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刘兴华:变局与趋势:中国城镇化2.0时代的消费和经济增长

2024-04-29 19: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4月14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兴华,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期间的2024中国消费发展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新格局、新趋势、新消费、新增长》的主题演讲并参加圆桌对话。本次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南方周末报社承办,以“把握消费脉搏,洞察发展机遇”为主题,研讨中国消费新趋势,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潜在机遇。本文根据刘兴华教授主题演讲及圆桌对话内容整理。

主题演讲

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2024中国消费发展论坛。我首先想表达两个观点,为今天的发言做个铺垫。第一,消费不是单纯靠“刺激”就能产生的。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消费的基础是人性的需求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第二,消费不是单纯的“花钱”行为。消费增长是国家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认识。

一、最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4年前后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格局发生重要改变的一个时间节点。

我们来看这些数据,2013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2%、48.5%、1.3%,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为3.7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一次超过投资。2014年,按产业划分的全社会就业结构第一次呈现倒金字塔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29.5%,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29.9%,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40.6%。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就业人员数量。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到8.6%,从此连年下降。2015年中国GDP增速降到6.9%,这是自1990年以来GDP增速首次跌破7%。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7%,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2022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达2.75万亿美元。我们知道,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处于明显上升态势,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曾经涨到60%。然而2015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为35.6%,首次降到40%以下。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结构从2014年前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发展格局也随之产生重要调整。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主要依靠内需和消费拉动,正在从出口大国转向既是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正在从吸引外资大国转向既是吸引外资大国同时也是对外投资大国,正在从制造业为主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互促共进。

与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发展格局相关联,近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水平也发生明显变化。2014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5%;到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6.1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47.85%。未来三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可能会达到50%。从人均GDP来看,2013年全国人均GDP0.67万美元,2023年达到了1.27万美元,几乎增加了一倍,接近世界人均水平。中国如果在未来十年内继续保持年均5%左右的中速增长,在2035年人均GDP就可以达到2万美元,进入低等发达国家行列。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和未来是否具有更大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从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在也只是达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世界平均水平。即使是从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来看,中国与世界上发达经济体80%左右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也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但是可以预见,与以往40多年来的城镇化发展历程相比较,未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将会有所放缓,原来的“乡城流动”将向“城城流动”转化,城镇化的结构调整幅度将明显增加,各种资源要素也将重新组合配置,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从而呈现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相互并行的新特征,概括来说就是中国城镇化2.0。

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格局最近十年来出现的明显变化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全社会的消费产生重大影响。

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人类社会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趋势

如果我们不是仅仅从“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来研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是站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本质需求的高度来观察消费大势,那我们就会获得一个全新视野。

200多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西欧率先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社会再生产能力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此后欧美等国在全世界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现端倪,更多的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出来,进入第三产业,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总体来看,全体社会成员收入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将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更强的消费能力,消费意向和消费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进而言之,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继大航海时代之后又一个新的历史大变局,这是人类社会又一个500年未有之大变局。1492年,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横渡大西洋,欧洲人终于发现美洲大陆,人类从此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地球在人类的地图上才真正被画成圆形,由此发生了民族国家的一系列竞争和演化,出现一系列推动时代进步的思想变革和制度创新,产生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开创了一系列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人类社会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不断迭代升级。

从人类文明史的演进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一直在人性需求的牵引下,在好奇心的加持下,沿着三条路径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第一条路径是物质和能量的采集、加工、传输和利用,这是人类体力的扩展和延伸;第二条路径是信息和思想的采集、加工、传输和利用,这是人类脑力的扩展和延伸;第三条路径是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存质量(包括精神质量)的提升。以往的时代,在这三条路径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然而它们基本上是并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些交叉。今天,新的大变局已经开启,人类社会正在迎来一个大网络、大智能、大健康时代。上述三条路径正在形成三位一体、相互协同的态势,其重要特征就是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人性化。这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要满足人们更加安全、便捷、舒适、健康、新奇的物质需求,以及更加丰富的精神追求,同时还要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生产者如果从这样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需求和未来的消费大趋势,才能走出许多认识误区,尽量避免决策失误。

三、国内经济新格局和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消费新态势

1995年,eBay、Amazon开始商业化运作,微软IE浏览器诞生,这一年因此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商业化元年;也就是从那时起,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中国产生了第一个互联网服务供应商。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发布了苹果公司第一代触摸屏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风靡世界的新时代。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发放3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即使同比下降了5.0%,但也达到2.71亿台。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TIMG 2023)》,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已在全球排名第8位;在数字市场和数字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的排名更靠前,分别为全球第2位和第3位。这是数字化和大网络时代中国消费新态势的一个缩影。

居民消费并不是单纯“花钱”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国家现代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国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比如,从产业结构来说,不同产业结构的经济体,在不同产业就业的人群,其消费能力、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就不尽相同。在数字化和大网络时代,制造业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将产生重大变化,无人工厂、无灯车间大量涌现,更多的就业者将从事服务业,从业者的工作时间和空间将更加灵活和多元,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将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再比如,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6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已经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趋势。从人口结构与消费的关系来看,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社会与老龄化社会的消费结构会有明显不同。

