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丨安徽围绕中国声谷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全世界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中国类脑智能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这些都是合肥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全国首个”。在人工智能产业兴起之际,安徽把目光投向智能语音技术,希望打造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近日,为响应“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主题报道活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进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在园区内走访科大讯飞、科大智能、美亚光电、“中国声谷”、中科院技术创新院、中盛溯源等机构和企业,并与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展开交流。
据合肥高新区工委副书记陆平介绍,合肥高新区共有市场主体3万余家,自主培养上市公司21家,位于全国16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的“第一方阵”。合肥高新区形成了“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园区目前还建设有“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核聚变研究中心、量子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
安徽合肥的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排名全国第五,年产值近70亿元
2018年7月,赛迪顾问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依据政策环境、科研能力、产业水平、资本环境等指标评选出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该报告综合评价称合肥凭借中科大和中国声谷的科研和政策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以“技术驱动+应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
从具体指标来看,合肥在人工智能科研能力指标中表现最佳,与上海并居第二,仅次于北京;人工智能政策环境排名与杭州同处第三位,略逊于北京和上海;产业水平排名第五,前四位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资本环境排名第七,不及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深圳、苏州。
2018年6月7日,《安徽省第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正式发布。该规划指出2017年安徽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接近70亿元,在全国占比9.8%。
规划还提出“一核、两地、多点”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其中的“一核”指的是“中国声谷”。作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中国声谷”正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等的行业应用。
此外,安徽省还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相继出台了《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发展规划(2018-2025)》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声谷建设的若干政策》,每年将配套8亿元人工智能专项资金、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
合肥已建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研究室,中科大信息学院也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
“中国声谷”:以智能语音和智能交互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即时语音转文字鼠标、能纠错评分的智能钢琴、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双向通信的智能编程教育机器人……中国声谷体验中心内的这些“小玩意”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在这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看到了来自科大讯飞、咪鼠科技、克洛斯威智能、先端智能等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产品。
在“中国声谷”,此类初创科技型企业共有300多家,包括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华米科技、科大国盾、赛为智能等,多以智能语音、智能交互为产品的主打特色,正在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
中国声谷体验中心
“中国声谷”是由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重点合作项目,位于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2012年,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签署《共同推进安徽省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
2018年5月,双方签署《工业和信息化部 安徽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将“中国声谷”打造成全国智能语音领域产业发展高地。
目前,“中国声谷”正在“互联网+、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移动健康”四大产业方向进行布局,对大型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打造个性化支持政策。
成立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是“中国声谷”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企业。合肥高新区声谷办主任阚伟在媒体互动过程中说,没有科大讯飞就没有“中国声谷”;“中国声谷”以科大讯飞为起点,承担着国家使命。
阚伟介绍,2017年9月,安徽省发布支持中国声谷建设的专项政策,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中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项目;2017年至2020年,安徽省政府每年将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扶持资金,合肥市每年拿出6亿元资金,跟进扶持,并明确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原始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等举措。
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圆桌论坛: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
9月26日,合肥高新区举行了一场人工智能圆桌论坛。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逸,安徽咪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海洪,乂学教育副总裁和全国校区事业部总经理廖一芳,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地方部主任邹锡兰,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和科技中国副主编李浩担任论坛嘉宾。对话由云掌财经CEO汪伟主持。
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圆桌论坛
赵逸介绍了类脑智能的工作原理,他提出“让机器像人的大脑一样去协同、工作、思考”的观点。他认为人类之所以能走在前沿,是因为人的功耗很低。人体大脑的功耗相当于一个25W小灯泡,但人脑有10亿以上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有成千上万的神经突触,这些突触形成了“强大的小宇宙”。如果能让机器像人的大脑一样思考、协同,就可能产生出巨大的能量。
“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一种工具,而类脑智能可以理解为一种跨学科的领域,是人工智能的共产主义。类脑智能借鉴大脑的神经元、工作机制,中科类脑通过对人脑的研究,对类脑的研究,也推出了类脑智能芯片。”赵逸说。
近来,人工智能在教育上面的应用也受到广泛关注。乂学教育副总裁廖一芳表示,乂学教育重点关注教学内容,希望能打造教学平台、线上、线下三位一体。廖一芳称其产品能够对学生进行精准的知识点扫描,还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规划学习路线。她也认为,“人工智能+教育不是取代老师,而是帮助老师解决难题,让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研发上面,AI教育在未来值得期待。”
咪鼠科技关注计算机场景的人机交互,其创始人冯海洪认为,“鼠标是过亿的单品,市场需求大,计算机的载体具备人工智能基础,语音识别的突破是巨大的,因此咪鼠科技选择语音识别这一领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