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去普陀山的客运站,为何像极了布达拉宫?

徐春伟
2018-03-03 10:57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观音是汉传佛教拥有最多信众的菩萨,因而每逢假日,观音道场普陀山景区都会迎来游客高峰期。

去普陀山,只能走海路,往返普陀山必须经过朱家尖客运站大楼。这座大楼由出身于艺术世家的浙江大学朱仁民教授(潘天寿外孙)设计,它依山而建,各层错落有致,简单古朴却不失宏伟气势。大楼主体色调为石墙青瓦,配以黄褐色,简单元素的不同组合,勾勒出海洋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韵味。不少游客看到客运站大楼的外形,会不由自主地惊叹起来,这简直是舟山的布达拉宫!

这个比喻其实一点都没问题。那么朱教授为什么会将大楼如此设计呢,它和布达拉宫有何渊源呢?其实,舟山的普陀山和西藏的布达拉宫是同源词,都来自于梵文पोतलक(拉丁转写Potalaka),即印度的补怛洛迦山。

朱家尖客运站

印度的补怛洛迦山

梵文पोतलक(PotaIoka),音译为普陀洛迦、补陀洛迦、补怛洛迦、布呾洛迦等,也有意译成白华(花)、光明,它是佛经中一座山的名字,是观世音的原籍地。要讲观音,必须要提及观音道场补怛洛迦山不可。这个道场原来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早稻田大学馆藏版《观音经》中的观音道场

早期的佛教经典《华严经》记载,善财童子曾游玩到了此山,见了观音菩萨,向他请教佛理。经上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芬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华严经》上的观音菩萨道场补怛洛迦山,是一个海上岛屿。岛上环境优美,满山花果树林和柔软香草,清泉交相映彻,乃是一个仙境。唐僧慧苑编撰了本解释《华严经》的著作《新译华严经音义》,他对补怛洛迦山的解释是:“此翻为小花树山,谓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树,其花甚香,香气远及也。” “补怛洛迦”四字中古音为potatlakkra,与原词相近,固有此译;“普陀洛迦”等词则是“补怛洛迦”的二次音译结果。

《大悲心陀罗尼经》则说明PotaIoka一词还和光明有关,“一时佛在普陀洛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与无央数菩萨,无量大声闻,无量天龙八部神等,皆来集会。时观世音菩萨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皆作金色,日月之光,皆悉不现。”

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卷十里也提到了补怛洛迦山:“秣罗矩吒国南滨海有秣刺耶山……秣剌耶山东,有布呾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敧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派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厉水登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天形,或为涂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愿。”依据玄奘的说法,布呾洛迦山在秣罗矩吒国南境,秣剌耶山的东边,临近海滨。《大唐西域记》又说:“从此(秣罗矩吒国)人海东南可三千余里至僧伽罗国。”秣罗矩吒国在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带,僧伽罗国即今斯里兰卡,布呾洛迦山应在印度半岛南部滨海地区。

日本京都1653年版《大唐西域记》

“山顶有池……入南海”,这便是南海观音的由来。南海是指印度半岛以南的印度洋,当地古人职业与航海关系殊为密切,南海观音便成了古印度南部的航海保护神,受到当地人敬重。《观音经》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人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大唐西域记》也有佐证:“南海僧伽罗王,依孤山式,供养观世音菩萨。”

早稻田大学馆藏版《观音经》

印度的南海观音怎么又成了中国普陀山的南海观音呢?大家都知道浙江频临东海,那为什么叫南海呢?浙江东海水域在秦以前时习称“南海”,《史记》说秦始皇巡海曾“上会稽,祭大禹,望南海”。不仅如此,南宋绍兴年间郭象《睽车志》说宁波商人,“泛海十余日,抵一山……于此立刹,亦谓南海。”一直到清末,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还是被称为“南洋”,负责江浙海防的海军便叫南洋水师;上海也有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中学。随着佛教东渡,相同的海域名称为南海观音东渡奠定了名词基础。

南京江南(南洋)水师学堂遗址

浙江的普陀洛迦山

中国的观音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岛呈狭长形,其中最高是岛北的白华顶,又名佛顶山。南海观音像坐落于岛内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岛之东南约5.3公里处有另一小岛,名洛迦山,合称普陀洛迦山。

