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作家沈善增病逝,晚年研究老庄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上观新闻
2018-03-27 12:22
逝者 >
字号

据上观新闻,上海作家沈善增因糖尿病并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今天凌晨3点50分去世,享年69岁。

沈善增1984年通过自学考试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赴崇明东风农场插队,1970年起发表作品。1973年调回上海第十六制药厂工作,两次借调到上海文艺出版社担任编辑及从事小说创作。1981年调到市总工会《工人创作》编辑部任编辑。1986年调到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负责“青创会”讲习班辅导工作。1989年被聘为专业作家,一级作家。

沈善增著有长篇小说《正常人》,长篇纪实文学《我的气功记实》,文艺性论著《上海人》,学术专著《善增读经系列》(《还吾庄子》《还吾老子》《老子走近青年》《孔子原来这么说》《心经摸象》《坛经摸象》),《崇德说》,中短篇小说集《心理门诊与魔鬼》,随笔集《不惑是一种境界》等。

在很多上海作家眼里,沈善增的一项重要贡献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上海作协“青创会”讲习班老师,大家戏称他为“沈教头”。在沈善增带领的两期小说创作学习班学员中,涌现了孙甘露、金宇澄、殷慧芬、阮海彪、程小莹、沈嘉禄、张旻、朱耀华、徐策、陆棣等日后在上海文坛颇有建树的作家。曾是学员的沈嘉禄回忆,文学创作大概是不可教的,但上海作协组织的脱产学习班提供了一种学习与交流的极佳形式。沈善增请来不少大咖来讲课,像是陈思和、蔡翔、陈村、瞿世镜等,最后半个月到外地封闭创作,几乎每个学员都交出了好几个作品。沈善增提出的口号是:“找感觉、要真诚、反奶油”。这九个字直白而中肯,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下,能使文学爱好者避免走弯路,放在今天仍很有价值。

作家赵丽宏和沈善增一样,年轻时都插队上海崇明。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刚刚得知消息很难过,他才69岁,太早了。我们是同一个时期在崇明农场插队,不过那时候因为做的工作不同没什么交流。”赵丽宏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们都是从业余创业的时期开始互相关注,先后进入上海作协成为专业作家。“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我认为他最好的小说是《正常人》,描述了那个时代(上世纪50-70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读这本小说,能感觉到他对中国社会、对那个时代的思考,非常有个性。”

据赵丽宏介绍,沈善增晚年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老子、庄子那些中国古典哲学,对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流派都非常感兴趣,“尽管不是所有人对他的研究成果都认同,但他能这么执着、并带有一定深度的解读,我认为还是很不容易,值得尊重的。”

    责任编辑:陈诗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