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乌镇发展史:城镇化浪潮下,古镇如何兼具传统与前卫?

2018-11-30 1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星球研究所

中国

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快速的城镇化

1978年城镇化率还只有17.9%

40年后的今天

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近60%

也就是说

60%的中国人

都在努力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城市生活

这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

生活方式变革

▼北京东三环的车流,摄影师@严磊

与此同时

作为快速城镇化的副产品

古村古镇大量消亡

人们甚至来不及惋惜

许多人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古镇情结

一种对小尺度、慢生活的向往

▼出自木心的诗歌《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幸运的是

仍有不少古镇因为各种原因得以保留

以江南最为集中

包括周庄、同里、西塘、南浔、甪▼lù)直等等

▼25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分布,制图@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在旅游业的竞争压力下

这些江南古镇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

普通人很难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异

但有一个古镇却很特别

乌镇

它是古镇

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镇

它很时尚、很前卫

乌镇戏剧节蜚声全国

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其定为永久会址

它的百度搜索指数也是逐年拉高

远远超过其他古镇

▼江南古镇百度搜索指数,制图@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古镇?

1 诞生

乌镇位于浙江、江苏两省交界

隶属浙江省桐乡市

与上海直线距离110千米

距离苏州、杭州62千米

▼乌镇位置图,制图@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这里是太湖流域的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湖沼水系众多

人们还开凿出许多运河

作为南北大动脉的京杭大运河

便从乌镇的西侧流过

▼乌镇外围水系图,制图@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乌镇内部也被众多河流分割

最重要的三条河道

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十字形

将乌镇分割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

区域外围分别设置栅栏防备匪盗

因此得名东栅、西栅、南栅、北栅

这便是乌镇的第一个元素

流水

▼内部水系图,现在乌镇景点主要分布于东栅、西栅,制图@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借助水运的便利

乌镇从宋代起逐渐发展为江南贸易重镇

到明清时

其规模及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一个郡县

▼出自明代嘉靖时期《乌青镇志》

“财赋所出甲于一郡”

“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

摩肩接袂如一都会”

富裕的乌镇人临水构屋

房屋多为一二层,精巧宜人

或是青瓦为顶、木板为壁

或是粉墙黛瓦,简洁雅致

▼亲水建筑,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为增加利用空间

乌镇人将房舍的一部分架设于河上

下面用圆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

人称“水阁”

▼水阁,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水阁三面临水

有的下方还可以停放小船

一眼望去

清涟的河水上水阁错落有致

一幅真正的“人家尽枕河”画卷

这便是乌镇的第二个元素

人家

▼水阁,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从空中俯瞰

乌镇人家马头墙依次错落

▼马头墙,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中间形成狭窄的巷弄

▼巷弄,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巷弄通向主要街道

连接着被流水分割的小镇

部分街道以黑瓦盖顶

形成廊棚

即带屋顶的街道

▼廊棚,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街道两侧商铺毗邻

人流来往、热闹非凡

形成街市

街市商家往往在一层开店纳客

二层用于坐卧起居

形成下店上宅的特殊格局

▼下店上宅,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街道遇水则搭桥而过

最多时乌镇的桥梁多达120座

可谓百步一桥

它们风格各异

包括单孔拱桥

▼单孔拱桥,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三孔拱桥

▼三孔拱桥,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折桥

▼折桥,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平桥

▼平桥,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最引人瞩目的是

并列而设、上覆挑廊的两座相同石桥

名为逢源双桥

喻意左右逢源

▼双桥,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这些便是乌镇的第三个元素小桥

小桥、流水、人家

三大元素相互组合

创造出诗画美景

▼小桥流水人家,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摇橹船儿轻舟逐浪

穿桥过岸、水声不绝

▼转船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水街相依、桥屋相连

家家面水、户户枕河

▼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于是

如同一幅水墨长卷的乌镇便建成了

它将江南水乡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素雅又不失繁华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2 拯救

进入20世纪后半叶

由水运拉动的江南贸易网络瓦解

众多古镇风光不再

乌镇也失去了往昔活力

年轻人大量外流

只剩下老人孩童过着被遗忘的生活

▼20多年前的乌镇西栅,摄影师@徐建荣

河水边堆放着垃圾堆

成片的民居年久失修成为危房

▼20多年前的乌镇西栅,摄影师@徐建荣

当时到访乌镇的画家陈丹青说

▼陈丹青1995年10月到访乌镇,转引自浙江在线

“那种没落颓败······像一个炊烟缭绕、鸡鸣水流的地狱”

