予奖补20万元-500万元不等。河北引进诺奖、图灵奖得主和院士给予千万元补贴。此外,多省份提出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推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考核挂钩、“最多跑一次”改革。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要改善民营企业的环境,归根结底在于能把改革推进到什么程度。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史晋川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周期性短期纾困政策总体上对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利好,但要防止出现大水漫灌式的纾困,导致破坏市场优胜略汰的竞争机制。短期纾困政策力度可以大,前提是精准。同时,非周期性政策都应该通过法律化、制度化,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期营商环境。
上海首个推出发展措施,河北、吉林目前条数最多
在11月1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16省份政府纷纷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从减税降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实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和保障政策落实等角度给予民营企业支持。其中,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推相应措施的省份。随后江苏、广东、江西也出台相应政策。政策条数上,河北、吉林各自给出40条发展举措,成为目前政策条数最多的省份。
11月3日,上海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加强政策执行7个方面提出27条措施。
11月5日,江苏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江苏实体经济28条”),从降低税费负担、用地成本、用工成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创新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8个方面提出28条政策措施,预计可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600亿元左右。
11月7日,广东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优化审批服务、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健全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出10条59项有针对性具体措施。
11月7日,江西公布《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补充政策措施》,从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降低运营成本5方面提出22条措施,力争2018年全省企业成本降低1200亿元以上、三年累计降低2800亿元以上。
11月15日,山东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完善政策执行方式6方面提出35条措施。
11月20日,四川发布《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实力、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和强化组织保障6方面提出20条意见。
11月26日,安徽发布《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提升核心竞争力、减轻税费负担、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和强化组织保障8方面30条措施。
11月29日,山西发布《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推动政策落地落实7方面提出30条措施。
11月30日,宁夏公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政策执行方式7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
11月份,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湖北已出台《关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财税、金融、社保、交通、土地等方面,推出了27条政策举措。
12月3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推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方面31项新举措。
12月7日,河北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民营企业要素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和完善政策执行方式8方面提出40条措施。
12月8日,辽宁召开全省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并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意见》,推出了23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
12月13日,内蒙古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6方面提出26条措施。
12月19日,吉林发布《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意见》,提出40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举措,给出“一十百千万”的支持措施与目标,要求全面对标浙江等地,每位省领导联系一个市(州)和10户以上重点县的民营企业帮助纾困,设立100亿元吉林产业转型发展基金,实施1000户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力争五年内吉林省新增“个转企”企业达到1万户。
12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降低税费负担、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增强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保障政策落地落实7方面提出25条措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苏全措施聚焦降本减负,浙江3年减负5000亿元,江西支持动漫发展
在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方面,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曾提到,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等。
为降低民营企业成本,江苏、江西、山西、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等省份从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推动降低用工成本、用电成本、用气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给出不同程度的减税降费礼包。
江苏28条措施全部聚焦降本减负,预计可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600亿元左右。尤其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一项,围绕降低相关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相关税收优惠扩大至省级、调整印花税征收标准、财政性资金税收减免、鼓励外商扩大再投资、减征免征房产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预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307亿元左右。涉及减轻税费负担金额较大的还有降低用电成本一项,通过扩大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节约用户电力项目投资成本等方式,江苏预计可降低用电成本118亿元左右。在实施“江苏实体经济28条”后,江苏预计降低用地成本和创新成本各约10亿元,降低用工成本约90亿元,降低物流成本约14.6亿元,降低融资成本约50亿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约5亿元。
江西、浙江、山西也给出降本减负数据目标。江西22条措施同样全方位聚焦降本减负,力争2018年全省企业成本降低1200亿元以上、三年累计降低2800亿元以上的减负目标。其中,在落实支持产业发展税收政策上,江西点名支持动漫、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发展。
浙江提出三年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要达到5000亿元。山西要求通过减费方式返还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的50%失业保险费,对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从3%阶段性降至1%等政策,实现2019年全年为民营企业减税275亿元以上。
在减税降费大礼包里,江西特别提及漫游费、流量费问题。江西要求落实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流量“漫游”费等措施,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家庭宽带和中小企业专线使用费年内再降20%。内蒙古还提到房产税的征收规定,待《内蒙古自治区房产税实施细则》修订后实施后,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从价计征的减除幅度由10%调整为30%。山东要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通过分区域、行业、企业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综合利用差别化的用地、用能、价格、信贷、环境权益等措施。
纾困基金、增加贷款、上市奖励、人才补贴:“真金白银”支持民企
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方面是减少收费,另一方面是“直接给钱”。在减税降费的基础上,上海、湖北、内蒙古、安徽、吉林等省份拿出“真金白银”,设立百亿元民营企业纾困基金。
上海、湖北都提出“三个100亿”。上海要求建立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100亿元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逐步扩大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至100亿元。湖北提出设立100亿元县域发展引导基金、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100亿元担保再担保资金。
