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实验|乌鸦到底有多聪明:会制造使用工具,有认知和推理能力
本文受权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丨作者:李浩然、王祁欣
提起乌鸦这种动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人类对乌鸦的评价并不好,觉得它们又丑又笨。乌鸦似乎真是“丑”得别具一格,从头到脚都是黑的,叫声粗粝,让人心生厌恶。
在人类看来,乌鸦也很笨,“乌合之众”这个词,就表现了人类对乌鸦智商的蔑视。
人类也毫不客气地把乌鸦和巫术联系在一起,认为看到了乌鸦,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但你相信吗?其实乌鸦在动物界可是个不一般的狠角色!
细数自然界的鸟类,美到极致的真是不胜枚举,鹦鹉、白鹭、黄鹂、喜鹊、锦鸡…
它们的羽毛光滑细致,颜色搭配也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有着很好的“衣品”。即使像鹰这样活得比较粗糙的,也因其矫健强劲的姿态,桀骜不驯的个性,得到了人类的广泛赞誉。
然而,乌鸦在鸟类中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它既没能在天空中美到窒息,也没猛到让人敬畏,却“丑”到别具一格,让很多人类心生厌恶。
但乌鸦似乎对这些毫不在意,每天仍然开开心心,在空中相互追逐、闹腾,用粗粝的嗓音发出“啊~啊~啊”的叫声。既然上天给了这副尊容,与其郁郁寡欢、自卑自弃,不如坦然面对、接受现实。更重要的是,乌鸦似乎早就认识到了一个真理,在它们鸟界,好看的皮囊自然是千千万,但有智慧的灵魂却真是万里挑一。如果说智慧也是一种性感,那乌鸦凭借自己的头脑,无疑成为自然界最性感的动物之一。1、乌鸦的智商到底有多逆天?
我们都曾听过“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瞎编的,其实不然,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
科学家又设置了下一个试验,这次有两种“石头”,分别是真正的白色石块,和看起来几乎也一样的白色泡沫。如果乌鸦“扔石头”的技能只是生搬硬套的话,那可能就要丢人了。结果,乌鸦很轻易就明白了两者的差别,专门挑白色石块往里扔。最令人惊讶的是,乌鸦甚至能搞定U型管连通器。如果觉得这不算什么,那就继续往下看。研究人员在一个小洞里放了一块肉,尽量把肉推到最里面,不借助工具,乌鸦无论如何是拿不出来的。研究人员也很“贴心”地给乌鸦提供了一根足够长的小棍,但这并不白给,总要为难它一下,把长棍放在了一个工具箱的最里面,乌鸦同样够不着。然后,把另一根小短棍放在旁边,作为乌鸦直接可用的工具。接下来,乌鸦来了。看看这场高智商的表演。乌鸦毫不犹豫的捡起了地上的小短棍,然后用短棍去盒子里捞长棍,麻利的把长棍叼了出来。然后,用这根长棍把肉捞出来,也是分分钟的事。研究人员很惊讶,但很不死心,再次提高了试验的难度系数,这次把短木棍吊起来。刚开始,面对这样的场面,乌鸦左瞧瞧右看看,显得不知所措。不要以为它彻底懵了,其实它只是在踱着步思考。没过几分钟,乌鸦就果断腾空,把线一点点捋上来,再慢慢抽出木棍。看到自己精心设计的试验被乌鸦攻破,研究人员还不死心,把难度提升到了“变态级”,号称“有史以来最困难的动物智力测试之一”。这次要成功拿到食物,需要依次通过8个阶段,短木棍还是吊在绳子上,但长木棍却卡在最右侧的透明盒子里,需要利用石子的重量才能使其滚出。
看看乌鸦怎么来吃到食物,一开始还是左顾右盼了一番,心中可能暗想:这个问题超纲了。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乌鸦决定还是先把短棍取下来。在尝试了短棍不能直接勾到食物之后,乌鸦开始捞三个盒子里的石头。随后乌鸦叼起了石头,依次扔到卡着长棍的透明盒子里。接下来就尽在乌鸦掌控中了目睹整个过程的研究人员,表情是这个样子的要知道,人类经历的最重要进化,就是学会了使用工具。而乌鸦的一系列行为也说明,它们能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从短棍到长棍,乌鸦还能变换使用,用工具去获取食物是一回事,而用工具去找另一件工具,然后再获取食物则是另一回事。这需要更复杂的认知能力。引起人类技术发展的,不是用石头敲击坚硬骨头,而是用石头去敲击另外的石头,从而获得火。乌鸦这种“不起眼”的小生物,竟然也有这项技能。原始人就是用木头或石头获得了火这种属性更硬的工具。2、乌鸦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觉得,会使用工具其实也不算啥,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会。
然而,乌鸦除了能使用现成的工具,还跟人类一样会制造工具,而且做得特别精巧。比如,在一根笔直的铁丝上撅一个钩子,钩起放置在塑料管里分量较大的食物。
它们平时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也会花费很多精力造一件趁手的工具。凭借这样高段位的能力,乌鸦能轻松碾压动物界大部分生物。它们为何这么聪明呢?天赋肯定是不可或缺的。科学家通过对动物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乌鸦的智力水平,不仅在鸟类中算是最高的,而且还能媲美黑猩猩。因为它们鸦科动物前脑的神经元异常密集,拥有与黑猩猩同等数量的神经元,有时甚至更多。有了这样高密度的神经元,和哺乳动物的大脑相比,它们的大脑每单位质量,可能会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尽管乌鸦的脑袋更小,但其表现与黑猩猩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人把乌鸦称为“长了羽毛的大猩猩”。
