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重口味无营养带剧毒,怎么拯救孩子的“亚健康”阅读

澎湃评论员 甘琼芳
2017-09-25 18:4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2017年9月11日,江苏南通,海安高新区仁桥小学开展“悦读”活动,引导师生以书为友,与好书为伴,不断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塑造美好心灵。 视觉中国 图

古人说“开卷有益”,如今,随着纸质阅读“亚健康”现象的出现,这种说法似乎要改写了。

据媒体报道,恐怖血腥的重口味“地摊文学”,好读却没营养的玄幻仙侠小说,“霸道总裁”式的爱情小说,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主要阅读内容。造成的直接后果显而易见:影响孩子正常的文本理解,混淆孩子的逻辑和表达能力,降低阅读品位和文学素养,庸俗化价值观、爱情观。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更有可能沉溺于低品质阅读,丧失学习兴趣。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5000多名中小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4%的少年儿童每周阅读网络小说超过3小时,45.2%购买过网络小说纸质书。

近几年来,全社会对于阅读的重视不断强化。普遍认知里,阅读不仅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人终身必备的习惯与技能,被视为“最低门槛的高贵举动”。在打基础的中小学阶段,培养阅读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尤为重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7~9年级不低于260万字。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也开始重视孩子的阅读。

但文化出版市场的繁荣,选择太多,也带来了新难题:读什么?

按常理和官方推荐,阅读经典著作是最保险也最有成效的办法。但问题是,多数经典著作都是大部头、长句繁文、结构精巧、思想深邃,没有足够的定力确实容易“读不下去”。有网站曾做过阅读兴趣调查,《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中外经典著作都被归入了“读不下去”系列,场面一度尴尬。对于处于中小学阶段、自制力还不够的00后、10后们而言,这种窘境更为突出。一方面,以互联网与手机为载体的电子游戏诱惑太大;另一方面,各类“地摊文学”、 玄幻仙侠小说、庸俗言情小说在与经典抢市场。

为何 “亚健康”阅读深受学生欢迎?自然是因为其具备经典著作不具有的“套路”:惊悚猎奇的题材、浅白通俗的文字、单线的叙事结构、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极强的代入感等元素,满足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猎奇心,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阅读门槛,更容易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何况,有些网络小说的成功,自有其独到之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进行适量、适度的“亚健康”阅读,对于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学生来说,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乃至社会舆论无需“一棒子打死”。

但更需看到的是,高质量、有思想的阅读,更应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须知,不论是从提升应试能力的功利角度出发,还是从让阅读丰盈人生厚度的理想角度看,以阅读经典著作为代表的严肃阅读都更能发挥其作用。在对文字之美的感知与鉴赏中,领略人类精神文明的魅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严肃阅读赋予人们的宝贵精神体验。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付出的脑力劳动,又何尝不是阅读的另一种乐趣?我们固然不能苛求人人都成为严肃阅读的拥趸,但如果在中小学生里,严肃阅读成为小众甚至无立足之地的群体,无疑是有问题的。

破解阅读难题,关键在于引导。个人认为,不妨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家长、学校、公共图书馆等群体和场合,要加强对中小学生阅读作品的管控,让充斥暴力惊悚、无营养甚至低俗化的作品尽量少出现在学生视线范围内;另一方面,科学规范地推行分级阅读,针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推介他们感兴趣且高品质的作品,提高阅读效果。比如,有专家就建议家长们不必对孩子阅读言情小说过于干预,只要选择的内容恰当,言情小说也能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另外,家长不应在自身和孩子上搞“双重标准”,自己沉溺于“亚健康”阅读无法自拔,却要求孩子阅读经典,自然无说服力。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