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报告称中国沿海湿地极度濒危,建议惩处致湿地破坏的官员
滨海湿地提供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支持着人类生活并促进长期繁荣。
10月19日,由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与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发布的研究表明,中国沿海湿地极度濒危,围垦项目势必跨越政府划定的“红线”。
这一结论来自中国专家历时18个月开展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项目成果发布会上,来自国家林业局、环保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滨海湿地现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项目组组长、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雷光春表示,在中国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沿海湿地受到的威胁最严重,但保护力度却最小。按照目前的2016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沿海湿地遭围垦破坏,总面积势必突破政府划定的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而这是维护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包括提供水产品、淡水和防洪等。
天然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导致候鸟栖息地严重流失,种群数量严重下降。报告指出,由于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和财政资源不足,大约一半的重要湿地区域仍然毫无保护。研究报告还认为中国湿地由于多部门交叉管辖,权责不一而且缺乏合作,导致沿海湿地加速萎缩。更重要的是,湿地保护这项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并没有充分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当中,因此往往让位于短期的经济收益。
2015年4月5日,福建宁德霞浦县三沙镇小皓村,一场平流雾将美丽的霞浦滩涂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CFP 资料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鲁光指出,沿海湿地在空间规划上由国家海洋局管理,而项目开发则涉及环保、林业等多个部门。“可以说湿地管理不同部门之间既分割管理,又相互牵制,但万一出了事儿很难找到具体负责的部门。”
保尔森基金会编辑和传媒主管艾鼎德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湿地破坏对公众生活的影响并不遥远,比如,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将对以此为生的人们带来直接经济影响。
保尔森基金会主席、原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希望中国反思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果断行动转向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他建议把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活动。
项目报告提出了六大政策建议,包括颁布《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实行终身责任制并惩处导致湿地破坏的政府官员;扩大保护区以填补保护空白;提高公众意识以提升地方政府和民众对湿地的重视程度;示范和展示国际最佳实践;更好地平衡和整合经济和环境目标;加强在沿海湿地保护和恢复上的科学研究和国家合作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