此外,它们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研究者曾在屏幕上设置了一种程序,让乌鸦选择两种不同的图标,一种有奖励,一种没有。
如果点了有奖励的图标,就会有食物弹出来,否则,屏幕就会变红,乌鸦需要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区分出来。在探索了一番之后,乌鸦对那些有奖励的图标了如指掌,获得了大量奖励。儿童和狗也曾参与过这个试验。儿童只需尝试几次就能掌握,狗需要70次才能解开谜团,而乌鸦,跟儿童的速度几乎一样快。网友大呼:“汪星人的智商被碾压得好惨”、“狗在动物里已经算是聪明的了,只是乌鸦是开挂的”……
除此之外,乌鸦的智慧也来源生活。乌鸦是杂食性动物多样化的食物会对大脑发育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一种动物只吃水果,那它就只需要了解一类食物。乌鸦吃水果、蔬菜和肉,所以它们必须学会辨别并能获取各种食物。就拿吃核桃来举例。对于一只鸟来说,想想难度都大,但乌鸦把敲开硬核桃皮做成了一门艺术。它们叼着核桃飞行时就估计了核桃的重量,然后在一定高度抛下来,正好能使核桃落地时裂开却不粉碎,然后他们跟着下来,确保没人来抢。3、光有智商还不够,后天也必须努力太多经验告诉我们,光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聪明的乌鸦老早就认识到了,既然单一个体很难面对凶险的环境,那就要努力集结起整个鸦群的智慧和力量。
有了同伴,连老鹰之类的猛禽都不怕。打不过的时候,乌鸦会呼叫附近的伙伴,直至把老鹰打得满天飘毛。有了同伴,获得的不仅是力量支援,还有知识水平的提高。当一只乌鸦在农场里遭到射杀时。它们就会改变整个迁徙模式,不会再有乌鸦跑到那片区域。曾经有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一群带着面具的人去驱赶乌鸦,很快这些乌鸦就记住了,戴这几类面具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它们会找机会对这些面孔进行报复,而那些戴着其他面具的“好人”,它们就不会去骚扰。这说明了乌鸦记忆力惊人,能识别出人脸。关键还在后面,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没有受到驱逐或是,不曾参与过实验的乌鸦,在面对这几类戴面具的人时也和那些曾经被欺负过的乌鸦一个反应。这说明乌鸦会把这个消息,准确地传达给它们的其他同伴。
当有同伴死亡后,方圆十几公里的乌鸦都会闻讯赶来,“默哀”几分钟后,又静悄悄地飞走。动物能感知疼痛,但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却能感知整个群体的疼痛,乌鸦把整个族群看得很重要,因为族群是它们在自然界安身立命的依靠。
4、玩归玩,强者还是要保持自制
有了智慧和力量,乌鸦怎么任性好像都不过分,在鸟界俨然成了一个小霸王一样的存在。不管是体型多大多危险的动物,它们也敢于挑战,猫头鹰就这样成了猛禽界的耻辱。
连有着“空中王者”之称的老鹰,乌鸦也敢戏耍一番,把人家当成了自己的坐骑。其它鸟类见到老鹰可都要绕路走的,不然就可能成为老鹰的猎物。但乌鸦却直接飞到老鹰头上,大力踩踏老鹰头部,不给鹰王一点面子,让空中之王丢尽颜面。各种调戏手法也是常有的事。比如,拉一下尾巴既然连猛禽都不怕,那当然可以随意吊打全场了,整个鸟界仿佛都被乌鸦欺负遍了。就连同伴之间也可以相互皮一下,被踩了头还表情淡然,显然是已经习惯了不安分的同伴。欺负完了天上的猛禽,那就再跑到地上去看看。于是,乌鸦来抢汪星人的食物了
从马背上薅点毛表情这么吓人的黑猫,乌鸦也不忘咬一口北极熊的屁股也被乌鸦啄了乌鸦还会找一头精壮的野猪,跳上它宽阔的背部,啄一口遛一遛,也算是在冰天雪地里体验下冲浪的感觉。就连人类,也曾经被它们的小伎俩给骗到过。乌鸦喜欢亮晶晶的东西。你瞧,故意解开人的鞋带,在人忙着系鞋带的时候,大模大样地拿走搁在一旁的勺子。它们很爱玩,什么都可以当做玩具玩一下。都说“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但空中小霸王,落地了照样是一股奶凶气。玩归玩,闹归闹,强者一般都有原则,保持着一份自律。比如,不胡乱拈花惹草。动物界最忠贞不渝的其实并不是鸳鸯,而是乌鸦。很多乌鸦都是一夫一妻制,外表其貌不扬,内里忠心不二,它们一生中只有一个异性伴侣,直到对方死亡。雄性乌鸦还会经常搜集一些闪闪发光的小玩意,叼回家献给雌性乌鸦,以博得配偶的欢心,而下面这只乌鸦,还把居民的晾衣架叼回家。乌鸦甚至还会为明天做好规划。食物成熟时,它们不会一下子挥霍殆尽,而是很克制地把一部分埋在土里,等到冬天食用,曾有新闻报道一只乌鸦储存了上万颗松子,并依靠惊人的记忆力挨个找到。今天说了这么多关于乌鸦的话题,相信大家对这种生物,又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很多网友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也有人说,乌鸦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长时间跟人类生活得很近,总是在暗中观察和模仿人类。这种观点虽然值得商榷,但乌鸦观察人类起码上千年确是事实。而我们对乌鸦的观察,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我们惊奇地发现,那些曾让人类在自然界中引以为豪的技能,比如制造和使用工具,比如认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在乌鸦身上都有体现。人类并不独一无二,跟很多动物拥有同样的起源,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理应对自然保持一种敬畏。
(原标题《这种被人类认为最丑陋不祥的生物,其实是一个真正的狠角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