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小剧场戏曲节闭幕,年轻人在这里表达戏曲观
为期半月的“第三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12月23日正式落幕。从12月10日开始,来自上海、北京、福建、河南、广西五个省区及直辖市的9个戏剧院团先后上演了9部作品,包含了京剧、昆曲、粤剧、淮剧、豫剧、彩调等各个剧种。在闭幕后的第二天,沪上专家和来自全国的主创们聚集在一起,就“小剧场戏曲”的种种命题展开了研讨。
经历了三年的发展,上海小剧场戏曲节赢得了全国范围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的演出剧目由全国15个剧种的39个申报剧目中评审筛选而来,申报剧目之多、地域之广、剧种之丰富,创下历届之最。
《谁共白头吟》剧照 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研讨会上,专家们都对小剧场戏曲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纷纷点赞。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说:“小戏节在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创作人才、表演人才、演奏人才,平时有一些不大见到的名字和面孔,突然在小剧场看到了,而且很不错,有这样小成本的机会,让它冒出来了。”
“所以戏曲中心抓小剧场,它有着深远的意义,值得赞扬。因为小剧场帮助了更多的创作者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舞台实践,帮助了戏曲艺术本体开掘自己更大胆的创新去探索。小剧场的艺术成果将会起到大舞台无法替代的作用。”
《吕蒙正》剧照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编剧李莉也认为,小剧场剧目的集中展演,为青年才俊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展示平台,使我们看到也了解到目前不少青年编剧、青年导演的名字。年轻编导可以通过小戏的创作,通过这样的实践平台展示,走向戏曲的大型创作。但与此同时,李莉也提出,现在的青年导演和编剧在文化准备上需要有更大的努力。
《潇潇春雨》场景照研讨会上,专家们也再次聚焦于究竟什么是“小剧场戏曲”的问题。
戏剧评论家、原上海市文化局戏剧处处长李守成说,看了几台演出比较兴奋,因为看到了涌现出来的新人,他们观念上的更新。“我更感兴趣的是,小剧场比较先锋的样式和戏曲观与传统的戏曲碰撞会得到什么,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努力进行小剧场艺术的先锋性和实验性的摸索,但作品能够体现多少,每个作品还是不同的。”
关于什么是小剧场,小剧场应该长什么样子。我觉得还是从实际出发,观演关系的改变,应该是小剧场艺术的特征之一。而实验性,也是观念变化产生的化学剧变也是重要因素。
李守成因此建议,小剧场戏曲可以强化和更大的促进实验探索的勇气,这个对培养新人在创造当中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吸引青年观众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在概括“小剧场”时说:“我觉得这两年来小剧场是为我们实现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空间。(在思考)怎么能让我们从小舞台看到很多大舞台上优秀作品的萌芽。”
戏妆版《椅子》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胡晓军认为,如果不将小剧场戏曲定位,就不能为小剧场戏曲节进行定位,在他看来,现代小剧场戏曲可以说成四个特征:是城市的而非乡土的,是现代的而非古代的,是个性的而非共性的,开放的而非保守的。
而在原文广局艺术处调研员方家骏看来,讨论什么是小剧场戏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平台上,一定是这一代年轻人非常想表述你们自己的戏曲观,因为你们年轻,既有传承几十年院团老的传统,也更多的接触年轻人,在你们心中的戏曲观和前一辈是不一样的,你们苦于没有地方表达你们的戏曲观,你们可以通过这样的窗口表达你的戏曲观。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作为老一辈心里也是很欣慰的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