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资本运作与精英主义:“互联网+”慈善如何走了样

陈辉
2016-12-02 13:29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经罗尔先生等人提议和多方沟通协调, 262.69万善款将原路退回。这意味着,历经数天、数万人参与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捐款行动,以“退款”告终。

在情节跌宕的捐款剧情中,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都是看客。我们渴望透过剧情看到真相,却纷纷迷失在自我导演的古怪情节中。这绝不是任何人想要的结局,也可能是必然的结局。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当善款从救命钱变成烫手的山芋,“拒收”就成为必然。

我们有理由相信,各方都是出于善意在做这件事,但为何如此结局?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揣测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否纯正,而是反思“互联网+”慈善模式的性质,特别是与先前发生的“轻松筹”捐款门事件相比,罗尔筹款事件有何特殊性。正是这些特性,使“互联网+”慈善严重走了样。

现代社会,公众如何理解和表达慈善,不仅关乎伦理,还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与传统慈善模式相比,“互联网+”慈善模式高效连接了慈善事业中的供需关系。特别是在一些慈善基金会公信力下降的背景下,公众对网络捐款平台寄予厚望。

“轻松筹”平台之所以能够迅速占领朋友圈且形成规模效益,是因为该模式与基金会捐款模式相比,施善方式更直接、便捷,且通过朋友关系连带,完成了各种间接社会关系的高效动员。正是基于这些优势,“轻松筹”平台具有超乎想象的筹款能力。许多捐款信息经朋友圈扩散,特别是被某些知名人士、权威人士转发或群@后,就会按照强关系连接两个弱关系的模式不断自我复制,捐款马达开动起来,账户上的数字飙涨,制造一个又一个筹款奇迹。

“轻松筹”筹款奇迹的背后,亦暗藏危机,那就是信息真实性问题。朋友圈里有熟人,但本质上不是熟人社会。脱离了熟人社会的施善行为,同样存在信息失真风险。尽管一些捐款平台要求筹款人提交病例、身份证等证明信息,但对于广大网友来说,核实信息真伪的成本太高,只能假定信息真实。伴随一些“骗捐”事件曝光,针对“轻松筹”捐款模式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互联网+”慈善模式遭遇了信任危机。

反思罗尔筹款事件,不能仅关注“互联网+”慈善中的诚信问题,更不该纠缠于“一个有三套房的白领是否有资格被慈善救助”的简单讨论。罗尔筹款事件的最大意义可能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互联网+”慈善模式新的样态,一种不同于“轻松筹”的网络筹款模式。

“轻松筹”模式的善款来自于网友的直接捐助,主要利用朋友圈的关系连带来增加筹款效应。围绕着同乡、同学、同事等强关系或弱关系的连带来实现慈善行为的社会动员。“轻松筹”模式中,转发行为只是扩散筹款信息,并非直接形成捐助。相反,罗尔筹款模式中,因为平台承诺“转发一次,捐助一元”,这个规则极大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应。网民不仅可以直接向受捐助人“打赏”,还可以通过“转发”来间接捐款。在“打赏”和“转发”的双重作用下,筹款过程获得了极其巨大的当量。

至关重要的是,“罗尔筹款”模式具有较强的资本运作色彩。“轻松筹”平台的赢利来自于项目手续费,此时资本主要在后台,重心是打造和运作平台,不过度参与推送过程。罗尔筹款却不同,平台通过设立规则积极参与推送过程,达到推送公众号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施善者都变成了营销员。慈善捐助,仿佛成了一门生意。只要有人跟着吆喝,就会带来更大的营销效应。

此外,罗尔筹款中暗藏着“精英主义”的逻辑。罗尔先生是一个作家,筹款平台运营者亦是他的朋友。按照罗尔先生自己的讲述,这样一场筹款行动源自几个朋友之间的商议。我们应该相信,他们策划这一场救治白血病幼儿的筹款行动,绝对是出于善意,并不是想欺骗谁和利用谁。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从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几个较有能力、善于运作互联网平台的精英人士,成功动员了大众,主导了一场规模巨大募捐行动。

在“轻松筹”模式中,受助人更多的是简单展示自己的困难之处,没有机会亦缺少能力去动情表达自己的困境。罗尔却不同,他应用自己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动情表达了“父爱”。这是一场“有格调”的筹款,为普通大众难以仿效。鉴于表达能力的限制,普通人很难把募捐变得像广场歌手那样充满文艺范儿。

世界不是平的,互联网也不是平的。“互联网+”慈善模式,表面上为大众找到了表达恻隐之心的便捷入口,但却带来了新的慈善困境。不仅仅是信息失真和诚信问题,还有隐藏在筹款模式背后的资本运作和精英主义。

在互联网+这个慈善平台上,精英比大众有更强的动员能力。“打赏”,而不是“捐助”,这不是简单的词语替换游戏,而是代表着精英群体对于慈善的理解和实践。

资本运作,进一步放大了“互联网+”慈善模式的弊端。慈善不是一门生意,爱心同样不能被营销。赢利增值,这是资本的本性。所以,理想的慈善模式一定要划清资本和慈善的界限。一旦“互联网+”筹款模式成为资本谋利的工具,就会极大削弱网络筹款的公益性质。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罗尔筹款事件中,大部分网民从施善者变成了怀疑者、犹豫者和愤怒者。

一次次网络筹款事件表明,当代中国蕴含着巨大的慈善能量,互联网+慈善模式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关键问题是如何规范化。对此,既不能寄托于大众,亦不能对精英和资本抱有幻想,只能依靠政府的规范和引导,确保互联网慈善模式的公益性质。

或许是出于网络上的种种道义压力,或者是因为募捐行为在运作过程中已经走了样、变了味,偏离了受助者的初衷,在剧情的末尾,260余万元善款将被原路退回。

捐款原路退回,捐助人和受助人之间的关系仿佛消除了,链接双方的捐款平台也似乎撇清了关系。事情真是如此么?网络购物时,退款象征着交易的终止,但网络捐款时,退款是否意味着关系的完全解除呢?毕竟,网络捐款并不是一种“交易”,慈善也不是一门生意。

三五元、几十元,并不多,但汇集起来却是不小的力量。这些钱退回来容易,但再聚起来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

资金退回后,经济账平衡了,但是良心账并不会自动平衡,更不会一笔勾销。那些通过捐款奉献出爱心的人,当他们收到“退款”时,将是何种心境?或许,许多人将发问:难道我们捐错了么?

作为一场新闻事件,罗尔捐款事件的热度很快就会消退。但是罗尔筹款事件的意义不应该被忘却。它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其特殊意义,不仅仅是因为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更广泛的参与和讨论,还包括其独特的筹款模式,以及所展示出的资本运作和精英主义色彩。

罗尔筹款事件,给精英和大众都上了一课。在慈善这件事上,最重要的不是动机,而是机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