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网友戏谑的“最丑logo”,设计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反思
笔者揣着兴趣读帖,也情不自禁地莞尔一笑。诚然,时下过眼的那些奇丑无比的“设计”所在多有,在急火攻心的城市更新浪潮中,千城一面的市县衙门、小镇“白宫”,还有塑造成顶戴“官帽”的建筑异相比比皆是,GL航空公司logo的这等奇葩不足为怪。笑完之后觉得还是值得正言一说。该logo牵强附会地演绎标志内涵的视觉表达不止于设计的技术能力不足,换言之,设计师违背logo设计简练明确的基本原理和要求,背后透出的是美学修养和表现能力的问题。
原研哉设计展出现场。Logo标志设计乃是通过公共空间或特定界面的视觉传达引导受众的兴趣,达到增强美誉、记忆等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其设计的视觉图像首先必须是简约概括的,与此同时亦必须是美的,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视觉表达。显然,这是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素。就此而言,GL航空的logo图像无疑是繁复和累赘的文字与图案要素充满违和感的粗糙叠合,加之艺术化处理能力的缺乏,并没有形式美的视觉效果,也就不能达成增强美誉度和记忆的传播价值。关于设计,原研哉这般描述:“设计过程里所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我们在桂林航空的logo上无以领悟如此的“感动”和共鸣,相反,恰恰会产生情感的虚脱和审美的抵触。
如果我们将这一脱序现象作更宏观的观察和思考,笔者窃以为板子全打在设计师身上有失偏颇,值得反刍的有三:
一是社会文化中美育的缺位与补位。关于美育,虽然是蔡元培先生一百年前倡导的一大文化运动,于今看来,美育革命尚未最后成功。美育的缺位,不仅存在于一般普罗大众的文化修为之中还在在呈现于领导干部的所谓精英人群里,问题的关键是,这些精英人群的话语权和裁夺权会使得设计师的专业和才华以及设计文化的专业范畴往往一夕之间消弭。那种“这个颜色不好看,那根线条加加粗”之类的悠悠之语不绝于耳。这实在是令人沮丧的事情。领导的美学修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养成教育当积学以储宝。六艺之首所谓“礼之本义在于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这也是美育的一环。由此引申出机制建设的问题。
二是领导话语霸权的越位与匡正。没有一个良性运作的机制和制度,自恃位居上位,信马由缰、信口开河的领导意见往往会成了出糗事的“呈堂证供”,落得千夫所指,负面效应很大。中国社会的官本位思想,千百年来谬种流传、遗毒甚广。于是,愈不懂审美,任性臧否设计作品,副作用愈巨。所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设计作品遴选制度的设计中也堪适用。如何在设计作品的遴选过程里纳入多元意见,国外就有这样的科学评价机制案例,不少公共艺术作品或建筑项目的设置和推出,有公众评议和参与的内容,就像法庭里的陪审团,这个陪审团里有政府官员或业主,有律师、居民代表,还有艺术家、设计师,甚至有社会学家等等。开一个听证会,以避免业主方的主观妄断。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视觉中国 资料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 视觉中国 资料
其三是艺术家或设计师的独立意识和地位的形塑与强化。倡导尊重专业尊重艺术的氛围与文化。设计师和艺术家与业主(尤其是国有企事业领导)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委实是一对坚持与妥协并存的互动关系。设计师的执拗所导致的项目易人和屈从于领导权威而过度迎合的现象同时并存,这些现象都无利于设计文化的良性发展。皮亚诺和贝聿铭面对密特朗(包括整个密特朗时期文化)的包容性才得以让蓬皮杜文化中心和罗浮宫金字塔建筑的前卫设计崭然面世,应该不无启发吧。
(作者系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