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校回应“垃圾分类积分不够不评优”争议:考虑不周,会改正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王琪
2018-11-16 13:10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成都中医药大学捡瓶子”近日在微博上成了热搜话题,阅读量已累积30余万。

该话题源起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议论纷纷的一份题为《垃圾分类制度》的规定,其中以学生分类投放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算积分,根据各个寝室积分情况给予相应奖惩。

比如两个塑料瓶算1分,1斤废纸算3分,对于未达到积分要求的寝室,将受到取消评优资格等惩罚。

这一制度未实施就引发热议。有该校学生在网上“吐槽”,一学期108分的积分任务难以完成,“还学什么医,学捡垃圾好了”。

对此,成都中医药大学11月14日在其官方微博发说明称,“该制度现仅征求了部分师生的意见,相关条款尚不成熟,未报学校管理部门审批,未形成正式文件”。

11月15日,该校党委宣传部一名老师对澎湃新闻表示将立即改正。“现在全国都在鼓励垃圾分类,本来是个很好的事情,但(学校)操作的时候不太恰当,所以我们该改的肯定要改,不会回避。”

垃圾分类制度规定积分不达标将惩罚

学生吐槽“多了个捡垃圾的任务”

上述《垃圾分类制度》称,为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将在学生公寓内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制度。学生在室内按要求分好类后,将可回收垃圾带到公寓服务台,公寓宿管核查并监督学生按要求投入垃圾箱,并在“绿色账本”上登记。学生干部每天统计,根据投放种类和数量折算分值。

算分的方式为:塑料瓶两个计1分,易拉罐两个计1分,废纸(旧书本废纸张)每斤计3分,纸壳(快递盒纸箱子)每斤计3分。

该制度对于如何奖惩学生规定也颇为详细:对于每学期积分未达到108分的寝室,取消涉及后勤、校公寓团总支的所有评优及志愿服务资格,并将向学生处及学生所属学院通报相关情况,以及情节严重者(由后勤老师裁定)或被取消所有评奖评优资格。

而对于完成任务且每月积分排名前十、无任何违纪违规行为的寝室,则有可能获得洗衣粉、肥皂等奖励;每学期总积分排名前十的,则有热水卡、水票、荣誉证书等奖励。

“这很不合理。我们来学校是学习的,不是来捡瓶子的。”对于上述规定,不少学生在微博上“吐槽”。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王颖(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公寓门口放着分类垃圾桶,另外做实验时,老师也强调医学废品的分类,只是学生的意识不是很强。“支持学校推行垃圾分类工作,这是好事,但实行积分制度有些过分。”王颖称,自己所在寝室一般不怎么喝饮料,“(瓶子不够)难道要我们去外面找吗?有点矫枉过正了。”

另一名大二男生说,目前“积分制度”尚未实施,但校园里已很少能看到塑料瓶、易拉罐等垃圾,“(学生们)都舍不得丢,留宿舍里藏着”,“108分,换成纸箱子得有36斤,从哪来吗?而且也很少买水喝。”

对于平时爱喝饮料、矿泉水的学生而言,“积分制度”则没那么“可怕”。“反正平时还不是要喝很多水,那就收集一下(塑料瓶)。”该校一名男生认为,周围很多同学都在“吐槽”,说“上大学多了个捡垃圾的任务”,只是“开玩笑”。

王颖也认为,此时学生对于“积分制度”的热议,可以扩大“垃圾分类”宣传,引起大家的重视,希望学校在正式实施前将制度“改得合适一点”。

对于学生们的“讨论”,成都中医药大学11月15日在其官方微博上回应称,《垃圾分类制度》系校公寓团总支11月14日通过qq群发布,“仅征求了部分师生意见,相关条款尚不成熟,未报学校管理部门审批,未形成正式文件”;希望同学们能多提意见和建议,经梳理汇总后论证可行性,形成最终方案报学校审批,最后再正式发布实施。

校方称积分制度主要由学生参与制作

“考虑不周到,会立即改正”

澎湃新闻注意到,四川省教育厅8月30日曾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确定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内的29所省属高校“完成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比例不得低于50%”。该校在上述“回应”中也提及,《垃圾分类制度》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初步拟定”。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一名老师11月15日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引起热议的《垃圾分类制度》主要由学生参与制作。“我们有个‘学校公寓团总支’,同学们做了很多事情。学生们也是想尽快把工作做好,但前期调研不够,只想到用约束的方法,而非鼓励的方式。”该老师说。

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官方网站消息,该校早在2016年便已在校园内推动“学生公寓垃圾集中分类投放。今年5月,该校申报的《建立学生公寓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获得2017年度全国公寓工作创新成果三等奖。“这是我校公寓管理研究成果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该校发布在其官网上的一篇文章称。

据上述宣传部老师介绍,尽管学校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较为齐全,但学生分类意识“并不是很强”,校园清洁工也有反映,称“垃圾分类做得还不够”。“寝室外面都有分类垃圾桶,但是(学生)都没有投放到位,管理人员也不好清理——学校人多,垃圾量大,处理起来麻烦。”

上述“回应”也提及,经过两年坚持,“原本堆放垃圾的区域”变成了自习室,回收的旧衣服经清洗、消毒后捐赠给了贫困家庭。但仍存在问题,比如“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知识认知度不高;垃圾初分率还比较低,未达到预期效果”。

“(参与制定积分制度的同学)初心是好的,但考虑不成熟。这个工作肯定要推动起来,毕竟这是好事。做错了我们就及时纠正,得到在校师生的理解支持。”上述老师告诉澎湃新闻。

对此,在该校公寓团总支任职的学生干部李潇潇解释,推出“积分”制度时“操之过急”,未经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审批。“特别是因担心制度推行响应度不高,在推行过程中擅自增加了惩罚措施,没有顾及到同学们的感受及制度的可行性。”李潇潇称,目前已向同学们发布声明并致歉。

    责任编辑:马世鹏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