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价门”引发日本政局微妙变化,安倍被曝在家洗碗缓解压力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佩
2017-03-14 10:2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陷入“地价门”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面临来自执政党内外的压力。

目前,他被卷入一起向大阪一具有右翼倾向的幼儿学园折价出售公共土地的丑闻,持续快一个月的纷争使其支持率呈现了下跌的趋势,并似乎开始危及安倍的政治地位。此前,安倍一直谋求继续连任日本首相。

共同社13日公布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大阪市“森友学园”低价收购国有土地问题,对于安倍否认自己及夫人昭惠等人与此有关的说明,即使是自民党支持者也有占到近半数的46.3%表示“无法接受”。而在最大在野党民进党的支持者中,这一比例高达88.9%。

3月12日,共同社公布的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地价门”事件发生后,安倍内阁的支持率滑落至55.7%,比上个月跌落6个百分点,不支持率上升大约3个百分点至30.7%;86.5%的人认为,森友学园近乎不花钱就获得国有土地“不妥”。

目前在名古屋商科大学国际交流系研究中日关系的俞敏浩副教授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不可否认,森友学园事件确实给安倍带来了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但目前并没有对安倍继续连任造成决定性影响,但是预计安倍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消除丑闻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内外夹攻:安倍被指重演“洛克希德案”

据日本媒体报道,森友学园去年6月买下了大阪县一个8770平方米的地块,价格为1.34亿日元(约合800万元人民币)。这块地皮的评估价值高达9.56亿日元(约合5755万元人民币),而面积相仿的一个相邻地块在2010年以14亿日元易手,似乎表明其售价只有实际价值的10%。

尽管学校官员们多次声明,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不得不花费数百万日元来清除现场的废弃物,但这并没有阻止安倍因与这所学校的联系而在国会受到压力。安倍称,如果事实证明他或他的妻子参与了售地交易,他“将卸任首相和国会议员”。

共同社3月3日报道称,在得知森友学园方面曾与自民党议员、前防灾担当相鸿池祥肇进行过接触的事实后,安倍受到了来自共产党书记局局长小池晃的逼问,并被指逃避问题;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委员长山本一太更是将此事与逮捕前首相事件的“洛克希德(Lockheed)案”联系在了一起。

1976年,东京地方检察厅以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逮捕了前首相田中角荣,并指控他涉嫌在担任首相期间,通过中间人四次接受洛克希德公司共5亿日元现金的贿赂,并利用职务之便,指示运输大臣具体“运作”,促成全日空公司购买了22架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民航飞机。

自民党内相关人士表示,虽然预算委员会的优先议题是讨论下一财年的国家预算,但是多日以来,有关森友学园购地丑闻的讨论占去了国会的大多数时间。

更让安倍心烦的是,这起“地价门”已被自民党人利用来展开内斗。《联合早报》报道称,当日本媒体发现自民党曾先后两次接受森友学园捐款10万日元后,负责捐款事宜的自民党大佬、前防灾部长鸿池祥肇对媒体主动爆料称:“森友学园的理事长笼池泰典有贿赂行为,2014年1月就曾带了一包钱去找我。”鸿池祥肇称森友学园贿赂或许与安倍政府廉价售地有关。而被视为已被调往“边疆”、负责地方创生的部长石破茂更以摊牌的姿态指责称,日本政府内部以及自民党,而不是反对党,有责任让此事水落石出。

共同社3月3日报道称,面对在野党的质询,执政党内部有议员深感气氛诡异。自民党干部警惕地表示:“感觉有人在图谋把首相拉下马。”一名曾担任过阁僚的党内人士表示:“参院预算委员会召开的3周估计将持续面临危机。”

俞敏浩认为,从之前的APA酒店事件,到森友学园给幼儿灌输军国主义教育,对比前几年,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的确呈现了不断强化的趋势,而这与在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安倍经济学”又收效甚微不无关系,而本来就具有保守倾向的安倍在面对来自政党的质询时,也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国会被围攻:安倍爱上整理房间和清洗碗碟

面对国会数日来的围攻,安倍倍感忧虑。要知道,一个月前,安倍刚取得日美首脑会谈等外交成果,舆论调查称其内阁支持率彼时超过了60%,这对任职已四年的日本领导人而言是极为难得的。此外,自民党国会对策相关人士也称,安倍在国会快速推进的2017年度政府预算案审议工作“进展顺利”,却没想到在森友学园的问题上翻了船。

“这是四年来第一起在个人层面打击他的丑闻,”政治分析人士、金城大学(Kinjo University)教授本田雅俊(Masatoshi Honda)对《金融时报》表示,“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公众对此有什么感受。” 报道称,这宗丑闻可能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成功已经使首相忘乎所以,这可能伤害他的人气。

