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白卷”考生9年后重返高考,否认炒作只想做平凡大学生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2017-11-21 16:57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既然这样,好好考也行。”11月17日,安徽青年徐孟南等到了父母从老家传来的一份鼓励。

9年前,当时19岁的徐孟南做了一件“出格事儿”:在高考试卷上违规写满了自己的“教育宣言”。2017年10月中旬,他报名再战高考,意欲弥补这个缺失的“大学梦”。

2011年,徐孟南背着条幅与4000张劝告传单去了几所高中,用亲身经历劝说考生勿要重蹈其覆辙。
9年来,这位“白卷”考生辗转各地打工,重拾高考的想法却一直盘踞在脑中。

“是做错了,毕竟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不值得。”11月16日,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一条网络评论也让他陷入反思:如果你当年考了高考,上了大学,在论文里去研究探讨教育方案,结果可能会更好。“挺有道理的”,徐孟南说。

对于网络上质疑他“重返高考是为炒作”的声音,他明确否认,并称“如果考上后,我不会告诉别人自己在哪里上学,想做个平常的大学生。”

昙花一现的“白卷考生”

10月23日,28岁的打工者徐孟南回到户籍所在地安徽亳州蒙城县招生办报名参加2018年高考,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考了“全国普通高考“和“高职院校分类招生”两个类别。

报考的事,一开始只告诉了姐姐,瞒着父母妻儿。“对于我当年的做法,他们应该还是不理解的,家里从不提。原先想着,有了好的结果再告诉他们。”他对澎湃新闻说。

2008年,19岁的徐孟南第一次参加高考。

这一年,他成了著名的“白卷考生”。他在每一科试卷上写满了自己的“教育宣言”,阐述了对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的意见建议,希望以此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改革。

“那时他搞这事,跟着迷了一样,成绩下滑,没心思学习。”21日,姐姐徐月悦对澎湃新闻说,家里没人知道徐孟南的计划,“事发后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平时也是安安稳稳的人,但那个时候就是一股脑想宣传,想坚持,想达到目的。”徐孟南说,自己当年的建议和现在浙江、上海试点的高考改革有些类似,都是根据考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高考科目,让真正有特长的考生不落榜。

交了“白卷”后,他主动联系了媒体透露此事,“希望借此举促动教育改革”。一时间,虽然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但令他失落的是,“让相关部门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兴趣学习”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随着媒体关注度的降低,徐孟南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当时160多分的高考成绩,使他失去了就读大学的一次机会,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

写10万字小说传达心里想法

徐孟南出生在安徽省亳州的一个乡村家庭。家里四个孩子,他排行老二。徐月悦回忆,学生时期,徐孟南不爱说话,挺内向。高一时,他成绩不错,班里80多人,能考到前十名。

2006年,他读到了河南高考零分考生蒋多多的报道。随后,他又阅读了些批评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其中,韩寒的《通稿2003》给他带来过不小的影响。

“就对当时的教育考试制度有一些不满,在那种模式下默默压抑了好多年,变得比较叛逆。”他说,“而且老师给我们灌输的一直是多做题、上大学。只教我们怎么去高考分,但很少人有自己的兴趣,也没有说为什么要去上大学,有哪些专业。”

为了“让考试制度变得更好”,徐孟南还去查了不少资料,想针对当时模式化较强、难以彰显个性的教育制度设计出改革方案。他也曾经给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媒体甚至作家写信,但未得到答复。

高二、高三两年,他甚至花了大部分的精力写完了一部10万多字的小说《三人行》。虽然那时语文成绩只能达到及格线,但徐孟南向往成为一个作家,“我想通过写作表达心里的想法。”

小说里,他虚构了一个在自己理想教育模式下的高中场景。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凭借自己的兴趣特长上了大学,得到了想要的人生。高考前,他把这部小说寄给了北京的出版社,可不久就被退了回来。

现身说法:交白卷无意义

2008年后,徐孟南依然关注着高考。他发现几乎每年都有“白卷考生”,和他、和蒋多多一样,在舆论激起一波涟漪之后,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这让他坐不住了。