普陀山景区示意图

观音落户普陀山当与航海有关。浙江为先秦古越国所在地,《越绝书》载越人有航海的民俗和特长,“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揖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魏晋南北朝是佛教爆发式增长的时期,航海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国间通过海路交往的方式也日益增长。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的普陀山,濒临甬江, 扼守长江口、杭州湾,西联吴会,东控日本, 北接登莱,南亘闽粤,是北方和江南各港口通往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必经之地。作为航海的守护神,观音便因此落户到了普陀山。宁波南宋地方志《宝庆四明志》记载, 舟山本岛在东晋已建了观音寺。宋徐兢《奉使高丽图经》则言:“其深麓中有萧梁所建宝陀院,殿有灵感观音。”《观世音应感记》还记载了百济沙门发正在萧梁时期见到普陀山供拜观音的情景,“梁天监年间,背着行囊,渡海求师问道……发正闻越州界山有观世音堵室,故亲往观看…… 一人念《华严经》,一人念《法华经》。”综上,可见普陀山供奉观音的历史起码可追溯到东晋、南朝时期。

唐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明州(今宁波)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可见《澎湃新闻•翻书党》2017年9月26日《从“君子之风”到“蕞尔倭奴”:古籍中的日本人形象演变》一文)。这里必须讲讲“不肯去观音”的故事。南宋志磐《佛祖统记》、日本镰仓时代虎关师炼《元亨释书》以及方志《大德昌国州志》等均记载,唐咸通年间日僧慧愕从五台山请观音像,经明州乘船回国,途经普陀之莲花洋,舟胶不动,愕祷告日:“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 当从所向建立精蓝。有倾,舟行,竟止潮音洞下。居民张氏目睹斯异,遂舍所居, 筑室奉之,呼为不肯去观音院。” 这个虔诚的日僧,以为观音菩萨显灵,不愿东渡日本,于是便在普陀山上修建了供奉此观音像的寺院,并取了一个有趣的名称“不肯去观音院”。随着故事传播到东亚各国,普陀山终成为遐迩闻名的观音道场。2012年,中日合拍的电影《不肯去观音》就以此为题材。宋乾德五年(967年),太祖赵匡胤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嘉定七年(1214年),宁宗赵扩钦定普陀山为观音菩萨道场。

普陀山佛教活动中心普济寺前身即是不肯去观音院

不过,舟山群岛有上千大小岛屿,为何此两岛独占普陀洛迦之名呢,观音菩萨为何不落户其它岛屿呢?元诗《游补陀》说:“惊起东华尘土梦,沧州到处即为家。山人自种三珠树,天使长乘八月槎。梅福留丹赤如桔,安期送枣大于瓜。金仙对面无言说,春满幽岩小白花。”原来此山在古代盛产小白花,契合PotaIoka的意译,符合佛经的风景,故而又名白华山。这样,多重巧合之下,中国的普陀山便诞生了,也慢慢替换了它的本名梅岑山。

普陀山在唐朝以前多称梅岑山,和《游补陀》诗中提到的梅福有关,因他在山上隐居炼丹而得名。相传梅福是西汉末年的道家隐士,因避王莽迫害而逃至宁波一带;还把女儿嫁给了当地人,女婿就是著名隐士严子陵(即汉武帝的同学庄光)。唐宋以来,随着观音道场影响的扩大,梅岑山演变成普陀山。《宝庆四明志》里就已经叫补陀洛迦山了。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明廷将原来的“宝陀观音寺”敕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岛名正式变成了普陀山,音译名也固定为“普陀”了。

《宝庆四明志》“补陀洛迦山”条

说到普陀山,还不得不提及《游补陀》的作者盛熙明,他是第一部普陀山地方志《补陀洛迦山传》的作者。本书落款为大元丘兹盛熙明,他是来自于丘兹(即龟兹,今新疆库车)的西域人,是元朝时期的书法家。他的故乡龟兹,早在西汉时就是佛教之乡,“生居西域,世与佛邻”,所以他对佛教一直很有兴趣。元末,盛熙明受江浙官员刘仁本之邀南下。他在传中说:“后至四明(古代文人对宁波的雅称),屡有邀余同游补陀山者。心窃疑之,不果往也。一夕,忽梦有人谓曰:经不云乎,菩萨善应诸方所。盖众生信心之所向,即菩萨应身之所在。”盛熙明想,既然人们普遍认为普陀山是观音道场,一定有奇异之处,于是决定渡海礼佛。于是,便有了这部珍贵的志书,全书共七卷,首次全面记载了普陀山历史。但此书一直被僧人藏于寺内,几乎被历史淹没。200多年后,明抗倭名将侯继高到普陀山礼佛,见到盛熙明旧作,已经是破烂不堪。侯继高遂重修山志,使得这一珍贵的著作传承了下来。

