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神说,这个东西你不能吃:宗教中的饮食禁忌
世界各大宗教基本上都有饮食禁忌。这些禁忌原本出自各宗教的古老传统,在历史上又成为强化认同的重要标志。这些宗教饮食禁忌往往有相通之处。比如源自犹太教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守斋和禁食某些食物的传统。然而,基督教传播的地理环境与犹太教订立饮食律规之时的环境差异巨大,所以许多食物的禁忌在基督教中已不复存在。反而是后来在7世纪出现的伊斯兰教,因为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缘故,几乎全盘继承了犹太教的饮食传统。而在中国,美食本为我民族所热衷者,一般民众少有忌口。但是在修道之人看来,有些食物会阻碍他们飞升。从各个宗教的饮食禁忌中,我们可以约略看出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信仰条例。
“你们不可吃……”:亚伯拉罕传统宗教
宗教中饮食禁忌在亚伯拉罕传统宗教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种民族宗教,犹太教有着非常严格的饮食传统。虽然在历史上他们屡遭迫害,四散流亡,但对饮食传统禁忌的坚持,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强化民族和信仰凝聚力的纽带作用。
旧约中对于犹太人的饮食、献祭以及屠宰方式有着详细规定。《旧约·利未记》中详细规定了犹太人应当如何饮食、如何献祭的事项。比如犹太人以及一些基督徒都不吃动物的血和脂肪,因为《利未记》上明确写了“一切脂肪应归于上主。凡是脂肪和血,你们都不可吃:这为你们世世代代,在你们任何所居之地,是一条永久的法令”。在以色列民族的先祖看来,“血”隐含着“生命和灵魂”的意思,而用血来祭祀神明也是西亚中东一带其他古老宗教(异教)的传统。作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犹太人是不吃血的。所以,在吃肉的时候,犹太人一般都是在屠宰动物的时候将之完全放血,一般都是直接在动物的喉咙处一刀杀死,之后自然放血。此外,肉类在食用之前要进行蒸煮,将其残留的血液完全放尽才算合乎礼法。因此,许多犹太教的屠夫,本身都受过严格的律法教育,才能从事这一行业,而在不少偏远的犹太人定居点,本地的拉比常常兼任屠夫。
15世纪描绘的犹太人屠宰牲畜的场景单就家畜来说,基本上凡是偶蹄反刍的动物都可吃。羊在以色列民族中属于洁净可吃的食物,而且具有很强的宗教内涵。比如说,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当中,都有对绵羊和山羊的区分。尤其是基督教中,往往因绵羊的温顺将之视为遵循上主之道的好人的代表,而山羊往往是悖逆者的象征。此外,山羊和绵羊在犹太教中都被视为祭品,《旧约》中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比如,在《出埃及记》中写道,要把羊切成碎块,将内脏和腿洗干净,放在肉块和羊头上。这种以羊为祭品的理念,在基督教中则衍伸为耶稣基督作为祭品,由此有了“天主羔羊除免世罪者”的说法。此外,对于飞禽也有明确的限定,比如禽类中雕类、鹰类、鸮鸟等都不能吃,而有翅膀却在地上爬行的也不能吃。(但是有腿可以蹦跳的可以吃。)
直到今天,犹太人还遵循着卡什鲁特(kashrut)饮食诫命,将所有的食物分为科谢尔(Kosher)食品和不洁食品。“卡什鲁特”一词源于希伯来文的Kaf-Shin-Reish,意为合适、适宜或正确的。在犹太教传统中,不仅是食用的食物有分类,而且整个准备过程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所有的食物都要经过拉比的检验,许多食品生产厂家也都需要聘用拉比监督生产,以保证食物合乎教规法典的要求。如果大家以后坐国际航班选择犹太餐的话,就会看到餐盒上写着“我是xxx拉比,这份食物经过我的检验,符合律法规定的”之类的字样。