2011年高考前的一个月,他带着条幅、4000张劝告传单和自制的背箱来到安徽、江苏的几所高中门口分发传单,用亲身经历劝说考生勿要重蹈其覆辙。2012年,他还创办了一个名为“高考0分声”的网站。其中一个网页上罗列着8名在以往高考中故意交白卷的考生,包括他自己。

徐孟南没有主动联系过其他人,但知道“大家过得并不容易。”在2012年接受《武汉晨报》采访时他表示,故意考零分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对教育方式不满,想通过这种方式发泄一下。而他办网站,是希望“发扬零分对抗教育弊端,零分促进教育改革的精神。”

他告诉澎湃新闻,这些年,陆续有高三学生在考前找他。有的直言想效仿他高考交白卷,有的也提出对教育现状的困惑。“我就如实跟他们说,高考是一种工具,选择权在你手里,但交白卷并不是理性推动教改的方法,而且确实需要面对不小的非议。”

对徐孟南来说,高考违规交白卷后,最大的压力来自对父母的愧疚感。“那时我基础不差,如果好好复习,上本科没有问题。”他还记得落榜后父母的生气和沉默,除了失望,他们还担忧儿子是否触犯了法规。

“不过,那时我们对他的关心确实太少了。当年我跟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他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平时在学校,一周才回来一次。”徐月悦告诉澎湃新闻,高考后,徐孟南失踪了一个礼拜,回来后也很少说话,吃了饭就回房间一躲,“那一阵我在上海做小生意,他到我这儿待了两三个月,跟傻了一样,天天楞在那儿,我都不理解,后来才自己出去找工作。”

徐孟南大约花了两三年才慢慢走出这团阴云。“是做错了,毕竟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不值得。”一条网络评论也曾让他陷入反思:如果你当年考了高考,上了大学,在论文里去研究探讨教育方案,结果可能会更好,“挺有道理的。”

否认炒作,重拾高考只为体验

9年来,重拾高考的想法一直盘踞在徐孟南的脑中。只是前两年,一时没找到高中毕业证。

2009年,他就曾想再好好重考一次,但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可能是觉得我考不上,浪费时间和金钱。”

此后,他跟着父亲成为一名打工者。先后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做过广告灯箱、手机礼盒、浴室用品的组装等,但都不太稳定。

最近一年多,徐孟南在浙江宁波的一家汽车配件厂负责给汽车开关罩印刷图案。

徐孟南一边上班,一边戴着耳机听音频课程。受访者供图

“挺无聊的,一天十二三个小时还没有双休日,忙起来也不好请假,业余时间太少。”不过,徐孟南对工作要求不高,“我有同学大学毕业后在银行或是学校工作,可能听上去更体面,但对我来说差不多,现在我月收入也有一万多块钱。”

白天,他上班的时候会戴着耳机听要背的英语单词和古文古诗,晚上回到家也抽时间翻书。再干一两个月,徐孟南打算回家专心复习备考。“这次我目标低,就想在安徽考个好点的大专,再升本。”他对明年3月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挺有信心,想报考新闻专业。

徐孟南说,自己并不在意更高的学历、追求更好的工作,再次参加高考就是想体验一下,弥补一种缺失,并在更好的学习氛围里提升自己。他设想的大学生活应该是认真学习,参加锻炼,可能平时再做点兼职。

他否认此次重返高考的曝光是一种炒作。“考上后,我不会告诉别人自己在哪里上学,就想做个平常的大学生。”他说,报名那天,正好看到这两天的高考改革方案和自己当年的设想很相似,找到媒体说出来,是想得到一点肯定。“当年很多人笑话我,说小孩子提什么方案,我就是想说,那并不是一文不值。”

徐孟南2011年成婚,如今儿女双全,妻子和儿女都留在老家。他说,希望孩子按照传统的教育路径去成长。“跟着大流走比较稳嘛,但如果他们不想高考,我不会勉强,我也是随心而为。”

这些年,徐孟南把自己的高考经历写成了一部长篇纪实小说《高考0分声》。而9年后,中国的高考制度在年龄限制、学科细分、志愿填报、录取率等方面也今非昔比。

重新面对高考,徐孟南正准备着一场人生的逆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