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父子俩在兰渝铁路修德美干不了的隧道:分居两头,6年未相见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修建一条铁路。但因当时的铁路技术不够先进,只能停留于幻想。这条铁路就是途经甘、陕、川、渝22个县、市、区,可扶持13个国家级和4个市级贫困县的第三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兰渝铁路。2017年9月29日,这条曾让世界专家束手无策的“天堑”铁路,全线通车。
像“在豆腐脑里打洞” 德国专家直呼“不可能”这条从重庆到兰州,总里程仅800多公里的铁路线穿山越岭无数,有226座隧道,396架桥梁。其中更有被称为兰渝铁路“鬼门关”的“胡麻岭隧道”。
这条隧道虽然全长只有13.6公里,但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围岩岩体比面粉还要细,挖掘起来就像在“在豆腐脑里打洞”。意大利专家对此束手无策,美国专家对此大呼无奈,德国专家带着世界顶级设备和专业团队连连失败,直呼“不可能”。因此,这条隧道被定性为“世界难题”、“头号重难点”工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却被中国央企、被中国的铁路建设者们,用中国人的智慧攻克了。
173米的“墙”将父子分隔了6年
夏荔的父亲夏付华是一名36年的铁路建设者,来自中国铁建。因工作任务繁重,每年只能回家2次。夏荔从小就和父亲聚少离多,每次夏付华回家,夏荔最喜欢的就是和他一起坐火车。在小夏荔心中,修建铁路的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为了能够更多地见到父亲,长大后,夏荔也成为了一名中国铁建的铁路工程师。
△图/左为父亲夏付华:中铁十九局胡麻岭隧道1号斜井测绘员,右为儿子夏荔:中铁十九局胡麻岭隧道2号斜井总工程师。2011年,胡麻岭隧道遇到难题,世界专家束手无策,整个工程陷入停滞。在工程技术方面颇有天赋的夏荔临危受命,被调到胡麻岭隧道的二号斜井担任总工程师,与隧道那头正担任胡麻岭隧道1号斜井测绘员的的父亲共同攻克难题。尽管父子二人的相距仅有173米,但却被这堵厚达173米的“墙”分隔了6年。
因女儿重病妻女返回老家 一个拥抱相隔千里
兰渝铁路从2008年就开始修建,这条花了800多亿元打造的铁路干线,带着沿路1.8亿人民的期待。如果最后的173米不能打通,整个工程都将功亏一篑。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担任总工程师的夏荔压力巨大。在重压下,夏荔还要时刻忍受与妻女分隔的煎熬。
2015年,夏荔不到一岁的女儿垚垚,因不能适应胡麻岭恶劣的环境,突发疾病,40度高烧不退,全身青紫,时刻面临生命危险。为了女儿的身体,夏荔不得不将妻女送回老家。从此,他只能在视频中看看女儿的脸,只能紧握着手机,送给家人一个隔着千里之外的拥抱。
没有跨不过的河 没有攻不破的山
父子相隔,妻女远走,任务繁重……这一切都没有把夏荔吓跑。他时刻谨记父亲的嘱托,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攻不破的山,中国人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
经过100多个日夜的苦思冥想,夏荔和他们的团队,终于想出了解决这个世界难题的“九宫格作业法”。他们将一个大的作业面,分成9个小的作业面,在保证岩体稳定性的同时,让挖掘工作得以开展。开工第一年,父子相隔173米;开工第三年,父子相隔96米;开工第六年,父子相隔15米……2017年6月,父子相隔只剩下最后一米。这对父子经历了8年奋战,6年守望,终于在隧道中相见。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这条让全世界专家都束手无策的“天堑之路”,被中国铁路建设者们彻底攻克。
中国铁路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自己有能力、有智慧、有决心解决自己的难题。
在整条兰渝铁路的修建过程中,还有不计其数的感人故事,在千千万万央企奋斗者中,更有无数像夏付华、夏荔这样为梦想而努力的伟大建设者们。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中国的奇迹!
小新向你们致敬!
责任编辑:王心志
主 编:金冬伟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中国铁建猜你喜欢
(本文原标题:《泪奔!173米的距离,这对父子俩却走了6年,背后的真相让人红了眼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