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火箭军父子兵同台领“金奖”:父亲是“兵王”,儿子当班长
穿行万里边关,我们发现有不少父子兵同守边防,他们是父子、似师徒,更是战友,为了守卫一个共同的“大家”,将忠诚和信念熔铸高山密林、海岛边疆,用激情点燃青春壮歌,书写出绚丽的华章。
父亲洪志寿,一级军士长,扛的是士兵最高军衔;儿子洪翔,去年才入伍,是名上等兵。父子俩扎根深山、矢志报国,频传佳话——
父子兵的戍边“牛”事
最近,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狂赚关注度,“父子齐上阵”成为热门话题。
在祖国的南部边陲深山,也有这么一对父子兵。父亲洪志寿,五十上下,皮肤黝黑,两鬓斑白,人称“老洪牛”;儿子洪翔,不到二十,虎背熊腰,外号“小洪牛”。父子俩是火箭兵某旅的“明星人物”,携手扎根深山、共同守护“国宝”,将强军兴军的“火种”接力传承,成就一段戍边佳话。
在连队,提起这对父子,人人都争着说他们的“牛”事——
不久前,驻地连降暴雨,连队抽水泵因超负荷运转,导致阵地防水“告急”,作为旅阵管技师的洪志寿,连夜飞车驰援。此时,连队配电班班长洪翔正与战友展开救援……父子见面,互不多言,迅即研究维修方案。拆卸、修理、安装……阵地回荡着叮叮咣咣的声响。
父子齐心,其利断金。两天后,爷俩终于完成了旧设备修理和新水泵安装任务,“老洪”因劳累过度一头栽倒在地,儿子背起父亲就往医务室跑。“老洪”醒来后的第一句却不忘教育儿子:“险情就是战斗,阵地安全可是天大的事。”
话说,这对边防父子建功军营的“牛”事还有很多,且听本文一一细说。
牛:大后我成了你跟所有军娃一样,洪翔打小就对父亲印象模糊。
洪翔出生的那年夏天,火箭军某部驻地突发洪水,洪志寿丢下即将临盆的妻子,紧急驱车前往阵地,检修抽水泵电瓶。情况处置妥当后,洪水已将道路淹没,车辆无法通行,通信中断。等他在泥水中艰难跋涉两天赶到医院时,儿子已在妻子怀中嗷嗷待哺……
这个故事,年幼的小洪翔不知听母亲讲过多少遍,而他听母亲讲得最多的还是父亲的“从军路”。
1986年,洪志寿告别家乡黄山脚下的小山村,踏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入伍前,洪志寿曾在一家小工厂打工贴补家用,勤奋好学的他学会了换保险丝、接插头等电工基本技能。入伍分到导弹工程部队,洪志寿的“特长”派上了用场,负责阵地水电安装,因为基础扎实、敢钻善研,不久便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
当时,驻地另一支工程部队被改编为导弹旅,旅领导见洪志寿业务精通,就想方设法把他“挖”了过来。几年间,洪志寿自学了300多本专业书籍,直到默画出千余幅阵地设备电路图……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年复一年,他完全融入了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
28年后,洪志寿又一个“没想到”,儿子洪翔也同样走进了这座大山。然而,对于洪翔来说,这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洪翔17岁生日那天,父亲原本打算回家陪他,却因临时任务食言了,他一气之下把父亲的东西翻了个“底朝天”。当一枚枚奖章、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出现在眼前时,小洪翔的满腹怨气变成了满心钦佩:“在学校拿个奖那么难,父亲得到这么多荣誉,得费多大劲啊!”
有一年暑假,洪翔独自在家写作业,父亲突然“破天荒”回了家。他没来得及欣喜,便注意到父亲脸色腊黄、满头大汗,赶紧扶父亲上床。看着父亲沉沉睡去,懂事的洪翔心疼极了:“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生病了才肯回家?”
读懂了父亲之后,“去看看父亲到底在干啥”的想法渐渐在小洪翔的心里扎了根——2014年夏天,高中毕业的他毅然报名参军,来到火箭军某部。
牛:父子同台领“金奖”听说洪翔要入伍,洪志寿心里虽然支持,但行动上却“不动声色”,报名、政审、体检,他连个电话也没打过。每当身边战友问起洪翔情况,他总说:“既然穿上军装,就让他摔打摔打。”
让洪志寿真正感到欣慰的是,新兵下连时,儿子主动申请分配到驻防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阵管一连。
从小到大,洪翔一直有个梦想:“走父亲走过的路、吃父亲吃过的苦。”来到部队后,他愈发懂得父亲“技术大拿”的名头来之不易,更暗下决心:练好一身“硬功夫”,助力导弹壮美飞天。
一次,洪志寿到连队巡检线路,老远望见儿子抱着专业书在看。连长周仓悄悄对他说:“这股钻劲,真像你!”知子莫如父,洪志寿心里清楚,儿子这是铁了心钻研业务,正暗暗和自己较劲呢!
这天,阵地电梯出现故障,电梯管理员在外学习,维修重任落在洪翔肩上。专业不对口,一筹莫展的洪翔只得向“老洪”取经。洪志寿简单了解情况后,三言两语便找到症结,“小洪”心生感慨:姜还是老的辣!
打那以后,只要有机会和父亲相处,洪翔必会准备“一箩筐”问题提问……时间一长,洪志寿恍然大悟:“儿子这是悄悄学艺呐!”
