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宗教改革500周年︱“赎罪券”如何成为众矢之的

邢静
2017-10-30 09:45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500年前(1517年)的10月31日(万圣节),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腾贝格的卡斯特教堂中贴出了以拉丁文写成的《九十五条论纲》。连马丁·路德自己都没想到,这竟成了引发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索——起初他所质疑的,就像九十五条论纲的正式名称那样,只是“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而已。

穷奢极欲的教皇

到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游客,大概很少有人会错过前往世界上最小国家(梵蒂冈)境内的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这座教堂的前身早在公元4世纪就出现了,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并在圣彼得的墓地上修建了最初的圣彼得教堂,史称老圣彼得大教堂。然而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和战火,圣殿年久失修,门前的庭院杂草丛生,最后成为人们放牧牛羊的场所。1506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决定拆毁古老的圣殿,在原址上建造一个崭新的教堂,荣耀罗马。

圣彼得大教堂

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工作,先后由意大利当时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当首任总监多纳托·伯拉孟特去世时,这时的教皇也已经变成了利奥十世。这位来自佛罗伦萨的教皇出自著名的望族美第奇家族。这个家族早在15世纪时已成为欧洲最大的银行家之一。1428年,他祖父逝世时,留有279221块金币(每枚重约3. 5克)的巨额财富。热衷艺术的美第奇家族长期为文人和艺术家提供保护和资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艺术赞助者,他们“总共承担制作了几乎所有委托艺术品的一半”。与其他家族成员一样,利奥十世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力,他与艺术巨匠米开兰基罗关系更是传为美谈。他曾使愁眉苦脸不善与人交际的米开兰基罗和自己亲近起来,款待以美酒,亲切地和他一块儿回忆往事,交给他以许多创作任务,并让其出色地加以完成。也正是他在1514年选中了艺术大师拉斐尔担任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总监。

拉斐尔

虽然利奥十世继续推动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然而这一工程却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按理说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不但像马丁·路德后来说得那样,这位出身豪门的“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而且作为宗教领袖与世俗大封建主的教廷财源达20余种,有名者如“什一税”是教区最重要的财富来源之一,在整个天主教世界,个人将收入的十分之一交予教会都是不可逃避的义务。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收入要满足文艺复兴时期最喜炫耀和挥霍的利奥十世的需要,居然还不够。他在1513年登上教皇宝座时就对其兄弟朱里亚诺说过一句名言:“上帝已经将教廷赐给我们,就让我们好好享受吧!”

利奥十世

利奥十世最喜爱的娱乐是游猎,也爱与骚人墨客吟诗作赋,更乐于宴饮、演出戏剧或音乐。此公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酗酒寻欢。他宫内仆人竟发展到683人。结果,教廷国库收入仅有32万兹库提(金币),而债务则高达104万兹库提。利奥十世为了应付开销,居然卖官鬻爵,一口气出售了三十九个枢机的职位,所得款项超过教廷的年收入。他还把教皇宫中的地毯、银器以及教廷小教堂祭台的玉像都交给了高利贷者作抵押品,甚至连自己的教皇三重冠也出卖了。可以说,他不仅把前任教皇遗留下来的钱财和本届教廷的收入全部花掉,还欠下大量债务,等于把下一届教廷的费用也提前花光了。

敛财之道

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同时也为了筹集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费用,利奥十世又想到了“赎罪券”。

说起来,“赎罪券”倒不是利奥十世的发明。赎罪券缘起于11世纪,它与苦行赎罪的基督教思想相关联。在基督教的教义里,自从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偷吃了禁果之后,人类就具有了“原罪”。另外,人本身也常违背天主教诫而犯这样那样的罪行。因此,人死后灵魂洁白无瑕者可以升天堂,生前犯大罪者下地狱(永罚),犯小罪者应在炼狱(即涤罪所)里接受暂时的处罚(暂罚)、净炼后才能升天堂。至于赦免这类罪行——大至杀人、放火,小至骄傲、嫉妒——的途径主要是建立功德,如进行斋戒、请著名的僧侣来为他祈祷、向穷人施舍等。到了十三世纪之后,天主教廷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他们声称耶稣基督为世人赎罪的无限功德,圣母玛丽亚以及圣徒们所做的超出了他们自己灵魂拯救所需的“多余”的善功,都被储放在天国的一个巨大宝库之中。教皇可以从这个宝库中取出这些功绩,转让给所有的男女,增加他们的功德;这些功德可以折算成金币,购买“赎罪券”也就有了这些功德。教皇本笃十二世(1334-1342年在位)当政时就公开制定了一个“赦罪价目表”。根据你出钱多少,赦免你的不同罪过。譬如为杀人赎罪开价8个金币,赦免在教堂里通奸的罪行则只需要6个金币。从那之后,这种赎罪的办法渐渐以出售赎罪券的方式进行。教皇们为了搜刮钱财,大量印制票值不等的赎罪券,如同其他有价证券一样,投放市场,雇人沿街叫卖。

