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试管婴儿”费纳入医保背后:“隐形”的不孕不育群体终被“看见”
近日,广西医保局宣布,2023年11月起,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起全国舆论关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逐渐受到关注,多地发布过拟探索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消息。这背后,是不孕不育群体“隐形”多年,历经各种煎熬、纠结、痛苦求子的故事,终于逐步被“看见”的过程。
近年来,“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逐渐受到关注。
终于被“看见”
备孕近1500天,秦晓燕终于看到了希望。
2023年11月,27岁的秦晓燕终于盼来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作为“试管婴儿”准妈妈,这个月,专家为她培育成功的4个胚胎将择优植入体内。
一共4个小小的胚胎,在她看来,这份迟来的生命礼物,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了。
伴随着这个好消息而来的,还有广西“试管婴儿”部分费用纳入医保的消息。听说这个消息,那一天,她格外高兴。
“这件事意义重大,我感觉很高兴,广西部分纳入医保了,那我们山东,将来也很可能会实现。”秦晓燕感慨,今年北京和广西都将正式将其纳入了,相信将来肯定在全国会有更多地方实现。
她说,这意味着,原来常常在人海中“隐形”的不孕不育群体,终于被看见了。
这个“被看见”,秦晓燕等了很久了。
2019年,秦晓燕和30岁的丈夫阿伟结婚,备孕一段时间后,发现迟迟怀不上宝宝。诊断后,医生发现秦晓燕输卵管堵塞,加上肥胖带来的各种疾病,导致她受孕几率非常低。
从那以后,小夫妻开始了在医院和诊所之间的奔波。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秦晓燕悄悄辞职了。
“没法儿上班了,我几乎每周都在就诊的路上,光治疗手术就做了多次。”秦晓燕说,这些事情,都是不敢跟外人说的“秘密”,担心别人说三道四。
她就像从外界“隐形”了,很少出门和朋友相聚,社交越来越少。
近1500天,一次次备孕失败,让秦晓燕身心俱疲,甚至连做梦都梦见生了宝宝。
“我想要一个女孩,梦见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秦晓燕说,梦里特别幸福,醒来,发现怀抱里空空的。
有很多次,她曾崩溃大哭,也有时候,她从夜里醒来,一个人悄悄流眼泪,把枕头都打湿了。
秦晓燕还尝试了很多偏方。她从亲戚那儿打听到一个中药偏方,连喝了一整年。“中药太苦了,喝到我想吐,但我仍然天天喝,从来不中断。”秦晓燕说,也有人经过中药调理成功怀孕了,但她总是失败,眼看同龄的人已经生了二胎,甚至有人三胎了,她感觉压力更大了。
种种方法失败后,秦晓燕选择了试管婴儿。
“为了要一个宝宝,我什么苦都能吃,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放弃。”秦晓燕说,加入做“试管婴儿”的队伍后,她才发现,她进入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的“隐形”群体。
他们中有很多人备孕失败多年,绝望之余选择试管婴儿。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自身很低调,很少向外人诉说,对外仿佛“隐形”。
“这个群体有的人心理和经济压力都挺大,也有很多人有难言之隐,无法公开去表达。”秦晓燕说,很多地方“试管婴儿”费用医保不报销,大家盼着政策支持,期待整个群体被“看见”。
秦晓燕夫妇的求子路,仅是众多不孕不育夫妇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37岁的何勇夫妇,也是众多选择做“试管婴儿”的夫妻中的一例。
何勇和妻子刘芳结婚已近10年。刚结婚那几年,他因工作经常出差,和妻子两地分居。有时好不容易他出差回来,又赶上妻子常常值夜班。这种情况下,小两口一直没计划要孩子。
如今,当夫妻俩决定要孩子时,却发现一直备孕失败。
令夫妻俩没想到的是,俩人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何勇精子活力低,妻子的身体也有输卵管堵塞等种种问题……专家告诉他们,想通过自然怀孕的可能性极低了。
这件事一开始让何勇感觉有些难以启齿,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发现了这背后的“隐形”大军。
何勇的工作和医疗行业相关,所以对做试管婴儿的接受度比较高,加入了“不孕不育”群体后,何勇发现,这个群体原来这么庞大。
他查阅数据发现,中国近20年来不孕不育率已经由不足3%增加至18%左右。根据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的一项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至2020年间,每6对育龄夫妻中就有一对夫妇面临生育困扰,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
原来在他身边,饱受不孕不育困扰的朋友不止一例,甚至有人已经悄悄努力了多年。
何勇告诉记者,他的大部分朋友都幸运地通过试管婴儿顺利生下了宝宝。但也有极个别情况,他有一位朋友,已经连续9次做试管失败,花了很多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这件事上,他一直是“隐形”状态,他从来没有告诉朋友们,自己一直在苦苦挣扎。
这次听说,广西“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在全国都引起了众多讨论。何勇很高兴,这个群体终于被更多人“看见”了。
“不孕不育不应该成为难以启齿的事儿,这个群体越来越大了,大家都应该多发声,多多被看见。”何勇说,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了解“试管婴儿技术”,希望未来会有更多政策支持。
有人“掏空”家底
对于不孕不育患者来说,最怕的是,孩子还没要上,钱不够了。
幸运的夫妻,治疗一次就成功了。但在不孕不育夫妻们的故事中,为了要孩子“掏空”家底,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秦晓燕正是其中的一个。
一次次偏方,一次次治疗,过去四年,为了要孩子,小夫妻花了10多万,积蓄全掏空了。令秦晓燕愧疚的是,俩人不但没攒下钱,还要靠父母接济。