识破了儿子的秘密,洪志寿嘴上不点破,解疑释惑却更卖力。今年端午节,洪翔利用到机关办事的间隙回了趟家。在饭桌上,父子俩热烈讨论发动机维修的事,被晾在一边的母亲打趣说:“家都成维修车间了!”
“小洪”偶尔也会挑战一下“师傅”的权威。一次,拆卸某废旧发动机工具不够,洪翔主张申请购买专用工具,洪志寿却坚持自制工具,爷俩相持不下时,洪志寿已经动起手来,他焊接了一个工具,顺利将发动机拆开,洪翔这才“认输”。
去年底,洪翔在全旅阵管专业大比武中勇夺第一,并因此荣立三等功;今年初,谦逊好学、业务出色的他洪翔被营党委任命为配电班班长。然而,这些荣誉与父亲的“光环”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洪志寿曾先后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入选基地“尖子人才库”,并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虽说已是“兵王”一枚,但作为父亲,听说了儿子比武夺冠的喜讯,洪志寿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戍边父子全家合影。牛:强军接力竞风流
“老洪半辈子在山沟里转,活脱脱一头老‘黄牛’。”谈起洪志寿,二级军士长刘根章的话匣关不住。
一年夏夜,沉睡中的洪志寿突然被电话惊醒:阵地某处高压线被雷电击断。他连夜带着徒弟刘根章赶到事发地,当时,天空频闪雷光,爬上电线杆有极大危险。
“你在下面等着!”洪志寿麻利地爬上10米多高的电线杆。接地线、更换绝缘子……不一会电流导通,这一幕,小刘看得双腿直哆嗦。
“艺高人胆大,他认准的事儿谁也拦不住!”刘根章难掩对师傅的钦佩。还有一次,某阵地整治施工,洪志寿安排年轻战士轮流休整,自己却每天“朝见鱼肚白,披星戴月归”,工程竣工后,他瘦了十几斤。
“护剑30年,你头发都守白了,咋又让儿子来这里?”面对战友质疑,洪志寿说:“戍守深山确实苦,但只要心甘情愿、乐在其中,再苦的日子也能品出甜味。”
洪翔新兵下连期间,正逢某阵地山体边坡加固施工,每天要爬上几十米高的塔架作业。当“老洪”得知,当年淘气的儿子如今“一身土、满脸泥”昼夜赶工时,他既心疼又欣慰:“能吃这些苦,就能接好我的班!”
今年5月,暴雨导致阵地高压线路被树枝压断。受领勘查任务后,洪翔带领两名战友前出寻找损毁点。正当他们准备蹚过小河去对岸检查时,突然“扑通”一声,走在最前面的上等兵刘恒瑜瞬间不见了踪影。
“河底有暗坑!”洪翔猛然一惊:“救人!”他潜入浑浊的水中摸索一圈,终于抓到刘恒瑜的胳膊,奋力将战友托出水面。得知洪翔救人的事后,洪志寿虽心有担忧,却满脸自豪:“好样的,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今年,服役30年的洪志寿就要退休了,子承父业的洪翔铆足了劲,一有空闲就向父亲“学艺”。他说,父亲退休离开阵地那天,他一定要把那首《懂你》唱给他听:“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意犹未尽:全力跑好“我这一棒”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家国情怀一脉相承:木兰替父从军、杨家将忠烈满门、岳家军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故事从未因历史久远而被尘封。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父子、兄弟、夫妻乃至祖孙几代同上战场、前仆后继的事例不胜枚举,令人感佩。
有国才有家,有国需有防。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仍能欣喜地发现,在一座座军营、一个个哨所里,一代代“一家人”坚守同一个阵地的故事并不鲜见,洪家父子可以说是一个缩影:从跟班“小工”到技术“大拿”、从初中半路辍学到完成学历升级,父亲洪志寿用30载韶华成长为“兵王”;受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怀着对军营的特殊情感,以及对父亲的崇拜,儿子洪翔子承父志,毅然走进深山继续坚守、奉献青春。作为新一代共和国军人,洪翔从父亲手中接过的,不只是神圣的责任、不变的信念,还有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是什么让这对父子甘愿扎根深山、忍受孤独?又是什么让他们自觉将“小家”冷暖与“大家”安危牵系心间?是对军营的眷恋、对党的忠诚,更是流淌于血脉中的爱国情、报国志。这种眷恋,源于心底;这种忠诚,发自肺腑,有大爱无私、有忠于职守,才催生出责任担当、义无反顾,也才有了父亲数十年默默奉献,甘当守好阵地的“老黄牛”;儿子舍弃舒适和安逸,选择艰苦和寂寞的坚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洪志寿父子身上,我们读懂了“从军报国”不是一句空话,军人作为特殊职业,不是一个谋求出路的跳板,也不是一块“增添砝码”的镀金石。
报国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付出;不仅需要志向高远,更需要自觉把中国梦强军梦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这种担当和无私要靠一代代人勠力同心、接力传承,唯有如此,伟大事业才能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代革命军人手中,如何传承好这份信念,为强军兴军贡献力量?相信每名读者都能从这对父子身上找出答案、得到启示——
传好棒、接好棒,拼尽全力跑好“我这一棒”,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中争当“老黄牛”、实干家,不做旁观者、局外人! (原题为《上阵父子兵,这对火箭军父子兵有点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