另一方面

20世纪90年代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快速发展

国家又接连推行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

城里人开始涌向古色古香的古镇

距离上海较近的周庄、西塘率先爆棚

两镇游客总数高达百万

而偏远的乌镇却没有意识到古镇的价值

甚至把数十条青石板街巷改成了水泥路

▼江南古镇分布图,制图@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1999年

后知后觉的乌镇终于觉醒

掌门人陈向宏带领乌镇人

对古镇的三个板块依次进行保护性开发

东栅、西栅,然后又是乌村

他们没有采取大拆大建、修造假古董的方式

而是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

从邻近乡里收集旧料

将铺好的水泥路面全部恢复为青石板路

▼摄影师@史波君

石板路之下

铺设水管、电力线、电话线

让古镇居民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

也不会有电线杆影响风景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陈年的门窗修好后不是油漆一新

而是按古法用桐油两度刷漆

▼摄影师@朱福升

断壁残墙被完整修复

墙面不是粉刷鲜亮

而是将白灰与黑灰混合

力求呈现本真风貌

▼摄影师@朱福升

损毁的小桥

则从史料中仔细查证

一砖一石修葺稳固

▼图片源自@VCG

修整后

一个没有电线杆的江南小镇

完整再现

▼乌镇邮局,摄影师@金炳仁

蜿蜒的路面远远延伸

两侧木质铺面和砖质墙体交替呈现

街巷空间尺度适宜

充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图片源自@VCG

一排排水阁枕水而居

▼图片源自@乌镇景区

72座古桥凌波架设

▼摄影师@杨大川

古朴的街道依水前行

▼摄影师@许勉

贴心的廊棚撒满阳光

▼廊棚,摄影师@袁伟东

马头墙层层叠叠

中间还点缀着绿树鲜花

▼图片源自@乌镇景区

药铺、当铺、染坊、酒坊

各种手工作坊一应俱全

▼蓝印花布染坊,摄影师@Tommy天宇

北边的湿地中

还有一片不大的龙形田地

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图片源自@乌镇景区

华灯初上

整个古镇沐浴在余晖中

好一片小桥、流水、人家

▼摄影师@李力群

乌镇重新焕发了生机

但是江南古镇众多

乌镇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

▼被雪覆盖的乌镇西栅,摄影师@金炳仁

3 超越

2014年起

中国决定每年举办一届

世界互联网大会

大会在选择会址时

乌镇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它经济发达

既能代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明

又能感受周围浓厚的互联网经济辐射

类似于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地瑞士小镇达沃斯

乌镇正是因此“一跃”成为大会的永久会址

▼乌镇互联网会展中心,图片源自@乌镇景区

每年冬季中国及全球的互联网精英齐聚乌镇

千年古镇站到了信息时代的最前沿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摄影师@徐王立

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

作为一个古镇

最出彩、最接地气的是

它在文化上的创新

历史上的乌镇

曾有着相当浓厚的文化基因

自宋到清居然产生了64名进士、161位举人

在现代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文学家茅盾

他是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

以他名义设立的“茅盾文学奖”

是中国文学创作的最高荣誉之一

▼茅盾故居,摄影师@徐建荣

茅盾之后

乌镇还走出了作家、画家木心

他的弟子陈丹青同样广为人知

▼木心纪念馆内部,图片源自@乌镇景区

乌镇超越古镇的举措

便是从它的文化基因开始的

它先后引入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

建立木心纪念馆、木心美术馆

大力推广相关的作品

▼木心美术馆,图片源自@乌镇景区

2013年

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的

首届乌镇戏剧节正式举办

乌镇开始向文化小镇升级

其演出场所形式多样

涵盖街头表演

▼2017年10月26日乌镇戏剧节街头表演,摄影师@李力群

数个户外剧场

▼水剧场,摄影师@李力群

在走路可到的范围内

还有十余个大小不一的室内剧场

组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剧场群

其中

乌镇大剧院

由著名建筑师姚仁喜设计

占地5.4万平方米、投资近5亿元

是乌镇最具特色的新地标之一

▼乌镇大剧院,摄影师@吴清山

前五届戏剧节共吸引100多万游客观赏

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戏剧节之一

而今年10月18日举办的第六届乌镇戏剧节

演出规模将更加庞大

来自中、美、日、澳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

近30部剧目会在乌镇集中上演

▼乌镇戏剧节海报,图片源自@乌镇戏剧节

从观光小镇到度假小镇

再从度假小镇到文化小镇

乌镇一步步升级

它曾是小桥流水人家

但又超越了小桥流水人家

它既是古镇

又超越了古镇

▼图片源自@乌镇景区

P.S.  主要参考文献:阮仪三《乌镇》、李昕《转型期江南古镇保护制度变迁研究》、周婷《乌镇古镇传统空间研究》、《乌镇志》

P.P.S.  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地理、地质、城市规划、天文、历史、考古、生物、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视频编辑、原画师、手绘师、设计师、产品经理、商务策划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