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传先代表:建立科学的种子评审机制,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实习生 吴晔婷
2017-03-11 09:2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粮棉价格的波动,造成粮棉种子市场疲软。随着粮棉市场价格下降,农民花高价购买良种的积极性不高,销售压力大,种业资金流动慢周转周期长,种业的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种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形成。近几年,随着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种子企业更多依托项目实施供种,真正种子市场主体供应体系发展不够到位,存在供种项目和种子市场交织不定的情况,造成企业和农民持观望等待态度,给种业企业的种子销售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以上粮棉种业种子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被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马传先写进了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的《关于促进种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马传先在《建议》中指出,尽管2011年至2013年国务院连续3年出台了促进种业发展文件,深化种业改革,为全面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做出全面部署;各省也都制定相应政策,地方种业资金实力、育种能力显著增强。但是,种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和困难。

首先,支持种业发展缺乏科学投入机制。

《建议》称,现有政策支持具体落实到哪些种业,工作运行中,存在以种业资产规模来评价种业发展水平,对科研创新团队实力建设状况考察不足,重视育种研究中心基础设施投资,而科研团队建设相对薄弱,造成资金支持仅仅为项目建设而投资,没能提升种业科研育种水平,资金使用效率下降。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

《建议》指出,育种材料流失导致新品种很快被模仿,新品种选育在市场生存寿命短,而新品种选育周期长,成为制约我国种业发展主要瓶颈。

另外,种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

“育种创新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育成一个品种需5-10年的时间,从育成到通过审定还需4-6年的时间,有些企业认为育种创新的投入可以用‘无底洞’来形容,种业企业难以持续支撑,2/3以上种业买产权搞繁育,种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振兴民族种业发展任重道远。”马传先说。

为加快种业发展,马传先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尽快完善种业在市场的主体地位。

《建议》指出,政府部门应加快改革步伐,探索种子供应布点规划、研究稳定的供种政策、优质种子知识普及,让群众了解、提升选择能力,早日实现种业市场化。简政放权,早日给种业企业真正的产品自主权、生产和经营自主权,以利与全球种业接轨,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种业企业。

二是建立种业发展后补助机制。

《建议》提出,应建立审定品种奖励机制,激励种业重视科研队伍建设,提升育种创新能力。

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种子评审机制。

马传先认为,在现行品种评审机制中,推广面积是一重要指标,但又是最不好确定的数据,应积极探索科学评审机制,对评审专家组成人员结构及评审机制进行创新,对种业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区分,推进种业发展依靠科研创新,育出具有民族竞争力品种,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四是加快推进种子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进程。解决育种材料被窃取不负法律责任问题,让种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上来。

五是出台支持政策。针对当前粮棉价格变动,造成粮棉育种企业困难,制约种子企业发展。应研究补助政策,让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重视种业协会建设。

《建议》提出,种业协会是种业交流研讨育种方法、栽培育种技术、产权保护的平台,着重在队伍建设、信息平台打造抓创新与合作,让种业在一线,政府部门抓年审,放手放权让种业协会自我发展。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