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 +1
    19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领导层出炉,具体工作分工已公布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18-04-03 11:11
来源:澎湃新闻
人事风向 >
字号

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人事变动信息陆续披露。

澎湃新闻记者4月2日晚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总局领导”栏目获悉,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领导层已出炉,具体工作分工也已尽数公布。

上述“总局领导”栏目显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目前实行“双首长制”,原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张茅(1954.2)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副书记;原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的毕井泉(1955.9)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张茅还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则是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总局其余领导还包括:

原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的马正其(1959.3)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原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的女干部甘霖(1963.10)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还是现任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原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唐军(1962.5)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唐军此前还曾担任过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原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的田世宏(1964.9)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

原任中央纪委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纪检组组长、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成员的刘实(1959.12)出任中央纪委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组组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

原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食品安全总监兼综合司(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秘书处)司长(秘书长)的孙梅君(1965.7)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原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部长级)的秦宜智(1965.12)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部长级)。秦宜智此前曾担任过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长。

原任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陈钢(1958.12)出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部长级)。

原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的申长雨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副书记。申长雨曾任郑州大学校长、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并于200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原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刘俊臣(1963.5)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原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的李利(1962.9)出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

原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的焦红(1963.9)出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还是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

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注册并实施监督管理。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

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

同时,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责任编辑:蒋子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19
    收藏
    我要举报
    相关推荐
    评论(188)
    发表
    热评论
    很简单,
    驾校不是正常毕业或者根本没考
    怎么开?
    2015-05-08 ∙ 广东
    回复
    举报
      少数女性翻身之后的狂妄不自爱,家庭社会分不开,把所有人当成撒娇撒横撒野的对象。
      少数男性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
      不仅仅是驾驶方面。
      性别性别,男女有别,各有擅长和短板,差异客观存在。
      不仅仅是驾驶方面。
      根源在于基本素质体养。
      摧毁一个道德体系容易,只需打倒……,xxxx就是好喵。培养绅士淑女确需要几代人。
      2015-05-07 ∙ 未知
      回复
      举报
        这是驾校培养出来的,给钱就通过,很多人拿到驾照,都不敢上路开车。其实开车没那么难,女司机完全可以开得很好,就是驾考没有严格把关。公交车上还有女司机呢,不是开得很好嘛!
        2015-05-06 ∙ 上海
        4
        回复
        举报
          No,No,No,请不要把大家的注意力从打人事件引到性别歧视上来。
          2015-05-06 ∙ 四川
          回复
          举报
            特别好奇在人人开车的发达国家有没有歧视女性司机的言论
            2015-03-03 ∙ 江苏
            1
            回复
            举报
              蛋疼
              2015-03-03 ∙ 北京
              回复
              举报
                驴唇不对马嘴
                2015-03-03 ∙ 云南
                3
                回复
                举报
                  这文章让我想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2015-03-03 ∙ 河南
                  2
                  回复
                  举报
                    女性开车开得好的,一点不比男性差,这是伪命题,不用讨论。
                    2015-03-03 ∙ 上海
                    3
                    回复
                    举报
                      对女司机,要禁高跟鞋驾车,抓到扣分罚款。穿高跟踩油门累就不踩,出突发状况又乱踩,不是把油门当刹车就是把鞋跟塞到刹车板下。
                      2015-03-03 ∙ 福建
                      2
                      回复
                      举报
                        文不对题。
                        2015-03-02 ∙ 云南
                        1
                        回复
                        举报
                          跟性别无关,跟基因组成有关。只是大部分女性的基因中对操控机械设备能力比较弱,大部分男性则比较强,看BBC的纪录片就知道了。
                          2015-03-02 ∙ 上海
                          4
                          回复
                          举报
                            中国女人比男人更缺乏锻炼 整体反应能力更差
                            2015-03-02 ∙ 广东
                            2
                            回复
                            举报
                              男女有别
                              2015-03-02 ∙ 北京
                              回复
                              举报
                                大体上来说女性开车在中国算是个新事物,无论女性自己还是“老爷们”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来接受这种事实。实际上在欧洲也是有过这样的过程。听说过不少“典故”“经典笑话”嘲笑女驾驶员。不过现在来讲,基本上双方都还是善意的,不会很刻薄,只是“找乐子”,一家公司管理层开会,女白领迟到就会被嘲笑开车出了问题,方向搞不明白等,当然女士们之口才也不是吃素的,男士们被嘲笑的事情也很多,包括热衷于看足球,经常拿到超速罚款单等。
                                2015-03-02 ∙ 西班牙
                                回复
                                举报
                                  个人对越来越多女性拥有汽车并开车这件事看法十分正面。驾驶汽车,车开的好是并不是需要很高天赋和超强能力的事情。并不能说某些方面女性天赋稍弱就会带来更大危险并渲染这种危险,这已经在欧美国家的实际生活中得到证明。况且天赋究竟如何是有争议的事情,就像过去好多人都相信女性数学能力逊于男生,事实已经证明未必如此。
                                  2015-03-02 ∙ 西班牙
                                  3
                                  回复
                                  举报
                                    中国女足怪不得厉害
                                    2015-03-02 ∙ 浙江
                                    回复
                                    举报
                                      不是人身攻击,男女还是有别的,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心理角度,总会有些微妙的差别,古人云:兔子要是能驾辕,那么马和骡子就该被杀吃肉了,就这就没用了!
                                      2015-03-02 ∙ 未知
                                      5
                                      回复
                                      举报
                                        有一定道理。过年坐我姐的车就碰到人了,幸好没大碍,给了一百红包了事。
                                        2015-03-02 ∙ 未知
                                        回复
                                        举报
                                          澎湃评论的素质好高
                                          2015-03-02 ∙ 上海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驰援缅甸
                                            • 外交部发言人就缅甸地震答记者问
                                            • 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专家解答
                                            • 扬子江药业内部公告任命何如意担任药物研究院首席医学官,全面负责临床医学管理体系建设等
                                            • 可免费退改签,多家航司发布针对缅甸航线退改签方案
                                            • 北斗七星属于哪个星座
                                            •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亚的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