飞机上的犹太餐,里面附有拉比检验的证明书。相对于犹太教的严格规矩,基督教则相对较为开放。尤其是在传教早期,当这个宗教信仰从犹太人转向罗马人(主要是小亚讲希腊文的地区)的时候,饮食上的禁忌也就不得不有所放宽了。《宗徒大事录》中记录了宗徒长老们给安提阿教会的信,其中写道为了不给这些人添加什么重担,只要求他们“戒食祭邪神之物、血和窒死之物,并戒避奸淫”,能够戒绝了这一切就可以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禁令在天主教中并没有按照字面意思遵守,甚至还成为中世纪时期和东正教会分裂的“一大罪状”。被称为“外邦人”宗徒的保禄曾专门就饮食与信仰的关系做过论述。他说,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然而,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而不吃的人也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这些事,不过是肉身的诫命。
基督教中也有四旬期,即在复活节前的四十天要守斋。在守斋期间,一般在圣灰星期三和基督受难日的周五,只能吃一顿饱饭。在中世纪的时候,整个时间都是禁止娱乐的,并禁止食用热血动物的肉。而东正教的守斋更为严格,除了四旬期之外,每年圣诞节之前五周的将临期,八月上旬的圣母升天节之前,若干圣人、宗徒的瞻礼前和几乎所有的周三和周五都要守斋。他们的守斋则是禁绝任何的动物肉类,包括鱼。不过,奶和蛋不在此列。
这也是继承了犹太人的逾越节传统。对犹太人来说,逾越节之前的守斋有更为详细复杂的规定,以纪念先知摩西带领他们的祖先在旷野中四十年,最终逃离了埃及。而在基督宗教中,四十天斋期应对的是耶稣在荒漠中退省苦修的日子,为耶稣的受难而刻苦忏悔。因此,没有豆腐的他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就是冷血动物了。而冷血动物中,最易得的食物就是鱼了。鱼在基督宗教中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味。这个词的希腊文拼法为ΙΧΘΥΣ,正好匹配“耶稣、基督、神的、儿子、救主”这五个基督信仰的核心关键词。所以,在基督教早期,鱼的形象甚至比十字架还要普遍,成为信徒之间秘密沟通的暗号。尤其是在西欧一带,有湖有海,鱼虾之属甚为易得,而教会对于食用鱼虾之类也没有什么禁止的条件。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世纪人们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就是奶和鱼。
耶稣鱼的希腊文拼法及英文翻译关于鱼,犹太传统也不是什么都吃的。根据《利未记》所说,凡是江河湖海中“有翅有鳞”的都可以吃,而“无翅无鳞”的则应当视为“可憎的”,亦即不能吃。比如赫赫有名的鳗鱼饭,严守教规的犹太人是不能吃的,因为这个鱼“不科谢尔”。一般来说,“不科谢尔”的东西都“不清真”。
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宰杀方式等等都是沿袭犹太教传统而来。他们的经文上说:“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觝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后才死的,仍然可吃。”在传统上,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兔子肉等等都是伊斯兰教所禁止食用的肉类,包括甲鱼、螃蟹、贝类等外表丑陋的水产也不能吃。事实上,这些禁食清单基本上完全沿袭了犹太教的食谱,只是在动物宰杀时念的“咒语”不一样。唯一的一个例外是骆驼。在《旧约》中,骆驼被认为是不洁净的,不能食用,而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则该变了这一规定。另外,伊斯兰教严格禁止饮用酒精类饮品,而犹太教是允许喝酒的,但是酿造过程中也要严守礼法规矩。所以清真食物并非不是没有猪肉就可以了,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宗教性饮食。因此,我们在清真食堂吃的肉肉们,可都是临死之前听阿訇念过经的。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科谢尔麦当劳。麦当劳公司曾经在美国开过提供清真食物的连锁店,但是遭到了当地穆斯林的质疑,要求美国公司聘请他们认可的阿訇监督其生产。然后,美国麦当劳就把所有卖清真食物的麦当劳都改回原来的菜单了。“五荤三厌”与“食菜事魔”
