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20年前,这些有趣的小事造就了“电影”
1895年12月28日,120年前的今天,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电影放映登场了。原本供人们聚会聊天,时而能够欣赏歌舞表演的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客人被要求支付1法郎,然后可以观看由每部长度约1分钟的十部影片组成的节目。放映的影片包括卢米埃尔和他的妻子喂孩子的情景、大海的镜头、男孩踩住水管导致困惑的园丁“湿身”的戏剧化喜剧场景等。其中《火车进站》还吓得不少客人四散逃窜。
《火车进站》剧照。虽然第一天的观众仅十几人,但第二天,就有两千人慕名来到大咖啡馆。几周之内,卢米埃尔兄弟的生意红火到一天得放映二十多场,观众们排着长队等待观看。当然他们每次放映前要再三声明:“火车不会跑出来的!”但观众们还是惊慌失措。由于观众拥挤,甚至惊动了巴黎的警察不得不前来维持秩序。
今天当《寻龙诀》上映的时候所有人都咆哮着“这货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啊!”而120年前,电影的诞生就是个代表了当时那个时代工业水准的产物,电影和电话、留声机、汽车一样尾随工业革命而来。今天大家叫嚣市场唯票房论,事实上120年前电影机器被发明出来之后的确就成了超级赚钱利器,带着各家发明者发家致富。今天说“小镇青年”拯救中国电影,而120年前电影正是将娱乐从贵族化程度更高的剧场带到更广泛的平民大众的视野之中,“镍币电影院”也许就像今天铺天盖地的“9.9元看大片”。
在今天电影的产值不断创下新高,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的年代,人们吹捧或者吐槽电影,但少有人再去用整本书论证“电影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第七艺术”也好,“每秒24格”的真理也罢,120年前的电影在今天想来似乎有各式各样的相通之处,不过120年前的人肯定想不到有一天电影会变成今天如此的奇观。
所以今天,除了去电影院看大片,也可以看看以下这些有趣的小事。
电影的名称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机取得了专利,专利书上的名称是“摄取和观看连续照片的器械”,卢米埃尔兄弟从希腊词汇中寻找词根,创造了Cinematographe,来称呼这种摄影、放映、洗印三种用途合一的新机器,简称Cinema。
不同款式的视觉玩具
电影产生的生理基础,在于科学家发现当一连串有差异的图像在短时间内从眼前闪过,人们就能看到一种“运动”。实验证明,物象滞留时间为0.1-0.4秒,基于此,不同款式的视觉玩具被推向市场。诡盘、走马盘、轮车盘等玩具从19世纪30年代起陆续风行。
视觉滞留的游戏今天也还在被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玩着。“鸟笼”应该是最著名的视觉滞留玩具之一。跑马和左轮手枪电影的发明和照相术及放映术息息相关。其中,照相术的飞跃,要感谢一个人,1872年美国的铁路大王、加州州长斯坦福。那一年,他跟人打赌说,在马飞跑时,有一瞬间四脚同时离开地面,赌注两万五千美元。就为了证明这件琐细的小事,他找了当时著名的摄影师穆布里奇来为自己作证。五年后,穆布里奇在赛马跑道的旁边一字排开放上二十四架照相机,又在跑道的中间横空拉上丝线,丝线的一端连着照相机的快门。当马跑过来时,踢断了丝线,也同时拉动了快门。连续的照片不仅证明了马在飞跑时会四脚离开地面,还让穆布里奇进一步发现,如果把这一系列马奔跑的照片连在一起绕在一个转动的轮子上用幻灯放映,可以重现马飞跑的情景。
不过这毕竟是24台照相机的成果。不过不久之后法国人马莱听说了穆布里奇的研究后,根据左轮手枪的原理,发明了“摄影枪”,可以一次拍摄十二张照片。摄影术又向“电影迈进了一大步”。
每秒46格和每秒16格
今天把卢米埃尔兄弟尊为“电影之父”,其中最不服气的人应该是爱迪生,当然他已经有了比电影之父更大的成就和名气。但不可否认,在几乎相同的时期,爱迪生也在英国进行着类似的创造。
那时候爱迪生已经发明了“留声机”,还想顺带发明个“留影机”,不过爱迪生发明的“留影机”播放制式“先天不足”,他把拍摄速度定为每秒四十个画格,认为只有这样的速度才能产生最自然的动作(现在的标准是每秒二十四格)。在当时的条件下,以如此高速运转,使得每卷胶卷的长度受到限。制确切地说,每卷只能有五十英尺长,否则就会容易绞带。五十英尺长的胶片只能拍摄大约二十秒种。
而卢米埃尔兄弟采用的每秒16格的标准一直延续了整个默片时代。
爱迪生的商业错误
电影的诞生伴随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可惜爱迪生犯了两个致命的商业错误。发明的看电影装置类似一个立式柜,观看方式仅限一人。因为爱迪生认为,“只有每个好奇的顾客单独通过看片机来看电影,才有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他拒绝以投影的方式放映电影。
另一个错误是爱迪生没有在欧洲注册摄影机和活动视镜的专利。他在美国漫天要价,每台标价三百五十美元,按当时的物价,这是贵得吓人的。不过,他在美国注册专利时,专利局的官员问他是否愿意多交一百五十美元,把专利权扩展到法国和英国,他断然拒绝,认为不值。