即使在宗教氛围浓重的中世纪欧洲,也不是没有人看出“赎罪券”的真相。十四世纪的英国诗人乔叟已在自己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里借一位教士之口说:“我所有的教诲都与贪吝等罪恶有关,我尽量夸大,讲得他们非拿出钱来不可,尤其献钱给我。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谋利,那些什么改过自新的一套我却满不在乎。当他们被埋进了地里,即使他们的灵魂采黑莓去,我也管不着!”但教廷不为所动。到了下个世纪,事情变得更加荒唐。教皇西克塔斯四世在1476年颁布的上谕,把“赎罪券可以解救炼狱中的灵魂”列为信条,第一次正式规定赎罪券可以为已死之人的罪行进行赦免——这等于是说,只要买了赎罪券,即使已经下了地狱的人也能上天堂。由于用钱可以换得上帝的赦免,人们凭此便可无所顾忌地犯罪。当时一个罪人说,我不关心我在上帝面前罪孽的轻重,因为我能够借助教皇赐给我的宽恕和赎罪券,轻易地、迅速地获得对所有无论什么样的罪孽或惩罚的完全赦免。换句话说,只要那些阔佬把金币往教皇口袋一丢,就可以烧杀奸淫,为所欲为了。而对于教廷而言,“赎罪券”实在是个无本买卖。因此,在教会财政有了困难时,赎罪券就成为搜刮钱财的一种途径。为了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尤里乌斯二世教皇就已经开始发行“赎罪券”,利奥十世登基后不久再次宣布发售赎罪券是正确的。

乔叟

点燃火药桶的火星

到了1515年,罗马教廷又计划向被称为“教皇的奶牛”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发行赎罪券。之所以选中这里,也是因为在当时,就像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指出的那样,“唯独在德意志,正直和敬神仍旧普遍”。

这次贩卖赎罪券,名义上仍然是为修建圣彼得大教堂而颁发的,实质上却是一场政治与经济交易。1513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德意志名门霍亨索伦家族后裔阿尔勃特被推举到重要的马格德堡主教职务上,不久,又兼任哈尔贝斯塔特主教区的教职。1514年,他又垂涎当时空缺的美因兹大主教(同时也是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七大选帝侯之一)。无论就其年龄还是一人兼任三职来说,都是违反教廷法律的。然而,奥格斯堡(今属德国巴伐利亚)的一家银行为阿尔勃特提供了二万九千金币的巨款,供其打通教廷关节。到了这年8月,教皇终于批准他合法就任此职。为偿还这笔债务,阿尔勃特决定把修建圣彼得教堂的赎罪券买卖扩大到他所管辖的三个教区。计划这次赎罪券收入(50万古尔登金币)的百分之五十归教皇,另外百分之五十还债。为了取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这笔交易的同意,还答应给他三千古尔登金币。这样,由教皇列奥十世宣布的,美因兹大主教阿尔勃特承包的为期十年的赎罪券买卖开始了。

1512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疆域

阿尔勃特把推销赎罪券的任务交给了多米尼克会的修士约翰·台彻尔。此人原本是个恶棍,一度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判处死刑(后被赦免),但这时(1515年),由于打着教皇的名义,他得以声势浩大地来到德意志贩卖赎罪券。当时的目击者回忆,“当销售赎罪券的特使快进城时,最前行的是一块大丝绒上张挂的教皇出售赎罪券的通谕,所有的神父、修道僧、市政官员以及学校学长率领全体学生和全城男女,都举旗并点燃蜡烛出处迎接,跟在特使后面游戏唱诗,全城教廷都鸣钟,游戏结束后,队伍来到城里主要教堂,把教皇旗帜在教堂中间挂起来,活像迎接上帝的样子……”

出售赎罪券

台彻尔兜售两种赎罪券,一种是让悔罪者的灵魂早出炼狱,另一种是为那些已经向神甫认过罪井已参观过七座教堂以上的人赦免所有的罪过。他以其如簧之舌诱使人们慷慨解囊,说什么为救出炼狱中的灵魂“把钱投入银箱里;只要当钱落到箱底丁零响着的时候,那灵魂马上飞升天堂了”;“如果圣彼得如今还是在世,那么,他所有的赐福和权力比教皇所有的,不会是更大”。根据当时一个名叫弗里德里希·麦克尼乌斯的市民的说法,台彻尔甚至大放厥词,声称“即使某人与基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睡觉,教皇也有权在天国和人间赦免他,只要他肯把钱扔进钱箱里……”

马丁·路德

这不仅是诈骗而且是渎教,引起了虔诚的德国人的普遍愤慨,将整个德意志变成了一个只待点燃的火药桶。1516年,马丁·路德闻知了台彻尔之事,在礼拜时斥为商人的骗钱术,劝教徒不要上当。虔诚的路德对于赎罪券贩卖者深恶痛绝,认为台彻尔的活动不仅是搜刮人民的钱财,而且削弱了人的忏悔心理,贬低了上帝和基督。宗教热忱和民族感情促使他站出来反对这些“靠贩卖异端邪说敛财致富”的家伙。1517年10月31日,路德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路德不曾否认过教皇权力,也不反对教会的其它教义和信条,他的初衷主要是反对把赎罪券的功效过分夸大,因为赎罪券买卖让人产生犯罪之后可以用金钱来赎罪的心理,这将使罪人逃避惩罚。他甚至在论纲里暗示,倘若教皇被告知实情,会出面制止弊端。尽管如此,连路德自己都感到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论纲道出了德意志人民对罗马教廷和教会不满的心声,因而这一行动如同在火药桶中投下火种,终于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农民起义将席卷德意志,统一的天主教世界也将被一分为二……这一切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张小小的赎罪券。

《九十五条论纲》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