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贝多芬逝世190周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编者按】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去世。今天是他逝世190周年。正如他的墓碑上所刻的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本文为《大人物的世界史》贝多芬一节,由澎湃新闻经浦睿文化授权发布。
贝多芬BEETHOVEN(1770—1827年)
甜蜜美妙的音乐啊,请你别停!
请别把我再一次推回那世界。
只有同你一起,才有美和安宁,
人间才可信,人的目标才明确。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听一支贝多芬的交响曲》,1928 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介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在生命的最后 30 年里,他一直在同耳聋作斗争,因而他所作出的举世瞩目的贡献更加引人注目。他的九部交响曲将管弦乐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而他后期所作的弦乐四重奏和钢琴鸣奏曲更是构成了古典音乐的伟大篇章。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拥有佛兰德人血统。他的父亲约翰·凡·贝多芬和他的祖父都是服务于波恩大主教的宫廷乐师。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嗜酒如命,曾想将贝多芬这个次子作为神童去兜售,但最终没有成功。
不同于莫扎特,贝多芬的才气是慢慢磨砺出来的。9岁以前,贝多芬一直师从波恩的风琴师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编曲,并于14岁时正式成为了一名风琴师助手。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贝多芬来到了维也纳,见到了莫扎特,并为他当面演奏。但是不久,母亲病重的消息就传来了,他不得不返回波恩家中,却发现母亲已经因肺结核病逝。
从那时起,贝多芬就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父亲愈来愈无能。贝多芬开始做富裕大臣的子嗣的家庭音乐教师,同时还在宫廷管弦乐团和当地剧院里演奏小提琴。他因工作原因接触到很多达官显贵,这其中就包括维也纳贵族、技艺精湛的音乐家费迪南德·华尔斯坦伯爵,他日后成为了贝多芬的朋友及资助人。也许正是在华尔斯坦伯爵的安排下,贝多芬来到了维也纳向作曲家海顿学习,而他的学费全部由他的伯乐、资助人华尔斯坦伯爵支付。1792年,贝多芬离开了波恩,再也没回来过。
贝多芬专业的钢琴演奏深深感染了维也纳音乐沙龙的成员和那里的贵族,他演奏的曲目很广泛,人们认为他甚至比莫扎特更擅长于即席表演。那个阶段,他的编曲囊括了钢琴奏鸣曲、变奏曲、协奏曲以及他的前两部交响曲,这些都是受到他心目中的英雄——莫扎特和海顿——的影响而作出的。
自此一直到1802年,是贝多芬的早期创作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写就了一些重要的、杰出的、优美的钢琴作品。不同于他晚期的那些作品,这一阶段的作品没有那么强烈的革新感。而此时他的耳聋问题也越加突出,不容忽视。他几近绝望,也许是自认为表演生涯到此将要结束,于是把重心放到了编曲上。
1824年的一天,当贝多芬躲在维也纳康顿剧院的后台偷偷观察他的《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表演时,独奏者在演奏结束后指向观众,向他示意观众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看到这一幕无声的褒奖,贝多芬流下了热泪。此刻的他已经完全失聪,再也听不到观众的欢呼与赞叹。
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意识到了他的听力问题。那时候,他经常耳鸣,以至于不能听清声音、欣赏音乐或是正常会话。到了1802年,这一状况无疑已严重恶化。而听力有问题对于一名作曲家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自从了解到严重程度后,他的心情更加阴郁。在他刚刚去世后,人们找到了他写于1802年夏天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在信中他写道:
啊,世人!你们说我为人粗暴、固执、厌世,这对我是何等地不公平!你们不了解隐藏在外表下的原因......六年来我处在何等绝望的境地。庸医的治疗使我的病情更为恶化,我年复一年怀着好转的希望,但都落了空,最后不得不看出这是一种旷日持久的病症,治好它需要许多年,也许它就是一种不治之症。
据他所说,他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还要追求艺术:“在没有完成我觉得有责任要完成的作品之前,我未曾想过逃离这个世界。”
虽然贝多芬听不到他所作的曲目,但是不断下降的听力却让他的作曲天分日益显现。他的中期作品以奋斗和英雄主义为主题,而在他耳聋后的第三阶段,即其晚期的作品中则表现了他历经沧桑后的人生感悟。
1817年,贝多芬完全丧失了听力。在此之后,他只能通过书写的方式和朋友交流。他留下的那些笔记本都是极具意义的历史资料,上面记录了他关于自己的音乐的想法、意见,以及正确的诠释方式。在他的配乐本上也存有相关笔记。
贝多芬的验尸报告显示,他的“内耳明显膨胀”,这也是他逐渐失聪的原因。后来,各种各样的解释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他感染了梅毒或是伤寒、小时候父亲的毒打给他造成了身体伤害,以及他为了保持清醒而把头浸入凉水中。
经过对他的头发的检测,人们发现其中的铅含量严重超标,这无疑给他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也许还解释了他为何情绪不稳定。贝多芬失聪的真正原因我们永远都无法得知,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他同命运作斗争,并建造出流芳百世的音乐世界,他是真英雄。
定居维也纳之后,贝多芬创作了一系列的经典之作。1803年,他所创作的《第三交响曲》本是用来歌颂拿破仑·波拿巴的,那时他的革命热情在贝多芬心中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然而就在1804年5月,拿破仑宣布称帝,贝多芬大失所望,愤而取消了题词。但是这部激动人心而充满力量的交响曲却成为了贝多芬音乐道路上的一个路标。1806年发行时,它被改名为“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在创作中期写就了大量曲目,其中包括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热情》、《第四钢琴协奏曲》、《祖莫夫斯基四重奏》、《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他的第四、第五交响曲也诞生于这一时期。尤其是《第五交响曲》,其主题世界闻名,是音乐创新性进程中的一个标志。同样具有创新意义的是他的《第六交响曲》,即《田园交响曲》,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利用木管乐器模仿了当地乡下的鸟鸣声。第七、第八交响曲的问世,则标志着充斥着管弦乐名作的时代的终结。
而后,贝多芬的作品相对较少。因为受到耳聋的影响,1815年以后,他的晚期作品更多地是给人超凡的宁静和精神的升华。他最后所作的钢琴奏鸣曲的109、110和111章都是经典之作,他将复杂度和抒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了曲子中。另一方面,他于 1824年作的《第九交响曲》则同《欢乐颂》结合在了一起。而在《欢乐颂》表演中,他让一整个唱诗班和独奏者相配合。他利用高亢、令人振奋而又有些奇怪的欢乐气氛激起了欧盟政府机构的热情。1826 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弦乐四重奏,而就在此时,他的监护对象,即他的侄子自杀未遂;他的肺炎、肝硬化病症也有所恶化。1827年3月,贝多芬与世长辞。
因为长期心情抑郁、情绪不稳定,贝多芬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他一生未娶——然而在他去世后,人们却发现了一封写给“不朽的爱人”的信,因而很多人推测他有一个秘密的、已婚的情人。贝多芬的葬礼盛况空前,这与他作为闻名于欧洲的作曲家的身份相符——他是当时,甚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大人物的世界史》,[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著,谷蕾、李小燕译,湖南人民出版社(浦睿文化)2016年10月。-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