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郎费罗故居观扇:从钱鍾书先生的“怂恿”谈起

启微
2017-02-23 14:29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多年前读钱鍾书先生的《七缀集》,犹记得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的绿壳本。其中有篇“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的文章甚是有趣。文章提到晚清时期Jung Tagen趁着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回国休假的机会给郎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赠送了一把中式扇子,上书其作品“A Psalm of Life”的汉译文。钱先生鼓励“有机会访问美国而又有兴趣去察看郎费罗的遗物的人”去“找到答案”。当时心中暗想有机会一定去看看那把扇子,这或许就是阅读史研究关注的面向吧。

1996年,北京大学贺教授访学哈佛,“心中忽然想起那桩‘诗扇疑案’”。“偏离正业”的他在郎费罗故居亲眼发现了那把扇子,解决了一些钱文的疑问,确定了Jung Tagen是晚清总理衙门大臣董恂。读到这篇文章已经是博客时代了,唯一遗憾的是该扇子的照片不太清晰,后来才知道当时数码相机还很少见,照片是用胶卷相机拍摄的。本世纪初,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撰文认为第一首汉译英文诗不是“人生颂”,接着引出了更多的讨论,为读者乐见。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留美,有不少人受到钱先生的“怂恿”前去参观。

耶鲁初遇

2016年暮春时节,笔者有幸前往耶鲁查阅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伯驾(Peter Parker)、太平天国、雅礼会等中国近代史文献。在查阅卫三畏家庭文书时,看到一份《人生颂》汉译文的手抄本。这份手抄本用得是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的红色方格稿纸,董恂的译文在前且字体更大,时任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Thomas F. Wade)的译文在后且字体更小,内容与《蕉轩随录》收录的译文完全相同。这份译文手抄本可能是董恂“属总署司员,就其底本,裁以七绝”后,誊抄多份在北京外交圈传播,希望“同文远被”,或者仅仅是中外文人的交游。当时卫三畏在美国驻华公使馆任职,因此也获得一份。借由这份手抄本才想起钱先生的文章,遂决定去郎费罗故居一探究竟。

卫三畏家庭档案中的《人生颂》汉译文抄本

哈佛访扇

及至季夏,哈佛成行。在紧张查阅研究所需资料的间隙,偷得半日时间赴约前去郎费罗故居观扇。郎费罗故居现名为Longfellow House – Washington’s Headquarters National Historic Site,坐落在哈佛附近的Brattle Street。跟档案员Anita Israel约的是九点,提前一刻钟就到了,刚好房子附带有小花园,就赏了会儿花。到点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七弯八拐地到了藏在地下室的档案室,Anita正在那等候我。扇子已经摆在桌子上!戴上手套后,开始观察这把扇子的各个细节,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增加,跟后来在国会图书馆看到宋版《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是一样的感觉。在场的三位女士也聚拢过来,提出各种诸如阅读顺序等问题。正如贺教授所言,这是一把竹骨折扇,扇面为黄底洒金纸,文字正是《人生颂》董恂版的译文。上款盖有闲章“韫卿”,落款处为“董恂”二字名章。闲章“韫卿”模糊难辨,借助高清数码拍照和好友庞睿帮忙,认出是“韫卿”二字,这正是董恂的号。最外面两根扇骨制作精美,刻有图案,不知出于何故事。看了许久后,Anita允许我拍照留存,于是又是一阵猛拍。看完扇子后,我向Anita展示了我在耶鲁的发现,后来她们专门做了篇关于这把扇子的说明文字请我订正。

董恂送给郎费罗的《人生颂》汉译文扇子

在与Anita交谈中得知郎费罗在1873年前后曾到中国旅行,拍了一组照片,于是我又查看了整组照片。这些照片是郎费罗乘坐轮船从上海到香港,途经各个沿海通商口岸时收集的。除了有一些当时各大照相馆向来华旅行者出售的中国女性和上海外滩照片之外,郎费罗收集的骑自行车者和道光皇帝的照片较为特别。骑自行车者照片出自汕头棋盘街的华兴照相,基本属于当时最新款的自行车了。在近代中国,潮汕男性很多“过番”(前往海外谋生),诸如钟表等西洋器物很早就经香港的潮商转卖到潮汕。就算如此,此时自行车仍然是极为罕见的洋物,受到不少新潮人士的追捧不足为怪。晚清时期,外国人对于清朝皇帝的长相也很感兴趣。郎费罗在香港搜集的道光皇帝照片为照相馆伪造,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耆英的样子。当我还在与“道光皇帝”打交道的时候,时间已过去很多,看完这组照片已经12:30了。尽管已经到了午餐时间,Anita还是耐心地引导我参观了整个屋子,看到了一些外销瓷、中国画、郎费罗名字缩写(H.W. L.)的旅行箱。整个房屋陈设衬托出的19世纪新英格兰文人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30此行结束,匆匆跑到燕京学社后面的草坪吃自带的午餐:苹果一颗+饼干若干。

郎费罗搜集的照片,左为汕头骑自行车者,右为道光皇帝。

华府再相遇

按理说,关于《人生颂》的旅行该告一段落了。不过接下来笔者去了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图书馆,在手稿部看到了负责传递扇子的蒲安臣的资料。1867年,清政府任命蒲安臣为出使各国大臣,“前往有约各国办理中外交涉事务”。临别之际,老朋友董恂赠诗一首:梅花香里泛归舟,樽酒筳前且暂留。共事中华年最久,回头常念旧交游。诗是一般的赠别诗,字可以判断与郎费罗扇子上的字出自同一人之手。再与市面上不多的董恂书法比较,这两件作品当为董恂亲自书写。蒲安臣使团访问了美欧11国,他本人在俄国病故,被清政府赏给一品衔。至此,我在美国关于《人生颂》的旅行结束。建议在英国或即将去英国的同好查查威托玛的文献,或许能将这首诗翻译的细节最终搞清楚。

(感谢耶鲁大学图书馆、朗费罗故居、国会图书馆手稿部惠允拍照和扫描。)

延伸阅读:

1、钱鍾书:《七缀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135页。

2、周振鹤:“比钱说第一首还早的汉译英诗”,《文汇报》,2005年4月13日。

3、方梦之:“第一首汉译英诗在清初问世”,《文汇报》,2009年3月18日。

4“《人生颂》诗扇亲见记”,《光明日报》,1997年2月5日。博客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66320010009km.html。

5、“Translation of Longfellow’s Psalm of Life by T F Wade & Tung Siun”, Samuel Wells Williams Family Papers, Group II/box 15/folder 81, New Haven, CT: Manuscript and Archives Department,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方濬师:《蕉轩随录》,同治十一年本,卷十二页37a-40a。

6、Charles Appleton Longfellow (1844-1893) Papers (Photographs), box 1, Cambridge, MA: Longfellow House – Washington’s Headquarters National Historic Site.

7、Anson Burlingame and Edward L. Burlingame Family Papers, box 2/folder Miscellany Songs & Poems, Washington D. C.: Manuscript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8、《英国驻中国威钦差妥玛译西国名士诗》,《教会新报》(六),京华书局,1968,第2842~2843页。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