另外,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受制于观念的局限,他提供的影片都是在他所摄制的一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出来的,爱迪生请来一些演员在他创造的摄影机前表演一些娱乐场所里的把戏,甚至仅仅让他的一名雇员表演个打喷嚏也算节目,所有的作品如同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这种创造本身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同时只能提供一个人观赏的方式,不是“观看”而更接近于“窥视”。
莱瑟姆环
除了欧洲的科学家们,同一时期在美国,同样有人投身相同的事业。伍德维尔·莱瑟姆和他的儿子奥特韦、格雷从1894年开始致力于研究摄影机和放映机的问题。他们在1895年4月21日为记者们放映影片,次月,他们开了一家小型影院。他们自己制作的节目在这里也持续了好几年。
从光影效果上来说,莱瑟姆父子的设备投射出的影像过于昏暗,他们的贡献在于,当时更长和更重的胶片造成的拉力容易造成断片,大多数摄影机和放映机都只能使用一段很短的胶片,持续时间很难超过三分钟,而莱瑟姆增加了一个简单的圆环使胶片松弛、释放了压力,因而能够放映更长的影片。因此,后来绝大多数放映机里都使用了一个叫做“莱瑟姆环”的零件。这项专利在1912年甚至动摇了整个美国的电影工业。
“笑到最后”的卢米埃尔兄弟
是谁发明了电影,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算有公论。《大英百科·电影史部分》开篇第一句话,“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漫长的实验过程。玻璃工业提供了透镜,化学工业提供了感光药剂与透明塑料,电力工业提供了电与电灯,机械工业提供了电影摄影机与放映机的条件……但最后电影史选择纪录下1895年的12月28日,选择了卢米埃尔兄弟。
显然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让电影走得更远,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代表们登陆》、《警察游行》等影片,直接捕捉了生活中的场景,使人们真实地捕捉和记录了现实的生活。
乔治·杜萨尔在《法国电影》中说,卢米埃尔的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除了简单捕捉生活场景,卢米埃尔和他们所培养的摄影师们还将镜头对谁了具有社会政治、宗教文化、时事新闻等方面的内容,《耶路撒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代表们登陆》等,分别以不同景别、角度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异国政治和文化色彩。为今天的人们了解上世纪末的社会光景提供了最直观的例作。
在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中,萌芽了诸多后来被归纳的电影类型,比如《水浇园丁》是喜剧片,《代表们登陆》是新闻画面,《消防员》是纪录片,《假膝行人》则是今天电影中惯见追逐戏码的鼻祖。
高尔基第一次看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就曾预感到,“这些镜头的现实主义即将被抛弃,代之以自然主义比较少的方法。”
卢米埃尔兄弟始终认为自己是发明家、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他们使用“活动电影机”拍摄和放映电影,更多的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发明及其机器的性能。但其作品中毫无疑问存在着无数潜能,一方面能够作为承载各种美学直观展示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运用于叙事,成为一种讲故事的工具。因此,电影很快被艺术家们所利用。比如作为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批观众中一员的魔术师梅里爱。
那之后,艺术家们怎么玩电影,就是更多更多更多的故事了。
其实还可以这么追根溯源……
电影当然是工业革命推动下的产物。不过,如果真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追根溯源,2000多年前的中国,墨子关于“光至景亡”的学生大概是人类对光学理论最早的科学贡献。唐宋以后流行的“灯影戏”则是对墨子光学理论的最广泛的运用。13世纪“灯影戏”传入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引领了早期的世界视觉娱乐项目。所以,别说今天中国电影追着好莱坞屁股跑了,其实咱们起步可早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