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绿色智慧城市|成都玉林社区:一个本土的小街区社区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禹亚杰
2016-03-07 18:0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

国开金融、能源创新组织及能源基金会已共同发布《国开金融绿色智慧城镇开发导则》。我们编撰该系列文章,旨在就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做深入研究。绿色智慧导则的下载链接:http://energyinnovation.org/what-we-do/urban-sustainability/7118-2/

本篇试图具体阐述绿色导则第四条,关键词是小街区。这恰好是近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作者毕业于四川大学建筑系。目前在德国就读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不再建设封闭式小区,引起热议。随后住建部专文解释:“逐步打开封闭式小区,不能简单理解为‘拆围墙’,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

应该说,小街区制的社区,将对增进未来中国城市的多元性和有机性做出重要贡献。

成都的玉林社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自发形成的成熟小街巷式社区。社区内各个阶层和谐相处,商业服务业繁荣,社会活动丰富。它为小街区式社区的推广,提供了一个本土视角的范例。

为什么说玉林社区是一个成功的小街区式社区?

1)多元和有机的社区空间

玉林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由于资金原因,大多数开发商只能获得小面积的地块进行开发。在后来几十年里,各个年代建设的微型小区由小街巷串联,而新老建筑的混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玉林社区。

区别于现代大型封闭式小区内空间的单一,玉林社区空间复合而多元。

左图:广东某大型封闭式小区和周围环绕的城中村;右图:玉林由几十个微型的小区组成。

2)繁荣的社区商业和服务业

相比“市井气”的社区,现代的大型封闭式小区空间单一,社区过于“绅士化”,小本经营、低利润的摊贩,无法支付高档封闭小区里高额的店铺租金。而在玉林社区,复合多元的空间为极其发达的商业、服务业提供了土壤。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商业,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落脚的空间。这种繁荣成就了玉林的”市井“气。

在巷道、老建筑等各种犄角旮旯,也容纳了大量这类服务业。玉林内的社区巴士1006线,被成都的老饕客称为“美食巴士”,因为这条巴士线连接起了社区里大量的“苍蝇餐馆”。

3)发达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

小街区空间的多元性不仅造就了玉林的市井生活,也为大量艺术家提供了土壤。由于小街区的租金低廉社区氛围好,从上世纪开始在玉林社区里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诗人、地下摇滚、民谣、建筑师。如画家何多苓、周春芽、张晓刚,建筑设计家刘家琨,雕塑家朱成,行为艺术家戴光郁,诗人翟永明、唐丹鸿、钟鸣,地下音乐人虞志勇、沈小彤等都曾混迹于此。他们租用小区内的老住宅作为自己的画室或者工作室。社区内坐落的各类小酒吧、咖啡馆、茶馆成为各类艺术小圈子的聚集地。不夸张的说,玉林可以被称作成都现代艺术的摇篮。

左至右:周春芽玉林沙子堰小区的画室;建筑师刘家琨等在”小酒馆“ 的聚会;诗人翟永明的白夜酒吧;DJ重镇红色年代。

左至右:玉林饮水村咖啡馆举行的建筑学”摆哈讲座“第六期:看不见的构架;小酒馆内的阿修罗乐队演出

4)繁荣的公共空间生活

玉林社区的绿化率和公共空间配置较少。但不同于封闭式小区失去人体尺度的广场和大型绿地,玉林内的小广场和绿地呈现“针灸式”分布,分散的小型广场尺度宜人,利用率很高。这种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布局方式,使社区内的公共社交活动十分繁荣。

5)社会不同阶层的有机融合

城市里应当让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割裂封闭的城市空间会带来城中村、贫民窟等一系列问题。而玉林小街区的“社区”概念,不是靠围墙的围合,而是靠生活在里面的学生、白领、艺术家、低收入者不同群体之间和谐的关系网络,营造出社区“认同性”。这正是玉林给我们目前的封闭式小区最大的启示。

面对私密性、产权、公共设施等疑问,玉林可以提供哪些经验?

1)城市路网应不应该穿过社区?——血管式的路网

不妨将社区该“开放”还是该“封闭”的问题,转化为该“单一”还是该“多元”的问题。玉林小街区的路网,像人体的血管网络,既有像玉林西路这样直接连通城市的社区动脉,更有无数曲曲折折“曲径通幽”的毛细血管式小巷道。既保持了和城市的沟通,又维护了社区的领域性和私密性。在不同尺度的道路上,人们所感受到的氛围完全不一样。

城市一环路;玉林西路、街、巷。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氛围。

2)如何保证社区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微型小街区+门禁系统

玉林社区是几十个微型小街区组成的,每个社区有2-15栋不等的楼房,每个社区都有围墙围合,设有门禁系统。由于每个社区人数较少,门卫职责更明确,可以轻易分辨出入小区内的生人,阻止外来人进入。

小社区的围墙和门禁

3)社区公共设施的产权怎么解决?——从业主自筹+会所制 转变为 政府投资+市场化

在新建的小街区式社区里,原先业主自筹的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如道路、广场、绿化、教育、医疗等,应交由政府建设投资建设,尤其是基本的体育场地的建设。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发达国家的近二十分之一左右,广场舞扰民的根源,在于体育场馆的匮乏、使用的不便。需要建设起完备而均衡的基础城市公共设施,小街区社区才会更受欢迎。在城市基础设施之外,如高档会所等设施,在未来的小街区社区里,更应该像玉林一样,交由市场来完成。

左至右:玉林社区内的公共空间;小型公共设施,如儿童“科普园”、老年“爱心理发屋”;社区间的小广场

小街区精神的回归

基于社区精神的回归,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将更为重要。除了成都玉林之外,还有更多本土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如成都市曹家巷改造中出现的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制度,增进了社区自治力量和主人翁意识,通过与政府、规划师之间的沟通,更正了理解的错位,消除了误解。浙江温岭推广的”参与式预算“制度,让社区居民直接参与基础公共设施的决策中。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崛起,也可以运用智慧安全技术,实现社区安全的保障升级。

期待小街区的城市社区模式,在未来成为弥合城市不同群体的润滑剂,承载城市里美妙而复杂的多元文化。

图片来源:

简祎 赵宝阳 及互联网

参考文献:

《刘家琨谈玉林》第二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 刘家琨

《玉林,成都生活的另一种场景》◎历史或者地图

(作者毕业于四川大学建筑系,目前在德国就读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