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洲兄弟”快不够用了!他们对一场中国马拉松有多重要?
南京马拉松,几名来自非洲的特邀跑者“迷失”玄武湖,引来了网友的集体吐槽。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遍布全国各地,参赛人数超过150万人,可最终奖牌和奖金频频被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选手包揽。
即使是二三线城市的马拉松赛,多要冠以“国际”之名,刮起“黑旋风”。
那么,这些特邀的非洲兄弟,对中国马拉松赛真的如此重要吗?
在南京马拉松迷路的黑人选手。赛道上的“非洲兄弟”快不够用了
几乎有“非洲兄弟”参加的马拉松赛事,冠亚季军以及比较靠前的名次,都被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选手垄断了。
而在中国田协评选金标赛事的标准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一项赛事的冠亚军奖金应该是多少钱。但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为了吸引优秀的国外选手,一般会把冠军奖金设置在4万美元、2万美元和1万美元。
据《体坛周报》报道,一个优秀的非洲职业跑步运动员全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元,最顶尖的运动员年收入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在中国各地参赛的这些非洲跑者,大部分都来自于一个名为“TAO CAMP”的马拉松团队,经营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就是曾经中国国家队的长跑教练陶绍明。
据《福州晚报》报道,被称为“中国头号马拉松经纪人”的陶绍明,在肯尼亚有3个训练营,埃塞俄比亚有2个,乌干达有1个,总计队员200余人。
仅一名黑人男选手跑进了南京马拉松前10名。陶绍明的团队需要照顾这些运动员的吃、住、装备、训练、赛事运作和商业开发等诸多方面。而在比赛结束后,经纪人则可以从运动员所得收入中提成10%到15%。
虽然陶绍明旗下的非洲跑者在国内的众多赛事中“瓜分”着比赛奖金,但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激增,这些非洲选手已经“快不够用了”。
陶绍明说,他所带领的200多名职业马拉松选手,会在全年比赛中进行权衡,根据不同队员的水平和状态,挑选不同的赛事作为目标。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大部分赛事在邀请非洲选手参赛时,对成绩做了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他们得到了冠军,而可能无法得到全额奖金。这导致了现在一些曝光度不够的赛事,都已经无法吸引到众多非洲跑者。
黑人选手包揽2010厦门马拉松赛男女组冠军。网络资料这样的状况还要维持5到10年?
为何国内的马拉松比赛一定要邀请非洲高水平跑者参与?
提高赛事的水平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以北京马拉松为例,作为国内最老牌的赛事,北马的主办方还苦苦纠结着如何才能提高赛事成绩。
“2013年北京马拉松,前三名选手的完赛成绩全部突破由日本人儿玉泰介保持了27年的北马赛会纪录(1986年创造的2小时7分35秒)。”
陶绍明曾对《体坛周报》透露,这不是一个偶然发生的故事。
那一年,为了突破尘封了27年的北马纪录,组委会有关人员找到了马拉松经纪人,引入了一批优秀的非洲选手,最终当年率先冲过终点的三名选手全部打破纪录。
在商业化、市场化环境下,组委会和马拉松经纪人的合作维持着职业马拉松生态系统。黑人选手得到了奖金,马拉松经纪人从中受益并且提升了知名度,而赛事也提高了水平并且有机会冲击“金标”。
“我必须说这种现象是有合理性的,无可厚非。有人愿意出钱请,有人愿意提供一个通道和平台,有人愿意来争取这个奖金。”知名跑步专栏作家王晓刚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些刚起步的比赛会邀请国外的选手来提高成绩,而且不一定只有黑皮肤的选手。增加了所谓的‘国际性’,也能在媒体面前突出报道的亮点。”
但王晓刚也承认,这股“黑旋风”对刺激大众跑者几乎没有什么益处。而在5到10年之内,黑人选手“瓜分”奖金的情况并不会在国内改变。
“要解决可能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国内国外选手分开来发奖金;另一个是降低奖金额度,这样黑人选手来参赛的动力就不大了。如果不在金钱上做釜底抽薪的改变,是不可能撼动现在的状况的。”
黑人选手集体无缘奖牌,导致南京马拉松男子组成绩大幅下滑。 视觉中国 图田协出台措施限制“非洲兄弟”
对于很多在二三线城市刚刚起步的马拉松赛事来说,提高赛事水平前,需要首先刺激大众参与和保证赛事安全。
马拉松式一项大众运动,如果不能保证大多数参赛者在比赛中有足够的补给和医疗保障,赛后无法为上万名参赛者安排合理的疏导程序,那么,即使赛事有优秀的成绩,也得不到大众的口碑。
而要邀请一批优秀的国外选手来到中国参加马拉松,花费其实也是很巨大的。除了国际机票、食宿以外,顶尖的非洲选手还需要出场费。
“每场赛事邀请的花费是不一样的,不过有一个参考,当年伦敦马拉松邀请巅峰时期的孙英杰,给的出场费是20万美金,国内不可能给出那么高。”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陈国强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事实上,据中新网报道,今年6月,中国田协就连续出台包括《马拉松经纪人管理办法》、《关于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的管理规定》在内的三个文件,对国内马拉松比赛邀请国外运动员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田协其实并不鼓励所有的国内赛事都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
这多少反映出了管理者们对于如今马拉松赛事的思考——
一方面是赛事组织者邀请国外选手参赛,要额外花费一笔不菲的经费,同时对赛事品牌带来的正面影响力确实有限;
另一方面,马拉松赛事应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普通跑步爱好者参与,几乎每项赛事的名次和奖金都被国外选手拿走,一定程度上也压制和国内跑步爱好者的参赛热情。
“金标赛事其实是有规定,组委会至少需要邀请5个国家以上的高水平长跑选手参加比赛。但一般性的比赛没必要去请,不如把这笔钱扎扎实实花在赛事服务上,精品赛事和特色赛事其实比国际范更有意义。”陈国强说。
更多专业跑步健身内容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号:sijiabenpao或搜索公众号:私家奔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