《补陀洛迦山传》

国内还有与普陀山相关的县级政区名。1953年,定海县析建普陀县,就以普陀山而得名。除舟山之外,上海也有普陀区,亦为同源。1920年,公共租界在今江宁路口附近筑路,筑成时以佛教名山普陀山命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上海市第十三行政区因境内有普陀路改称普陀区;1950年,建立普陀区人民政府。

至于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拉丁转写Potala)因何得名,这就要说到历史教科书上鼎鼎有名的松赞干布了。641年,他与唐朝联姻,迎娶文成公主,在玛布日山上修建了宫殿。因松赞干布把观音菩萨作为自己的本尊佛,就用佛经中菩萨道场来给宫殿命名,称作“布达拉宫”。布达拉便是梵语“补怛洛迦”二次音译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普陀山和布达拉宫,恰好均处于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也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由于两者的渊源,现在赴普陀山的西藏游客也是日渐增长。

布达拉宫

除印度、中国外,日本亦有补陀洛山寺。补陀洛山寺是在和歌山县东牟娄郡那智胜浦町的天台宗寺院,也是日本古代从宁波学习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的产物。本尊三貌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它是以南方净土为目的地的“补陀洛渡海”的出发点,以“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的一部分登录世界遗产。

日本补陀洛山寺

朱家尖的慈航广场

朱家尖客运站所在的广场也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做慈航广场。这不单是因为观音是航海守护神,还另有一层深意,因为慈航是观音的道教化名字。

慈航道人,又称慈航真人、慈航仙姑真人或慈航大士。她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神灵,依照中国古籍来判断,是将佛教菩萨观音道教化的产物。由于“慈航”二字,民间造像,慈航道人往往是乘龙、龟蛇、大鳌甚至是独木舟。据明末清初《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朝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至道,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 《历代神仙通鉴》又名《三教同原录》,是一本叙述中国神仙事迹的书籍,将神仙故事融为一炉,讲佛道儒本为一家。

乘龙观音

稍早的明朝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慈航道人也有登场,她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也是门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阐教十二金仙之一,主人公姜子牙的师姐。本书第四十四回提到了入释成佛的观世音,“话说子牙上了芦篷,铺毡佃地,悬花结彩,专候诸道友来至。大抵武王为应天顺人,仙圣自不绝而来,先来的是: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后入释成佛……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后成文殊菩萨,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后成普贤菩萨,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后成观世音大士。” 《封神演义》明言慈航道人就是观音菩萨,她的道场也就是佛经中的普陀山。

《绣像封神演义》慈航道人

《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也可以相互印证慈航道人和观音菩萨实为一人。《西游记》中观音有两个法宝清净琉璃瓶、紫金铃,而在《封神演义》慈航道人也有这两个法宝;还有《西游记》中观音的坐骑是金毛犼,而慈航道人万仙阵里收金光仙(真身为金毛犼)为坐骑。

《西游记》手持净瓶的观音菩萨

在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相对滞后的帆船时代,无论是赖海为生的船员、商人,还是舍身求法的僧侣,航行在东海(南海)上,涉鲸波之险,总是祈求神明守护。这点上,无论信佛还是信道都是如此,这便是南海观音(慈航道人)信仰的本源。梅岑山由道入佛,被佛家改名为普陀落迦山;观音菩萨由佛入道,被道家改名为慈航真人。在普陀山,不但能接触到中印交流的语言学知识,亦可感受到佛道相融的中国传统文化。

顺便提一下,除佛道风格的观音像外,近代还曾出现过西洋基督教壁画风格的普陀山观音像。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一度占领舟山;消息传到英国国内后,该国建筑师协会创建人、版画家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凭自己想象绘制了描绘中国各地风景的版画集《中华帝国图记》,其中一幅便是《定海云谷寺佛像》。图中供奉的送子观音,经作者加工而略有点西洋圣母化。

《定海云谷寺佛像》中的观音菩萨

感谢浙江省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提供的资料。

参考文献:

贝逸文:《论普陀山南海观音之形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0卷第3 期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