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立医院今年彻底告别“以药补医”,全年为群众节省六七百亿
“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时代。”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3月11日上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现场说道。
针对记者提出的“今年总理提出要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有何背景又应怎样实现”的问题,王贺胜表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核心是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将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开展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水分,同时把服务的价格提上来,从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价值,使患者与医务人员都能从改革中获益,预计今年便将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600-700亿元。
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核心是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
王贺胜表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他说,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时代。
改革前,公立医院是通过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贴这三个补助渠道。改革后取消了药品加成,变成了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王贺胜谈到,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核心是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目标是人民得实惠、医务工作者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
“应该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改变以前的运行机制,还是很难的。因为它既涉及了深刻的利益调整,改的是体制机制,又涉及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所以,我们说取消“以药补医”这个机制,是我们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今年最难啃的‘硬骨头’。”王贺胜并不讳言改革所面临的困难。
回顾”“药品加成”政策的历史,王贺胜表示,这是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困难时期实行的一项政策,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药补医”逐步演化成为一种逐利机制,大处方、大输液、滥用抗菌素等问题日益严重,推高了医疗费用,削弱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国家卫计委一直把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11年在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了药品加成;2015年在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2016年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
“应该说,我们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每年降低药品费用,公立医院的药占比由2009年的46%下降到4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据今年不完全统计,预计将再次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600-700亿元。”王贺胜说道。
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对于如何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王贺胜表示必须坚持三项原则:第一,必须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卫生事业发展的旗帜上。第二,必须坚持“三医联动”打出“组合拳”,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第三,必须坚持合理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主体作用。
对于如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王贺胜表示,重点是要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破除旧机制、建立新机制。
腾空间,就是要开展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要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水分,还要开展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来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控制费用的内生动力。
调结构,就是把降低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腾出的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把检查检验的价格降下去,把服务的价格提上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价值,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
保衔接,就是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政策要同步跟进、无缝对接,确保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实践经验,福建的三明和安徽的天长等地都已经趟出这样一条路子,走出这样的一条路径,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王贺胜说道。
对于医务人员较为关心的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问题,王贺胜表示,将充分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不同于一般行业。针对当前医务人员最关心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职业环境等问题,国家卫计委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积极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改革试点。
此外,王贺胜表示,还将健全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切断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等利益联系,保证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医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制度,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另外,还要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王贺胜说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