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海洋PM2.5微塑料,影响不容忽视

陈瑜/科技日报
2018-01-11 07:50
能见度 >
字号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洋,微塑料再次被科学家发现。

记者1月10日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学家近日在南极海域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共识,但通常认为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也被科学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生态中心研究员孙承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都有微塑料的存在,说明微塑料的影响非常深远。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也漂浮着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微塑料”。该结果发表在海洋污染问题专业杂志《海洋污染公告》上。

这被认为是微塑料首次在南极海域被发现。该调查于当年1月至2月在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间的5个地点实施。经换算每平方公里约有14万至29万个,与北半球海洋平均10万个的数量不相上下。但研究者表示,所持数据不足以推断南极海洋整体状况,也不清楚粒子的具体源头。九州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矶边笃彦当时呼吁扩大调查,表示“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也发现了(微塑料),可以认为它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2017年发表的《南极海洋系统微塑料:一个新兴的领域研究》一文中提出,目前南极海域的微塑料数据稀缺,但海域以外的塑料可能对南极海域微塑料污染有“贡献”。

虽然尚未有微塑料影响人体健康的直接证据,但其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国家海洋局于2016年启动了我国近海的微塑料监测工作,并从去年开始开展北极、大洋环境的海洋微塑料监测工作,这将有力提升我国在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推进我国海洋微塑料监测融入全球海洋微塑料监测和国际治理。

微塑料蔓延至全球海域,但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对微塑料的海洋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及作用机制的认识尚不完全清楚。这也让微塑料成为国际海洋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原标题:我国首次在南极发现海洋PM2.5)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