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鱼翅真致鲨鱼濒危?中国消费量降七成,全球捕鲨量一点没少
目前在中国,不论是北上广,还是产地市场,鱼翅价格普降约六成,交易量下降约七成,顾客减少约八成。而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05-2013年,全球鲨鱼捕捞量保持在75万吨左右。
5月5日,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一场名为“依法保护濒危物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鲨鱼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展示活动上,首次发布的两份行业报告《我国鲨鱼资源利用及监管机制现状》和《中国鲨鱼产业报告》透露了上述鱼翅的市场数据。
“并没有直观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鱼翅消费下降后,鲨鱼的捕捞量就下降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本次展示活动以及产业报告,都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组编)。该协会下属的鲨鱼保护与利用工作委员会(简称鲨工委),所从事的鲨鱼保护和监管工作,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的委托和监督管理。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王亚民教授认为,“吃鱼翅导致鲨鱼濒危”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不过,他也不赞成吃鱼翅,“鱼翅是软骨组织,没什么营养。而且我们国家本身鲨鱼没有多大产量,鱼翅主要靠进口。我觉得花钱在没有实质营养的东西上,没太大意义。”
中国鱼翅行业凋敝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捕捞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而且鲨鱼产业被妖魔化、鲨鱼从业人员还受到道德指责。鲨鱼鳍加工目前已处于凋敝的状态。”
“2009年是鱼翅贸易的顶峰。那时候,谁也想不到,会跌得像今天这么惨。”吴益怀是广州知名的海味商人,和鱼翅打交道多年。他记得,自己公司2009年的鱼翅销量达十几吨,原材料价格,在1000-1200元/公斤。但2015年销量已下降80%,原材料价格则降到了300-400元/公斤。
不光是吴益怀的公司,根据2004-2014年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干鱼翅进口量自2004年的4774.14吨下降到2014年的19.64吨;出口量由2004年的2475.64吨下降到2014年278.14吨。
根据两份行业报告,2011-2013年,鱼翅销售量逐年以30%、50%、70%的降幅锐减,鱼翅的批发均价也从顶峰时期的1800-2000元/公斤跌至目前的600-1000元/公斤。鲨鱼产品市场严重萎缩,一片低迷。
上述报告称,目前,不论是北上广,还是产地市场,鱼翅的行情是价格普降约六成,交易量下降约七成,顾客减少约八成。
“我国的鲨鱼产业受冲击严重。”同样从事海味加工的伍惠汉透露,在2012年,从事相关海洋水产品加工的企业大概有14家,到现在只剩3家。而且都是亏本运营。
“事实上,鲨鱼是综合开发利用的产品。除了鱼翅,还有软骨素、鱼肝油等精加工产品。这些开发和利用,中国本来就较国际上晚很多,现在更是阻力重重。天猫上搜索这些产品,几乎都是进口的。就算中国的企业,也只能做出口生意。”伍惠汉说。
根据FAO(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统计,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全球鲨鱼捕捞量在70万-90万吨之间,其中,2005年全球统计捕捞量比2004年减少了50000吨,跌破80万吨。2005-2013年,捕捞量保持在75万吨左右。
两份产业报告指出,中国近海一直不存在规模化的鲨鱼渔业。2013年,全球鲨鱼捕捞总量为77万吨,中国捕捞量为2055吨,仅为排第一位印度尼西亚的1.82%。
公益组织推动“拒食鱼翅”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伴着这句广告词,“野生救援”(WildAid)越来越为公众熟悉。公开资料显示,该组织为1999年在美国注册的非营利非政府国际公益组织。“野生救援”的使命是终结非法濒危野生动物制品贸易和减缓气候变化。
2009年12月18日,“护鲨大使”姚明和美国野生救援协会主席史蒂夫共同启动护鲨公益广告全球投放。从此,姚明推开鱼翅的画面深入人心。
“野生救援”自2006年以来一直推动“拒食鱼翅”,该协会提供的报告称,消费者对鱼翅的需求把鲨鱼捕捞推向空前严重的程度,有些鲨鱼种群的减幅高达99%,有些种群甚至已经完全消失。其官网上还写着“8种鲨鱼因鱼翅濒临灭绝”。
2014年,“野生救援”发布《中国鱼翅消费趋势新报告》显示:85%的受访者称他们在过去的3年中已经停止了消费鱼翅羹。近2/3的受访者选择“宣传活动”作为不吃鱼翅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二大和第三大原因分别是“想保护鲨鱼”和“捕捞鲨鱼方法残忍”——这些都是野生救援开展活动的主要宣传内容。只有28.2%的受访者,共285人,选择政府公务接待禁止鱼翅作为不吃鱼翅的原因。而43%的消费者认为市场上多数鱼翅都是假的。
对于拒食鱼翅对全球鲨鱼捕捞是否起到制止作用。截至记者发稿,野生救援组织暂未给出回复。
行业协会称鲨鱼产业被妖魔化
两份产业报告显示,以鱼翅为代表的鲨鱼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鱼翅的销售流向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餐饮酒楼采购75%以上、小批发商采购15%左右,市民散购10%左右。其中,小批发商采购的产品,最终也主要流入餐饮酒楼消费。其余是市民散购。
换句话说,酒楼是鱼翅消费的主要场所。更有从业者表示,几年之前,公款以及商务宴请,是鱼翅消费的大头。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公务招待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
那么,究竟是禁令导致鱼翅销售受阻,还是鱼翅本身就不再受公众接受?
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提供的报告中,澎湃新闻记者读到这样的表述:“在国际环保组织宣传保护鲨鱼的舆论包围下,鲨鱼产业一度被妖魔化、丑恶化,导致了众多消费者对鲨鱼产品的抵制,以及对鲨鱼从业人员的蔑视……加上‘三公消费’限制政策有效执行,都让普通消费者对鲨鱼制品有了抵触心理,导致鱼翅消费需求迅速萎缩。鲨鱼产业链各环节均遭受重创,波及渔民的生产、销售、加工及餐饮等各环节。”
专家:公众对鲨鱼的认识不太正常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专家戴小杰教授,研究鲨鱼多年。据他介绍,鲨鱼有400多品种,其中,100余种用于商业开发,濒危鲨鱼8种,常见捕捞品种大概10余种。
戴小杰表示,鱼翅并不神秘,本质上,和鲫鱼鱼鳍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因为鲨鱼鳍做成鱼翅所需工序多,所以价格要更高。但不管吃不吃鱼翅,都不是鲨鱼资源保护的核心。鲨鱼因为繁殖率低,性成熟晚,一旦过度捕捞,要修复就很漫长。所以需要科学地评估,这是目前所缺少的。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王亚民教授是多个国际组织的顾问,他表示,自己不反对吃鲨鱼,“只要不是濒危物种,他们和其他鱼类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王亚民也不赞成吃鱼翅。“鱼翅是软骨组织,没什么营养。而且我们国家本身鲨鱼没有多大产量,鱼翅主要靠进口。我觉得花钱在没有实质营养的东西上,没太大意义。”
在王亚民看来,公众对鲨鱼的认识不太正常,“特别是‘吃鱼翅导致鲨鱼濒危’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这些捕捞上来的鲨鱼,中国人不吃,也是扔掉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鲨鱼在海洋渔业里产业并不大,还不及金枪鱼的十分之一,要说有问题,金枪鱼的问题比鲨鱼还多。但专门针对鲨鱼,特别专门针对鱼翅宣传禁食,误导太明显。”王亚民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