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旅游专家魏小安建议海南省更名南海省,该省政协委员提案支持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6-08-19 10:0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游客在南天一柱景点前游玩。澎湃资料

近日,一篇题为《魏小安:我为什么建议海南省改名南海省》的旧文突然在微信上火了起来。

这篇文章此前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主办的微信公号“休闲资讯”,在2015年5月21日发表。

文章作者是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他曾任国家旅游局旅行社饭店管理司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

魏小安在文章开篇即谈到:“海南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分明是中国最大的省,为什么总强调3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南岛?本质是中国海洋观念淡薄、海权观念淡漠的表现。”

近日,魏小安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2001年到西沙群岛考察后,自己的海洋观被颠覆,“我才发现,我原来只知道海,不知道洋。中国人太缺乏海洋的观念。”

在2015年5月参加海南省的一场研讨会时,魏小安就提出了海南省更名南海省的建议,“结果这个建议在会上变成一个热点”。

他认为,海南之所以得名,是从大陆看海之南,“这是大陆视野,农业社会认识。然而,海南岛之南如何定位,并不清楚,海南自己约束了自己,而且给其他国家造成了口实。”

“有些人质疑,(改名)能办到吗?不就是改个名称,可以请两会代表提出议案,民政部和外交部答复,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个决议,就办完了。此事必有国际影响,要的就是国际影响。中国这么一个国际大国,事事追求国际影响才对,不能事事都怕国际影响。”在上述文章中,魏小安这样写道。

魏小安的文章在网上既有支持,也有反对之声。有网友认可更名是彰显南海主权之举,也有人评价更名纯属多事,强国并非靠更名来实现。

在魏小安的建议提出后,海南省政协委员亦有附和。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今年1月,海南省政协委员王文平、李执勇、王文甫向政协海南省六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称海南省更名南海省的建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位省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海南可邀请国家及省各职能部门,开展全面的调研、论证、分析、定位等各项前期工作,着眼国家大局,权衡利弊关系,把握南海发展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以国内国际时机成熟为依归,做好省属更名的各项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可由我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中央提出议案、提案,争取早日实现这个美好愿景。

“海南省更名,有利于确立中国南海行政管理权,有利于理顺目前管辖的海南省各市县及南海行政管辖区域,凸显建设海洋大省优势。省的有关职能部门,应尽时代的责任担当,为国家为民族做实事、办好事。有利于争取国家开发南海的优惠政策,为建设南海省强大的海洋经济助力。同时,为国家实施‘南海战略’,以及建设国家政治与国家战略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提案称。

【对话魏小安】

“花上亿元更名南海省都值得”

澎湃新闻:你为什么提出要海南省更名为南海省的建议?

魏小安: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我在15年以前去过西沙群岛。那次去西沙群岛,颠覆了我对海洋观的认识,我才发现,我原来只知道海,不知道洋。

2001年,我还在国家旅游局工作,当时钱其琛副总理跟国家旅游局的领导说,你们要研究一下南海旅游的开放和开发。他当时说了两句话,都是指导性的,一句话是“南海如果没有中国人活动,南海就不是中国的”;第二句话是,南海旅游的开放开发,就是八个字,叫做“突出主权,显示存在”。

近海、远洋,这是两个概念。我算是走得多的,中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从辽宁的鸭绿江口一直到广西的北仑河口,我几乎都走遍了。我以前觉得我很知道海洋,可是去了南海,我才感觉我只知海,不知洋。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洋是黑色的,我们坐着猎潜艇出海,划出来的波浪是蔚蓝色的波浪。

再一个颠覆呢,就是我们中国人太缺乏海洋的观念。因为历史上我们是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农业民族是收敛性的、内视性的,眼睛主要是往里看。可是一个海洋民族呢,应该是开放性的、外向性的。所以那次我感触很深。

去年5月份我到海南省参加《海南省总体规划》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我发了个言,我说这个规划不好,为什么呢?重陆轻海。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海,在里面谈的分量、地位都不够,主要精力都集中在3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南岛上,显然是不对的。

谈到最后我就说我提一个建议:建议海南省更名为南海省。结果这个建议在会上变成一个热点,然后我(就此)写了一篇文章。今年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之后,不知道谁把这篇文章翻出来了,然后在网上一下子就传开了。

澎湃新闻:你认为如果海南省更名为南海省,对于海南省甚至国家会产生哪些影响?

魏小安:第一,明确了我们的海权。我自己命我自己的名,和你外国人有什么关系?我原来刚生出来叫狗剩,现在长大了我叫铁蛋,行不行?这就是我那篇文章里说的,改名字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岂容他人置喙。

第二,从海南来说,整个省的概念变了。原来一说起海南,就说我们是中国最小的省。我说这话不对,你是中国最大的省。大陆国土是国土,海洋国土就不是国土吗?就是没有海洋国土的概念。你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你是中国最大的省,这对整个海南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开放。

澎湃新闻:南海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到多个地区、多个国家,更名可能产生国际影响,会不会带来更多国际上的人和组织对中国的非议?

魏小安:这里面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我们不应该怕有国际影响,我们应该怕的是没有国际影响。问题就是,你这东西在不在理上,你要在理上有国际影响怕什么?

我们不应用以前处理南海问题的模式,动不动怕国际影响。南海现在就是利益之争,我们不守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能行吗?

澎湃新闻:这几年中国也在加大南海的宣传,新成立了三沙市,假使大家的海洋意识都提升了,你认为更名还有必要吗?

魏小安:有必要。正是因为海洋意识提升了,就更需要更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澎湃新闻:更名还有成本的问题。有报道说,一个县改名字,花费都要数百万元,一个省的话……

魏小安:要花上亿元,但值得。

南海旅游应是“机岛船模式”

澎湃新闻:你现在所了解到的,南海旅游的开发状况是怎么样的?

魏小安:现在还一般,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条件不具备。

2001年我们去过南海之后,写了一个报告,是我执笔的。当时我们提的是“大船模式”——南海旅游从上船开始。登上远洋游轮,南海旅游就开始了。

南海岛礁面积极小,生态环境很脆弱,要在岛上做开发是行不通的。当时的模式就是以大船模式来构造南海旅游。

南海行船最怕的是涌,涌的长度大概在一百多米,它不是浪,浪在表面,浪大点都不怕,可是涌你要没有超过200米长的大船,把涌压住,那船就不行,(乘客)晕船晕得一塌糊涂。

澎湃新闻:这大船得大到什么程度,才能压住涌?

魏小安:至少得五万吨,最好是八万到十万吨。

现在不同了,(中国在南海)几个机场都开通了,所以现在应该成了“机岛船模式”。比如我坐飞机到永暑礁,下飞机之后,登上在永暑礁旁边停靠的船,住在船上,吃喝玩乐都在船上,这样对岛不造成破坏和污染。当然这个船就不需要太大,比如说五千吨的船就可以。

澎湃新闻:有报道说,去南海的成本比去东南亚的其他海岛的成本要大多了。

魏小安:那是肯定的,但是它的不同之处在于神秘、神奇、神圣。

第一是神圣,南海是我们的国土,我国的最南边,这是神圣。第二是神奇,那景色是很特殊的。第三,神秘,因为原来没开放,所以要去探一下秘。即使成本高,大家也会去,我一点都不担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