秦晓燕是独生女,从小没有为吃穿发愁过。如今,为了要宝宝,日子过得紧巴巴,生活水平一降再降。“我好几年舍不得买新衣服,也舍不得买好吃了。”秦晓燕说。
“我们家老人很好,从来不催我们生孩子,但看我们不容易,会主动拿钱帮我们。”秦晓燕说,这几年,连老人都跟着生活质量下降了。
秦晓燕常常跑医院,赚钱的事儿就只能由阿伟一个人撑着。阿伟在一家工厂打工,起早贪黑,只想多挣点钱交给妻子,让小家庭生活能好一点。但他每个月收入仅有三四千元,对于一个等待要宝宝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我们不敢等,怕等下去年龄大了,更难生了。”秦晓燕感慨说。
“我们一开始没有选择试管婴儿,一是对医学技术不了解,二是听说花钱很多,我们怕钱不够。”秦晓燕说,连续几年偏方和多次手术后,依然受孕失败,她终于下定决心选择试管婴儿。
阿伟爸妈和晓燕爸妈给小两口凑了一部分钱,加上小两口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三家凑了10万元作为“试管婴儿”备用资金。
“因为试管婴儿没有纳入医保,我们也不敢保证能不能一次成功,所以要多准备一点资金。”秦晓燕说,听说有的人做试管多次,花了好几十万。
幸运的是,秦晓燕找到了一位生殖专家求助,专家为她取出8个卵泡,一次就培育成功了4个胚胎。
何勇的朋友,却没有秦晓燕这么幸运。
何勇告诉记者,朋友在多家医院,连续做了多次试管全都失败,前后花了几十万。像这种情况,钱已经花出去了,因为沉没成本过高,他们更不愿意放弃了,一直苦苦坚持。
何勇和妻子也担心费用问题,做试管前,提前攒了一些钱,家里父母也支援了一些。“如果纳入医保的话,金钱上的压力和心理压力都会小很多。”何勇说。
秦晓燕说,在她身边,就有一些农村夫妇,因为担心试管婴儿费用高而选择一拖再拖,甚至错过最佳时机。
“我以前一位同事,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掏不出做试管婴儿的费用,失去了要宝宝的机会。”秦晓燕感慨,转眼七八年过去,那位同事已经40多岁,至今还没有宝宝。
“希望各地试管婴儿都能早点进医保,这样的话,农村一些想做试管婴儿的夫妻,可能就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绝望地放弃了。”秦晓燕说。
全国多地逐步探索
专家呼吁“放开限制”
将胚胎装到冷冻载杆的尖端,放入液氮中
胚胎“宝宝”被放入液氮罐中的专属位置冷冻保存
胚胎宝宝发育过程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话题备受关注,不少专家和不孕不育患者呼吁放开报销限制。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湖南、浙江等地医保部门曾提及,将逐步探索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另外,据媒体报道,广东也已将多个与生殖有关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部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日起,北京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北京市基本医保,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北京成为国内首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畴的城市。
2023年11月1日起,广西“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又一次在全国引起关注。根据广西的政策来看,此次纳入医保的项目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限门诊,每人最多报销2次,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时,不设基金起付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
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原主任周少虎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疾病不应该分三六九等”,呼吁尽快取消“看不孕不育不能医保报销”限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不孕不育相关治疗项目能纳入医保,为不孕不育患者更大程度减负。
记者注意到,虽然“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引起了巨大关注,但辅助生殖这类消费级医疗服务是否符合国家医保“保基本”的原则也有一定争议,真正落地也仍有挑战。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份,辽宁省医保局曾印发通知,拟将胚胎培养等18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辽宁省生育保险目录,后因“考虑生殖类项目比较特殊,情形复杂,待遇政策制定国内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配套的待遇政策”暂缓实行。北京相关政策也曾官宣后暂缓实行,一年后重新官宣实行。
记者注意到,除了政府层面关注,一些医院自身也推出了针对不孕不育夫妻做试管婴儿的相关救助政策。在山东,有的医院开通了相关公益项目,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夫妇提供救助基金,尽最大努力帮助有生育愿望的特殊家庭实现生育梦想。
“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背后涉及的群体和项目特殊,情形比较复杂,未来哪些家庭、哪些项目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都仍需谨慎论证。未来,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年轻的“试管婴儿”准妈妈秦晓燕,对未来仍充满希望。(为保护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
(原标题:《“试管婴儿”费纳入医保背后:不孕不育群体从“隐形”逐步走到“台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