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7
讲真|以编号为名的精神障碍者:想回家过年,却不知家在何处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初的统计数据,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即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国人大多选择回到家乡与亲人团圆。然而,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病区,却有80多位精神病患者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清楚自己来自哪里,“回家过年包饺子”成了奢望。

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的病人
“372、351、449、382,到这边排队;435、188、215、452,在那边站好。”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外,一幢两层楼高、贴着白色瓷砖的建筑里,4名护士正在“叫号”。只是,这些号码并非指办理业务的排队顺序,而是对应了在此接受治疗的87个精神病患者。



这个区域被称为慈善惠民病区,以收治贫困精神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为主。目前病区有床位72张,收治的病人数量最多时达到148个。其中,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有70多岁。


“这边病人来的时候,大部分都说不出自己的名字、家庭联系方式或住址,属于“无主病人”,据护士长吕文佳介绍,这些病人都是在外流浪时,被郑州各个分局的民警送到医院的。

为了方便照顾病患,吕文佳和同事开始使用编号,来代替他们被遗忘的名字。从2014年到现在,编号已经从1号延续到了465号。病区的工作人员表示: “之前病人出院或者转移到福利院,过一段时候咨询医院病人的用药等情况时,我们发现对不上人。使用编号以后, 我们就可以快捷地找到他们的档案信息。”


部分病人可以回忆起自己的姓名,但也往往并不准确,这些“姓名”和编号一样,只是一个代号。
思乡心切,却不知乡关何处
“我想回家,你能带我回去吗?”每当372号病人看到有陌生人来到医院,就会不断询问对方能否带她离开。说着说着,372号病人就开始哭了:“妈,妈,我想你。”受到她情绪的影响,其他病人也都开始说“想回家、想回家”。
“好的,回家,回家,你家在哪里记得吗?”
“我家在‘河南省山西市’,我想回家,回家过年包饺子。”

家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温暖的避风港。逢年过节时,国人通常会渴望回归家乡,以享受家庭的温暖。吕文佳说,对于精神病人来说家庭也同样重要,“他们过年过节也非常渴望回家,受到家人的照顾、关心和爱护。”

现在,吕文佳和同事每天除了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询问病人的家庭地址。
“像有的病人一告诉我他是哪个市的哪个县的,我就会在网上找,然后一步一步往下找。先找县、再找乡,然后再找村委会。”病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通过电话联系当地政府办公室,然后逐步向下级单位确认,最终联系到村干部等人,尽量联络到病患家属。
“如果家人联系上了以后,家人说来接,我们都等待家人来接。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告诉病人,叫他在这里安心治疗,家人过几天会来接他,让他配合我们。如果是说家人忙,或者是别的原因不愿意接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安排时间去把他送回家。”吕文佳解释了送病患回家的流程。


近两年,据工作人员介绍,病房里约三分之二的病人最终都能找到家,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难以联络上家属。对于这些“无主”病人,等他们病情好转以后,就会被送到福利院安置。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精神病人的康复有很大作用。家人的监护到位了,他的精神病就很少复发、或者是不复发。如果家人监护不到位,一年可能说犯上一次、两次、三次的都有。”吕文佳表示,“这些病人刚开始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回家,有些甚至是从家里逃出来的。但是到我们这治疗以后,他们大部分又有了想回家的渴望。我们毕竟是医院,工作人员对他再好,也不如家人对他们的关心呵护。”
漫漫寻亲之路
在护士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叠厚厚的寻人启事。这些寻人启事,都是来医院寻找失踪家属的人留下的。

44岁的宋珍明已是第三次来此寻找自己的父亲。她的父亲于2016年7月26日走失,今年已有82岁,患有轻微的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
自从老人走失后,宋大姐全家出动去寻找宋大爷,“开车的、骑车的、走路的,在郑州市区和郊区县市都找了。发了好多寻人启示,后来在报纸上也登过寻人启事,电台、电视台也都播过,但是到现在一直没有消息。”

现在,宋大姐每天都会在她的朋友圈里发父亲的寻人启事。在宋大爷的照片下面,附着这样的文字:“天冷了,温度这么低,爸爸你在哪?有没有衣服穿,有没有找到避风的地方,再坚强的人也扛不过这么冷的天。你还穿这么少,再没吃没喝,怎么熬过这冰天雪地的天气……”

“精神病人在大街上流浪,肯定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他自身也不好。”吕文佳建议,当民众发现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者后,最好直接打电话报警,让警察把他送到精神病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之后,待病患的精神状况相对稳定后,帮助他们找到家,回归自己的家庭。





















若有以上病人的相关消息,可以帮助他们回家,烦请联系郑州惠民慈善病区,电话:0371-68953338。
或联系澎湃新闻记者陈荣辉,邮箱:chenronghui@thepaper.cn。

- 白宫争吵后首度碰面
- 新版国家卫生监督抽查计划发布
- 广西:6月30日前交代问题从宽处理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AI推动金融生态变革
- 新高教集团:2025财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就业服务中心扩展至川渝地区

- 中国的一部传统儿童启蒙读物,第一句是“人之初”
- 上海的一所985高等学府,是中国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