内蒙古提出“两个100亿”,即设立100亿元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基金和100亿元企业纾困发展基金。吉林提出设立100亿元产业转型发展基金。山东、山西和宁夏分别提出设立100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山西还要求省市县共形成50亿元接续还贷周转资金。
浙江要求三年全省要新增5000亿元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三年合计400亿元以上的省级支持民营企业资金。此外,安徽除要求设立规模100亿元以上纾困基金,从2019年起安徽省财政统筹新增10亿元设立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明确到2020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增加约2000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额达到1000亿元。
除直接设立纾困基金和增加贷款,四川、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北、湖南、广东都支持直接融资,推进民营企业挂牌上市,并对其进行20万元-500万元不等的奖补。例如,四川对在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企业给予100万元补助;对新三板挂牌和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且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的规模以上企业都给予50万元补助。
山西对沪深两地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企业给予200万元的奖励;对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企业奖励100万元;对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融资成功的企业奖励20万元。
河北对沪深交易所和境外主板以及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给予奖励300万元;把外地上市公司迁至河北或通过借壳上市并将壳公司注册地迁至河北的企业,河北同样将其看作境内外首发上市并给予奖励;对新三板挂牌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并按挂牌一年内首次融资额1‰进行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奖励;对转入高层次板块的企业也有奖补。
湖南要求做好中小科技企业登陆上海科创板的培训服务工作,对首发企业给予100万元-500万元不等的奖励。内蒙古对科创板挂牌企业给予20万元后补助支持。广东、安徽也提到挂牌上市的奖补政策。
直接奖补模式还出现在对创新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方面。在创新企业方面,上海将按照创新活动支出对民营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山东对成功创建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3000万元经费支持。河北对新获得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给予300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江西对新认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国家级500万元、省级25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新批复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和30万元补助。
在招揽人才方面,河北规定,对全职到河北民营企业工作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世界知名奖项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给予每人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贴和200万元安家费补助;对全职到河北民营企业工作的高层次领军人才给予每人200万~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贴和100万元安家费补助;对创新长期项目、创业项目特聘专家给予每人100万元资助。另外,湖南、广东也规定了人才奖补和子女入学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在引进技术方面,江苏对引进省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企业按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的5%左右给予奖补。
山东、湖南领导联系民企商会纾困,浙江等5省份推“最多跑一次”
民营企业座谈会曾提到,要推动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市场公平竞争审查等利好民营企业的改革方案专项督察。保障民营企业经营者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对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要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
根据已有资料,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统计,16省份中,上海、山东、四川、山西、安徽、河北、内蒙古、吉林和湖南9省份围绕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明确坚持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的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处理。
同样有上海、广东、山东、山西和安徽等9省份明确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广东、山东、四川、山西、安徽、吉林和湖南给出多条具体措施,尤以广东、四川两省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更健全。
广东要求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快审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审合一”;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公开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将故意侵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推动实现侵权犯罪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四川从鼓励运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建立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和侵权损害司法认定机制、完善全省知识产权审判技术专家库、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方面提出实施意见。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上海、安徽、山东、山西和四川5省份要求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之风已经吹到其他省份,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统计,起源于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出现在四川、广东、辽宁、河北4省份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中,上海则要求2018年内建成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90%的涉企审批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吉林要求全面对标浙江等先进省份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
为保障一系列政策落实,广东、山东、山西、湖南、内蒙古和安徽等11省份提出政商联系,畅通政企沟通,帮助纾困;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吉林和湖南明确把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纳入政府干部考核。
以山东为例,山东要求省委常委带头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每名省级领导至少联系1个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方向的重点项目和2户民营企业,分别联系1个山东驻外省商会和1个外省驻鲁商会。吉林提出每位省领导联系一个市(州)和10户以上重点县的民营企业帮助纾困。湖南省市县三级领导挂点民企商会一对一纾困。辽宁提出项目管家制度——将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列入“重、强、抓”重点项目,在全省推广项目管家制度,到2019年底所有规模以上企业都要配备项目管家。浙江主打“百”政策——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百场座谈、百名厅局长精准服务百家龙头企业、百名处长下基层宣讲政策。
对于各省份从减税降费、缓解融资问题、增强民企竞争实力、维护民企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和保障政策落实角度的政策支持,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以上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改善民营经济的环境都有帮助,但能否收到实效,还取决于措施能否落地。要改善民营企业的环境,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制度上的认同。不管是政策落实,还是制度认同,归根结底在于我们能把改革推进到什么程度。”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史晋川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减税、信贷支持等周期性短期纾困政策总体上对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利好,但要防止出现大水漫灌式的纾困,导致破坏市场优胜略汰的竞争机制。短期纾困政策力度可以大,前提是精准。史晋川建议,中央应出台指导性意见,让各地政策在实施时把握时机和力度。他同时表示,企业家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市场竞争规则维护等非周期性政策应通过法律化、制度化,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期营商环境,这有利于从根本上稳定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