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因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年损915亿元
吴涛/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消息,6月23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一年,经估算,网民权益被侵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人均为133元,比去年增加9元,其中9%的网民由于各类权益侵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
上述信息来自《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该报告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6中国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发布。报告指出,经济损失是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
以垃圾信息为例,报告称,近半年,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条。其中,骚扰电话是网民最反感的骚扰来源,电脑广告弹窗和APP推送紧随其后。
诈骗信息方面,报告指出,76%的网民遇到过“冒充银行”、互联网公司、电视台等进行中奖诈骗的网站,排在诈骗信息第一位;其次是冒充10086、95533等伪基站信息,有66%的网民曾收到过;55%的网民收到过“冒充公安、卫生局、社保局等工种机构进行电话诈骗”的诈骗信息;收到过“冒充苹果、腾讯等公司进行钓鱼、盗取账号的电子邮件”的网民也有一半以上,占51%;还有47%的网民遇到过在“社交软件上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诈骗”的情况。37%的网民因收到上述各类诈骗信息而遭受过钱财损失。
在侵权上,报告指出,“诱导用户点击”是侵犯网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主要现象;其次是“预装软件无法卸载”。“APP获取个人信息、用户并不知情”的现象排在第三位。其他侵犯网民权益的现象依次为“手机、电脑中有些软件不知怎么来的”、“浏览器首页被绑架”、“无法拒收的商业短信”和“无法拒收的商业邮件”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5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已经到底了

- 巴基斯坦被断水
- 外交部回应美称中美仍在谈判
- 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召开

- 华宝证券:去年股票ETF规模增长近100%,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活水
- 美股开盘:道指开盘跌0.1%,标普500涨0.1%,纳指涨0.1%

- 中国的一部传统儿童启蒙读物,第一句是“人之初”
- 上海的一所985高等学府,是中国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