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高考”迎来首届高中毕业生,专家:真正实现“小鬼当家”
“新高考让每个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扩大,大家都能够学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学科,这样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浙江考生董泽(化名)8月3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自己对新高考带来的“改变”感受颇深。
今年“新高考”迎来第一届毕业生,“获得感”十足的不止董泽。“这次高考,我的分数虽然算是高分,但在诸多学霸面前仍然相形见绌。正是因为高考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使考评标准更多元和更个性化,才让我得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成功追寻自己的目标。”8月7日,毕业于上海中学的金旭扬接受央广网采访时称。
“在我看来,新高考改革是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无论是两次英语高考机会,还是高二时考完的生物与地理,从合格考替代了分等级的会考至降低难度与分值的‘小三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减负’。此外,‘3+3’模式能使高中生学的科目面更广,为大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胡海琛说。
“我一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我们的学生是农耕民族,每天到学校一个固定的场所,现在学生是游牧民族,想到哪个地方去看看风景,可以选择,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鬼当家’。”
7月26日,上百名教育领域专家、高校教授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参加的“高考改革实践与展望”的研讨会在上海百年中学格致中学召开,作为浙、沪“新高考”改革亲历者的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谈及改革前后变化时作出上述表述。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2014年开启的“新高考”改革也迎来第一届毕业生。这一轮高考改革效果如何? “3+3”新模式给学生、教师、中学及高校带来哪些影响?未来改革或如何走?
新高考扩大学生选择权
“这是恢复高考四十年来改革幅度最大、最为复杂的改革,确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新高考”增加了考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从而摆脱了原来大文大理、非文即理的固有模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此次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3+3”科目改革。有人统计,上海“6选3”有20种组合,浙江的“7选3”的组合更是达到35种,不再像以前3+文科或者理科只能2选1。“科目改革有很多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很多舆论和很多专家说,它可以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兴趣来选择科目……使学生有了更多获得感。”
与此同时,浙江、上海两地英语科目都可以报考两次,浙江省自主选择的另外三门科目也有两次报考机会。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浙江考生董泽(化名)对此感受颇深,8月3日,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每个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扩大后,大家都能够学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学科,这样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新高考在录取方式上取消了本科批次,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对此,7月31日,刘海峰告诉澎湃新闻,以往考生和家长群体中形成了对高校层次划分的固化认识,此番调整则是力图突破这种身份观念。
“取消了批次以后,非常重要的价值就是可以扩大学生的学校选择权,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是关注学校本身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熊丙奇认为,改革令学生“有获得感”的另一个原因是扩大了学生专业选择权。“录取上,上海实行专业组志愿,学生可以填报24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而浙江省是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填报80个专业——如果一个学生不巧,可以填240个专业。”
在杭州师范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翁灵丽看来,新高考中的这项举措能够倒逼学校进行专业调整,使高校专业接受考生和家长的检验。“下半年根据我们高考录取分数线(进行专业调整)……能不能招到高分,是一段,还是二段,还是参差不齐都有,你的专业行不行,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高中建设需要更高标准
会上,一些基层教师和教研人员也反映了新高考改革以来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新问题”。
远播研究院北京副所长常雪亮在复盘今年高考的情况后发现,随着考生自主选择权的放开,那些对学科有特长和兴趣或有着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成为新高考改革的获益者。相比而言,不清楚自己热爱所在、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吃亏”。
“学生选择(科目)时,不管3+6选3,还是3+7选3,(考虑的是)究竟怎么样获得高分,没有自己的兴趣。”熊丙奇说。复旦大学教授熊庆年则称,他在学校组织的招生面试中明显感觉到这个问题。“从学生提供的材料和他陈述都可以看得出,有一些学生更加功利。”
另一个问题是,因为“走班制”及科目选择多样化,这给高中学校师资和硬件设施带来挑战。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从事编制规划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刘文杰称,目前高中建设标准和配置标准较低,远远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高考实施后,学校教室不够用、师资配备不足等问题初步显现。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讲,对高中学校建设一定要有高标准。”刘文杰建议建立一种相近学校教师共享机制,应对每一年学生不断变化对老师的需求,防止某一学科老师出现供需断层。
“在高考方面,尤其在上海和浙江试点改革方面,我们应该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致理名言。改革取得成效,值得推广,可复制,如果有什么值得改进方面,就应该加以科学调整。”刘海峰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今年有一个课题,即新高考改革动态调整的研究,如果有什么还需要改进可以改进。“总之我们衷心地希望上海和浙江高考改革能够为我们高考改革提供经验,提供示范,改变原来比较大一统、相对比较刻板高考制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