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诺华全球CEO江慕忠:拟在中国推行按疗效支付的新定价模式
6月2日,全球制药巨头、瑞士诺华(Novartis)宣布在全球的第三个研发基地——诺华上海研发园区正式落成。其另外两个研发中心位于瑞士巴塞尔和美国麻省。
“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五年之前,在诺华的版图上,中国还只位于全球市场排名中的前20位,而现在已经跻身前五。”诺华全球CEO江慕忠(Joseph Jimenez)表示。
诺华上海园区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目前有来自诺华研发、创新药、眼科保健(爱尔康)和仿制药(山德士)的上千名员工在此工作。据介绍,诺华在上海研发园区已经投入了10亿美元的建设费用,未来将把上海园区打造成世界级的创新药研发基地。
诺华上海园区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国医药市场针对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大部分为进口药或跨国企业的专利药。中国患者不仅要为此支付高昂的药费,并且由于国家审批因素,往往不能与欧美市场同步享受到药物创新科技的最新成果。
面对这样市场现状,江慕忠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诺华正在推动一种按照疗效支付的新商业模式在中国落地,以解决创新药定价不合理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新的定价尝试,叫做基于产出的定价,也可称之为‘按疗效支付’。一般的处方药根据治疗的效果支付费用,而不仅仅根据医生处方药物的数量来支付。而肿瘤药物的定价依据则是由患者使用药物后生命延长的时间长短来决定。”江慕忠说。
据介绍,具体的做法是,公司和医保的支付方进行谈判,诺华向其承诺一个使用该药物后住院率下降的目标,如果实现了预期效果,双方则采用一个较高的定价,但如果没有,诺华会主动下调药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后付费的模式。既有前期支付的部分,也有治疗过程中的支付,最后还有一个核准的环节,即根据实际的治疗结果和诺华向支付机构承诺的治疗结果,进行一个差额的调整。
就在上个月,国家卫计委公布了首批国家药价谈判的结果。所谓国家药价谈判,是政府在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采取统一谈判的方式,把价格偏高的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价格降至合理区间。首批通过药价谈判的三个品种的药物,价格降幅超过了50%。以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SK)生产的替诺福韦酯为例,该药物经过谈判后,月均药品费用由原来的大约1500元降至约490元。
这一政策使得一些具有专利和技术强项的药企在价格上的优势被缩小,一些分析人士将其解读为药企“以价换量”的妥协之策。对此,江慕忠向澎湃新闻表示,参与国家量价谈判是诺华推广创新药为更大范围人群所用的措施之一,但这一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除了量价谈判之外,其他有助于提高药品可及性的创新机制和商业定价模式,诺华也都会考虑。
诺华集团大中国区主席尹旭东则告诉记者,上海研发基地的投入使用也有助于解决创新药上市节奏缓慢的问题。“按照中国政府对进口药的传统审批路径,一个品种的进口药上市需要5-7年。但如果将每一个研发步骤都在中国完成,就有望通过国家进口新药审批快速通道。以正在申请的慢性心衰药物Entresto为例,如果新路径审批成功,上市时间会缩短3年。”
近几年,诺华开始逐渐剥离集团内的非处方药业务,将研发投入更加集中到处方药的创新上来。2014年诺华制药与另外两大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达成资产置换协议,获得了GSK的肿瘤业务生产线,同时将除流感疫苗之外的疫苗业务以及动物健康业务置换了出去。
5月17日,诺华宣布再次对集团业务进行重组,将制药业务分拆为肿瘤药物和其他药物两个公司。此前还有消息传出,诺华将出售所持有的140亿美元的罗氏制药的股份,换取现金,为更多的并购输血。
江慕忠回应称,独立肿瘤业务是为了提高肿瘤药物研发的决策效率,同时将创新的重点清晰地落在不同的治疗领域。而罗氏制药的股份是诺华所看重的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如果将来需要资金,会考虑合适的出售机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