因此,在中国经济新格局和城镇化2.0背景下,在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口结构调整大趋势下,中国的消费将呈现出以下新态势,一是全社会总体消费提档升级,二是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倾向更加多元,三是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中占比继续增加,四是新生代年轻人的数字型消费呈指数式增长,五是老龄化社会在减少一部分传统消费的同时,也催生一系列新型消费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以及企业的投资决策和产品性能,必须顺应和把握这些新态势。

四、以新消费促进经济新增长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每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都会催生新产品和新服务,引发新的消费革命;每一次消费革命,都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

现在市场上许多新技术含量高的消费品的确很贵,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不一定能够买得起。但是技术迭代速度太快了,眼下那些看起来高不可攀的商品,也许过几年就会成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那天我看到一个排行榜,名字叫做“20世纪以来46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发明”。在这46项发明中,有电话、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电梯、空调、地铁、互联网、二维码、隐形眼镜等等,其中每一种产品在40年多前我们都是遥不可及,可是如今大多数城乡居民对这些产品已经司空见惯。

再比如,20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当年参与这个大工程的六个国家总共花费了30多亿美元,而到了2023年,基因组测序成本已下降8个“0”,降到100美元以下。未来这个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

可以预见,人类社会围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领域,将会有一系列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数据、算力、算法和新能源将成为全新的消费领域,而且生产和消费的界限也将变得越来越模糊。现在人们出行都在使用在线导航地图,智能网联汽车更是方兴未艾。实际上,在线导航地图的每一位使用者,同时也是地图绘制者。可再生能源时代的分布式能源互联网,将使每个家庭既是电力公司的用户,同时也能够为电网提供能源。在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每一位大模型的使用者,也将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大模型的训练研发者。至于4D打印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将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革命性影响,个人用户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设计者和生产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空前广泛深刻的新型产业革命。这场产业革命将催生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40多年来,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各级政府已经轻车熟路,但是如今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在明显减弱,传统产业的投资效益也明显降低;而通过扩大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现在还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必须尽快摆脱多年形成的经济增长路径依赖,着重从扩大内需、从促进消费的角度下真功夫,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当然我并不是说投资不重要,也不是说出口不重要,这两方面都非常重要。但这也恰恰说明,现在无论是政府制定投资政策,还是企业确定投资方向,必须更加高度关注未来的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和居民消费倾向

从供给和消费两端综合来看,消费不仅是消费者创造出来的,也是企业引导和激发出来的,而且还是政府鼓励和保护出来的。只有企业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完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水平,创设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只有政府大力建设公平安全完善的消费环境,尽快打通消费堵点,有效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全社会才能产生和增加更多的消费,经济发展才会有新动力

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收入虽然总体上会持续增长,但是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就需要政府出台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政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减轻普通工薪阶层的纳税负担,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公共服务,给予低收入群体相应的消费补贴,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有效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阶层流动性,从而提升全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

圆桌对话

主持人:请问在中国转型进程中,科技发展的趋势会带来哪些新消费?在您看来,在未来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这些消费会带来哪些新的重要促进作用?

答:正如我在刚才发言中说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每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都会催生新产品和新服务,引发消费革命。当今人们对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更加人性化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更加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新奇,同时还要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这样的消费需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企业不仅要有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相关产品,而且要实现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作为中国企业来说,要尽快摆脱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从模仿式创新走向集成式创新甚至颠覆式创新,以高质量供给来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

主持人:现在中国消费确实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刚出台的关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新“国九条”,其中提到要更加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中等收入群体来说,股票、住房是比较重要的财产性收入来源。请问如何通过资本市场增加我们的财产性收入?

答: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29.8%,其中农村为32.4%,城镇为28.8%。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接近50%。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较大的经济体,在城镇化率超过50%且继续提升、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的背景下,无论是实物消费还是服务消费,总体上会出现升级现象,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中等收入群体中也会有一部分剩余资金用来投资,比如在资本市场投资。这是宏观层面的国际经验。然而具体到居民个人来说,到底拿出多少钱来增加消费、实现消费升级,拿出多少钱放到资本市场上去投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廉物美、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如果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真正到位,人们就愿意花钱消费;如果市场上的商品质量有保证,如果坑蒙拐骗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极少,人们就能够放心大胆地消费;如果人们对未来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收入有良好稳定的预期,如果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高,人们就敢于取出自己的存款来消费、甚至适当进行贷款消费。

居民在资本市场投资也是这样。投资有风险,任何国家的股票市场都无法保证每个投资者都能够有收益,无法保证在每只股票上都能够赚到钱。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有效市场,人们就愿意投资、也敢投资,否则即使有余钱也没有投资的胆量、愿望和定力。因此,现在要在已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推动解决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样才能让广大投资者更多地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增加消费能力,同时也促进企业创新成长,形成投资、生产、消费的正反馈循环

我还是想强调,消费不仅是消费者创造出来的,也是企业引导和激发出来的,而且还是政府鼓励和保护出来的。只有企业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只有政府建设和维护公平安全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只有居民对未来的收入有稳定预期,全社会才能产生和增加更多的消费。因此要通过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就业和居民收入,完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水平,从而有效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充分释放中国城镇化2.0时代的消费潜力,打造国家经济发展新活力

来源:《南方周末》(2024-04-25),原题为《刘兴华:顺应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消费需求新态势,实现中国城镇化2.0时代经济新增长 》,内容有修订。

教授简介

刘兴华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从事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曾任中国证监会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现兼任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