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围殴老师”事件做淡化处理,伤害的最终是谁?
4月15日安徽蒙城范集中学学生群殴老师事件的视频,前几天在网上被疯狂转发。
报道中的视频中显示,在考试后,老师想要拿走试卷,而学生不给,态度并不友善,老师用右手拽住学生衣领,这时出现另一名男生将老师推到墙角,5名男生立刻上前对该老师拳打脚踢进行群殴。围殴中有两名男生手持板凳多次砸向老师头部、背部,撕扯中,该老师衬衫被撕开。而在该视频中,居然还有女生笑着上前围观,该班级学生,更是无一人出来劝阻。殴打过程中,伴有其他同学的哭声和尖叫声。整个过程当中有4次短暂间断性围殴,在学生围殴短暂间断中,当事老师质问学生并掌掴学生3次。
安徽蒙城范集中学学生群殴老师事件视频截图。如今,公众舆论又进入了惯性的快速冷淡期,但作为一名老师,看完这篇报道和相关视频,我的感觉是极其复杂的。
老师是“反派”?敢打老师的是英雄?
网上随便一搜,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比比皆是,如果“究其原因”,最后往往归结到教师身上,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本身的心理承受力、其他因素的影响,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教师的教育成为了学生一切事故原因的“替罪羔羊”。
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下,不知何时,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无形间对立了起来,“师生关系”和“医患矛盾”一样成了敏感词汇。
电影《夏洛特烦恼》里面有一个桥段,剧中的老师批评学生时,形象凶神恶煞,然后一个学生将老师套住了头,班级同学趁势群起而攻之,群殴老师。作为一个搞笑桥段,电影院现场一片哄笑声。《夏洛特烦恼》中的桥段设计,其实也反映了现在社会中的价值倾向,比如“坏学生是好人”(男主角夏洛),“好学生品行反而低下”(三好学生袁华),又比如老师是“凶恶的反派”,“打老师”是一件英雄的行为,甚至成为了童年时不敢完成的“梦想”。仔细想想,现在不少的影视作品,文学舆论,似乎都有类似的言论和倾向。
我不想搬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去道德碾压,但是殴打本身是不是暴力行为?无论是在殴打谁,难道我们不都应该对其进行指责,并加以制止吗?这种麻木不仁甚至引以为豪的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安徽蒙城县范集中学穆校长说:“被学生群殴的老师并无明显伤情,群殴老师的几名同学也都在正常上课,学校已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一名年纪不小的教师,被多人四轮板凳猛击之下,居然只是“并无明显伤情”?而且学生还是继续上课,不需要付任何责任?学校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已经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每一个疑问提出来,都让我心寒的程度增加了一分。
身边一个新晋教师、应届生说:“没想到,教师居然是‘高危职业‘。”
在“蒙城围殴教师事件”发生之后,一位老师虚构了一篇“未来的班主任日记”。这篇黑色幽默的文章背后,是教师的无奈和心寒。这是否就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只要“不得罪”孩子,就是好老师了?教育教育,却有教无“育”。
我想说一下我自己的真实经历,我任职的学校,算是上海市的重点高中,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和行为素质较好。我作为班主任,所带的班级虽然是普通班(另有提高班、实验班等),但是学生的礼貌、行为规范也是比较放心的。我自认为自己脾气良好,当班主任期间,别说没有过任何一次体罚、拉扯学生,就连出脏话骂学生这种情况,也绝没有出现过一次。
但即使是这样,在我的班主任经历中,也绝对遇到过被家长当面或电话里无端辱骂、被学生故意顶撞的事情,而且几乎每个学期都会出现(我虽然只有三十多岁,算不上老教师,但也不算缺乏工作经验的新人)。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孩子被学校处以“警告处分”或者因成绩多门不及格而“留级”的时候。
我听了很多句这样的话:
“我儿子作弊是不好,但是孩子是要教育的,怎么可以处分呢?”
“小孩抄作业,玩手机是不好,但是可以告诉我们家长啊,为何要给他警告呢?”
“我们自己知道怎么管小孩。你们学校的校规有问题,为什么玩个游戏就要大惊小怪的。”
而让学校和班主任最害怕的,莫过于期末和家长的沟通,因为涉及留级,所以肯定会有家长来以“孩子都急得想跳楼了”,来威胁学校不让子女留级。
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往往选择一忍再忍,最后有时只能妥协,不再惩罚,或者以非常缓和几乎没有教育作用的话语,劝告学生“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对于小孩来说,这和没说没有差别。
原本学生成长期间犯错就是极为正常的事情,需要明确的奖惩,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的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负责任”,可是现在这一代孩子被过度保护,而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只知道保护自己不被惩罚,却没有任何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轻言跳楼相威胁,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让多少老师,越来越不敢管学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一个“宽容的好老师”。
这让我想起一则中国医闹在美国的事件,这位医闹掐住了美国护士的脖子,警察将其快速制服,并且砸断了他的手臂,将其遣返回国,20年内不准入美国国境。其妻子私下联系护士想私了,还被警方以行贿罪逮捕。
为何同样的医闹在大洋彼岸上演,但下场却和国内大相径庭?
不管在什么地方,闹事并不可怕。但应该根据法律、规则来推导明确谁是责任方,而不是谁闹得大、谁叫得响就占理,也不能用“少点麻烦,算了吧”来掩盖事实。因为这样做只会让更多人认为,“闹事”是解决事情的好办法。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但教师岗位是神圣的,大多数教师是有使命感、负责任的。而如今,才发现,这样的使命感给你带来的,却是麻烦远大于成就。如果“教育”的结果换来的是一个会将“围殴老师事件”做淡化处理、而将“学生跳楼事件”判决为教师负法律责任的社会氛围,那又有什么“师道尊严”可言?
如果没有“尊严”,那师道又在何处呢?
这怎么能不让我们这些老师心寒呢?
民主和法制的协调是一条漫长的路,对于我们来说,路还很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