安倍的夫人安倍昭惠日前在出席一场在东京的对谈活动时透露,安倍最近在家中会帮忙整理房间和清洗碗碟。“在国会被在野党攻击的严峻形势下,他(安倍)似乎可以通过收拾整理以一定程度上调整心情。” 昭惠说。

值得注意的是,据日媒称,首相夫人昭惠在日本国内至少担任了9个都县、21个团体及法人等的名誉职务。昭惠甚至在东京都内经营自己的居酒屋,还为进行演讲奔走于全国各地,这其中存在被政治利用的风险。

关键的是,“地价门”爆发之前,昭惠还是大阪市学校法人“森友学园”欲开设的小学的名誉校长。日媒称,昭惠曾在听了孩子们为安倍加油的背诵之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遂毅然同意出任森友学园计划在4月开设的瑞穗之国纪念小学的名誉校长。虽然昭惠后来迫于压力,辞去了该名誉校长的职务,仍有诸多人士怀疑,昭惠借首相夫人之名代安倍行换地之事。

3月5日,据共同社报道,日本自民党正式决定将总裁任期延长为连续“最多3届9年”。由于总裁的地位与首相宝座直接相关,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有望持续执政至2021年9月。鉴于长期稳定的政权在任期的最后阶段往往致力于留下“政治遗产”,这为安倍实现一直梦寐以求的修宪大计铺平了道路。

“除非森友学园的相关调查出现重大转折,不然此次丑闻将还不至于威胁到安倍的首相位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目前的日本政界,暂时还没有出现能够与安倍势均力敌的政治人物。尽管出现了支持率的下降,但是安倍目前的支持率仍旧有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 俞敏浩说。

外相视察:为接班安倍提高知名度?

3月1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突然在官邸表示,考虑到自卫队在当地援建基础设施等工作已告一段落,日本政府已经决定结束自卫队在南苏丹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安倍晋三当天向媒体表示:“已决定以5月底为目标结束活动。”

日本新闻网3月10日称,这个突然的决定是为了防止日本自卫队员遭到南苏丹武装势力的袭击造成伤亡事故, 从而对安倍政权带来重大打击。报道称,舆论认为,安倍在遭到大阪“森友学园”问题的打击之后,如果在南苏丹再遭遇自卫队员遭遇伤亡的事件,那么,他下台将会成为一个定数。

新华社3月13日报道称,尽管安倍政权一再否认,但规避风险意图非常明显。一名防卫省干部透露,如果自卫队中出现死者,“政权将在瞬间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国民信赖”。一名自民党议员告诉《每日新闻》说:“要是自卫队死人了,那政权垮台也不奇怪。在野党能问责的事情又少了一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撤回自卫队)也是个精明的决断。”

然而安倍以援建基础设施这一不痛不痒的理由从南苏丹撤出维和部队,也让在日本野党无法接受。此前,自卫队在南苏丹的维和任务本应该在2016年11月到期,但当时安倍政府并未表现出要撤回自卫队的意向,反而在当月向自卫队下达了新任务。在野党曾以安全为由要求撤回自卫队,安倍却无动于衷。

此外,考虑到安倍一直鼓吹“积极和平主义”,追求日本的“国际贡献”。有民进党议员因此指出,安倍希望借此转移公共视线,减少选民对“安倍小学”“空手套地”事件的关注,以维持安倍内阁支持率。日本新闻网评论称,安倍首相决定从南苏丹撤回自卫队,完全是从自身的政治安全问题考虑,从国际社会来看,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安倍执政的一个特色就是强调理念外交,如果安倍撤出南苏丹最终被证明是为了保持支持率,其执政的基础必将一定程度上受到来自在野党的挑战。” 俞敏浩指出。

安倍晋三自2012年上台以来,继提出“价值观外交”“自由与繁荣之弧”之后,安倍政府推行“俯瞰地球仪外交”,提出“积极和平主义”概念。其间,安倍频繁出访,到2016年底,他4年间总共访问了106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二战后日本首相出访次数之最。

3月13日,安倍在参院预算委员会的审议中将撤回参加南苏丹联合国维和行动(PKO)的陆上自卫队部队表示,在去年10月内阁会议决定派遣第11批部队前的去年9月已开始具体讨论该项事宜。他还指出南苏丹对于撤退方针表示理解,强调一系列判断妥当。

然而,尽管安倍声称一系列行动早已在规划之内,改变依旧正在悄悄发生。

共同社3月13日报道称,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2日与驻东京的各国大使等一同造访熊本县,视察了去年4月熊本地震的灾区。报道称,岸田此举存在为成为日本首相安倍接班人的“后安倍时代”而提高自己知名度的想法。因为作为展现日本地方魅力的外务省项目之一,周游地方有利于将影响力渗透到各地,为将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夯实基础。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