饮食禁忌并非亚伯拉罕传统宗教的特产。中国传统宗教中,佛教的饮食禁忌最为人所知。根据《楞严经》,其主要的禁忌分为“荤”和“腥”。其中的荤并非肉食,而是指有异味的蔬菜,主要是大蒜、大葱、韭菜等。经上说,荤菜生吃容易嗔怒,熟吃则助淫欲,为出家修行之人所厌弃。甚至说,如若食用辛菜,则“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而所谓的腥,则是指各种动物的肉食,有些教派也将蛋类包括在内。此外,能够使人产生兴奋感的酒精类也是“僧家第一戒”。尤其是梁武帝颁发的《断酒肉文》,为汉地佛教不食肉不饮酒奠定了千年传统。
南传佛教在饮食上较之于汉地佛教,禁忌更少。道教也有类似的饮食禁忌。正一道有所谓“四禁食”(牛肉、乌鱼、鸿雁、狗肉)。道教还为这些禁忌赋予了一种文化道德上的寓意。牛终生劳作,是为“义”;乌鱼产仔后目不能视,鱼仔献自身给母亲充饥,是为“孝”;鸿雁失偶则终身独居,是为“节”;狗则能看家护院,终生护主,是为“忠”。因此,此四种动物因代表忠孝节义,故正一道家不食其肉。此外,道家对于调料也有特殊的忌讳,这是亚伯拉罕传统宗教中所没有的。正一道的五荤包括大葱、韭菜、大蒜、芸苔、胡荽,四辛包括花椒、小茴香、八角、辣椒。这实际上涉及道家的养生学。他们认为这些东西虽然吃起来很爽,但进入人体内会生发出一股污秽腐败之气,既闭塞了心脉,又弄得嘴臭,为鬼神不喜,而有碍修行。这一忌口和犹太教非常不同。在《出埃及记》里,饿得难受的以色列人对这些“辛臭”之物非常怀念,“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直到今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上好的海鲜饭和意面之类,上桌前就能闻到一股对西方人而言“馨香的”大蒜味。
《本草纲目》中的荤辛类植物全真道的三厌也分为飞禽、走兽和水族,认为吃大雁“失神”,吃狗肉“阻气”,吃鲤鱼、鳝鱼、乌龟则“耗精”。他们认为这三种动物体内都有一种暴戾之气,容易污染修道之人的内心和血液。当然,后人也会从动物本身的道德寓意上来附会不能吃他们的原因。比如在《孙真人卫生歌》中就写道:“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另外,《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上记载,禁止食用父母及自己生肖动物的肉,否则“元形丧始,根本亡度,此肉入口,命坠长夜”。这些也反映出孝道观念在宗教饮食禁忌上的延伸。在《西游记》收猪八戒那一节,八戒对唐僧和孙悟空说,我老猪早已断了五荤三厌,单等从东土大唐来取经的僧人。当然,他的意思不是吃掉唐僧,而是和他一起上路。由此可见,佛教、道教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了许多修行方式的结合。
此外,民间传统宗教中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赫赫有名的明教(结合了摩尼教、佛教和道教思想),在宋代文献中常常被称为“吃菜事魔”。这些人奉张角为祖师,尊摩尼为光明神,断荤酒,只吃粮食和蔬菜。
相较来看,亚伯拉罕传统宗教的饮食禁忌带有更为强烈的神圣色彩,认为这些规诫直接来自于神的指示,因此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而中国宗教中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一种修行的指南,饮食指导的核心在于帮助修行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肉身和心灵。此外,亚伯拉罕传统宗教往往带有非常鲜明的民族宗教特征,饮食禁忌既是宗教上的戒律,也是民族与身份认同的纽带,同时还是与其他信仰、民族相区别的标志。相比之下,中国的宗教饮食禁忌体现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不过,对于我们凡俗之人而言,可能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毛血旺、猪肉酸菜炖粉条之类的,更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意义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