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校引进“食育”观念,学生为他人制作菜肴学习人际相处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2016-10-30 10:29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为别人做一道菜肴和为自己做,会有什么不同?10月28日,一场以“食育”为主题的互动活动在上海大学举办。大学生们在自己动手为他人制作料理的过程中对饮食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活动开始后,同学们被分为每两人一组,互相把自己的口味,饮食习惯告诉对方。之后,参与者们在众多食材中挑选三种,根据对方的喜好,为对方制作了一份美味又好看的“三色盖浇饭”。完成后,每组同学再把自己的料理与对方交换,品尝对方为自己制作的盖浇饭,交流感受。

学生们动手为他人制作美食。

这次活动由上海市对外友协支持,旨在通过以饮食为主题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是推动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系列公益活动之一。主办方调味料生产厂商龟甲万集团的深泽先生说:“虽然‘饮食’作为维持身体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活动,但是加入了‘为别人而做’的心意之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吃饱肚子,维持健康的基本活动,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体验到‘心灵上的满足’。”

他表示,现在大学生做菜的机会比较少,为别人做菜的机会就更少了,希望同学们学会自己动手做饭做菜同时,明白如何理解他人,为他人思考,因为别人高兴而感到幸福,通过‘饮食’这个最基本的事情,来与他人建立和睦关系,能够体会更多的美食和美好的人生。比如在自己的家庭中,父母会考虑孩子每顿饭的营养搭配以及制作符合节气的食物让孩子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他喜欢吃肉,不吃番茄。”上海大学二年级日语专业的小洁告诉澎湃新闻,“给对方做菜好紧张,要一直记着对方说过的每一句话。”另一名大二的小星则表示,给别人制作菜肴,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对方的感受,不能把自己喜欢的强加给别人。只有事事为他人着想,才能成为一个受大家喜爱的人。

2005年7月,日本实施了《食育基本法》,成为了唯一为“食育”立法的国家。该法的前言中称,为了培育孩子们形成丰富的人性以及拥有生存的能力,“食”是最重要的。并指出国民饮食生活状况中,在营养不均衡、饮食不规则、肥胖以及生活习惯病的增加、过度的瘦身等问题的之上,又加上新的“食”的安全性问题、“食”的对海外依存性问题、日本“食”文化丧失的问题的发生,人们正在被要求自觉地学习有关“食”的各种各样的知识。

上海大学日本研究交流中心主任董永杰介绍,在日本,所谓“食育”,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让人们了解有关饮食的知识和选择饮食的能力。明治时代,食育已经成为日本连接德育、体育、智育三大要素的核心,通过食育来培养有着健全饮食习惯,身心健康的人。

推进食育的重点对象之一是少年儿童。幼儿园食育的目标是让孩子不吃零食、不挑食、想和别人一起吃饭、把吃当成话题、自己动手制作食品。日本小学生每个家长都有文部科学省颁发的家庭教育手册,从2003年开始,该手册增加了“饮食紊乱,身心受影响”、“一日始于早饭”、“一起吃饭很重要”等内容。

而且从2005年度起,日本小学开始配备正式的营养教师,对少食、偏食、肥胖的小孩进行个别指导,提供饮食咨询服务。此外,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农村,让学生加深对农民和渔民的理解,更加珍惜“盘中餐”,不浪费一粒米。

告诉人们食物从何而来、如何制成,该怎么对待食物,董永杰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上海、台湾等地区也有一些学校已引入“食育”观念。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